APP下载

浅谈人文精神在小学美术中的渗透

2021-10-19谢仁红

中小学老师培训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美术培养

谢仁红

摘 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而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传授造型技能、艺术审美经验和启迪的手段。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要竭力培养学生“将美术理解为文化”的能力, 加强美术文化的传播, 把美术放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掌握绘画要素,挖掘生活资源掌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方面加强和训练学生,以此达到美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美术;人文精神;培养

近年来,人文精神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发展。而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美术知识、美术历史和美术技能技巧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传授造型技能、艺术审美经验和启迪的手段。美术作为这样一门人文课程,它带给了我们种种的感动、美、力量和神奇。美术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即尊重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人的本性、尊严、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出发。

一、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

优秀的美术作品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所散发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要竭力培养学生“将美术理解为文化”的能力, 加强美术文化的传播, 把美术放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美术课程一直偏离这种人文文化上的传承和学习。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巧的学习,忽略了让学生去领略教材中反映的人文精神,学生难以将作品与生活联系起来,内心难以与作品产生情感联系进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学习兴趣也更无处培养。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毫无生气,学生对于美术的美妙魅力嗤之以鼻,在學习美术的过程中毫无喜悦感,甚至有高考完扔掉美术的想法在思想观念上过分重视对技术性本能潜在的需求,导致了思想性和观念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削弱,使得美术课程变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重模仿轻创造、重功利轻价值、重实用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误区,导致了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日趋严重。在如今的小学,一方面由于学业成绩的压力,美术教学并不受重视;另一方面美术课被上成了“专业课”,过分强调美术基本技能的习得,进行重复操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而教师惯用模式化的专业术语来分析、评价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及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欣赏作品,也扼杀了审美的多元化思维。

二、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季羡林先生说过, “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方方面面通力协作。”笔者以为,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掌握绘画要素,挖掘生活资源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美术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美术教学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其自发体验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带领学习主体将美术活动从课堂走入生活,从生活中进行提炼后再走入课堂。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引导利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节奏、韵律、排列、组合等美感因素相联系,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创作。通过创设多样情境,使学习内容不再以点的形式呈现,而是以线、面的形式辐射开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术存在于多彩的生活中。

2.掌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学习人文知识,使学生在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一方面能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身的审美和创作水平得到提升。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信仰、理想和审美价值取向,这些人文意蕴,正是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所必须吸取的营养。因此,渗透人文知识也是美术作品中“形神兼备”的内在要求。

3.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的规定将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假如整个社会成员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就有助于在心灵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 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内心感受,更好地实现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教师应该多关注社会生活,把握人文精神脉搏,并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使学生在对人文精神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上得到更大的提高,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 夏永梅 《美术教育研究》

[2]《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路径研究》 陈哲 《艺术广角》

[3]《浅析美术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蒲明 《青年文学家》

[4]《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 刘东方 《学术论坛》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美术培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篇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