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化学协同处理对蛋源表面微生物的影响

2021-10-19温佳琪王秀娟宋雨齐代伟长王玉华

中国食品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二氧化氯杆菌属蛋壳

李 侠,温佳琪,王秀娟,宋雨齐,代伟长,王玉华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春130118)

蛋源受母禽生殖道及生产环境的污染,表面带有大量微生物,如未经处理则在打蛋过程中会污染蛋液[1]。虽然灌装后会对液蛋制品进行杀菌处理,但是,应用目前蛋液最佳杀菌方式——超高温巴氏杀菌法(74 ℃,60~120 s)处理后,蛋液中仍有大量微生物存活。由于前期蛋液杀菌不彻底,大量微生物污染,会导致后期杀菌难度大,杀菌效果差,因此影响液蛋制品质量和保质期。蛋源表面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微生物有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属(Proteus)、产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副大肠杆菌属(Para escherichia)等[2-4]。特别是输卵管带菌家禽所产蛋,70%为带菌蛋,所带微生物为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Pullorum)、鸡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Paratyphi)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5-7]。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菌,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可以活的状态存在,这些微生物种类繁多,可能存在潜在危害[8]。鉴于此,对蛋源表面微生物进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源物理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热风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9-11]。化学剂消毒法常见的消毒剂主要有氯消毒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物理消毒方法所需时间长,耗能高,导致工业生产成本高[12]。消毒剂中次氯酸钠、二氧化氯[13]、氢氧化钠、碳酸钠杀菌效果虽好,但杀菌时间长,工业生产中受到极大限制[14-15]。鸡蛋表面微生物种类繁多[16],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虽能检出常见食品致病菌,但并不能准确检出所有菌,且耗时、耗力。将宏基因组学技术[17]应用于蛋壳表面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可准确分析微生物种类,为后期蛋源前处理方法的优化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比较不同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协同消毒方法对蛋源表面微生物的作用效果,确定最佳蛋源前处理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系统分析消毒处理前、后蛋壳表面菌群多样性,为提升液蛋制品的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当日产新鲜鸡蛋,来自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营养琼脂培养基、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VRBA)、缓冲蛋白胨水(BPW)、亚硫酸铋琼脂培养基(BS),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次氯酸钠、过氧乙酸(A、B 液)、二氧化氯(均为食品级),北京化工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GS-20G-1 高速离心机,湖南凯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DF-382E 冷冻干燥机,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DHG-9146 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AHWY-200B 超低温冰箱,日本三洋公司;CE09001 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Infinile M200 多功能酶标仪,TECAN。

1.3 不同处理方法对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1.3.1 次氯酸钠消毒法对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将每10 枚新鲜鸡蛋分别浸泡在质量浓度为50,100,150,200,250 mg/L 的次氯酸钠消毒剂中5,10,15 min,按照GB 4789.2-2016 方法测定消毒后蛋壳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每组平行3 次。

1.3.2 二氧化氯消毒法对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将每10 枚新鲜鸡蛋分别浸泡在质量浓度为25,50,75,100,125 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中5,10,15 min,按照GB 4789.2-2016 方法测定消毒后蛋壳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每组平行3 次。

1.3.3 过氧乙酸消毒法对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将每10 枚新鲜鸡蛋分别浸泡在质量浓度为10,20,30,40,50 mg/L 的过氧乙酸消毒剂中5,10,15 min,按照GB 4789.2-2016 方法测定消毒后蛋壳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每组平行3 次。

1.3.4 紫外线辐射消毒法对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将每10 枚新鲜鸡蛋分别距紫外线灯10,20,30 cm,照射5,10,15 min,按照GB 4789.2-2016 方法测定消毒后蛋壳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每组平行3 次。

1.3.5 巴氏杀菌消毒法对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将每10 枚新鲜鸡蛋分别在60,65,70 ℃温度下处理2.5,3,3.5 min,按照GB 4789.2-2016 方法测定消毒后蛋壳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每组平行3 次。

1.3.6 物理化学协同消毒法 将上述5 种方法中最优浓度组分别在60,65,70 ℃的无菌水中处理30,60,90,120 s,按照GB 4789.2-2016 方法测定消毒后蛋壳表面菌落总数,每组平行3 次。

1.4 微生物传统培养

对前处理后的蛋源表面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数按照GB 4789.2-2016、GB 4789.3-2016、GB 4789.10-2016 和GB 4789.4-2016 方法进行检验,平行3 次,对照组为未经前处理蛋源。

1.5 蛋源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5.1 样品的采集 随机取样当日产出新鲜鸡蛋和经物理化学协同消毒法处理后的鸡蛋,用灭菌生理盐水棉拭子均匀擦拭蛋壳表面,每组样品50枚鸡蛋,取样后,-80 ℃冷冻保存,备用。

1.5.2 多样性分析 通过Illumina Miseq 测序平台对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微生物16SrRNA 基因的高度可变区V3 和V4 进行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每个组5 个平行样品。试验流程为:蛋壳表面微生物总DNA 提取→目标片段PCR 扩增→扩增产物回收纯化→扩增产物荧光定量→测序文库制备→上机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类,并且通常使用97%的序列相似度作为OTU 分区阈值,其等于分类中的物种水平。根据不同样品中OTU 的丰度分布,评价每个样品的多样性水平,并使用稀疏曲线或物种积累曲线反映测序深度是否达到标准。分析不同分类水平的各地区微生物的具体组成。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利用Origin2017、GraphPad Prism 7.0 软件和Excel 2007 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统计与分析。*P<0.05,**P<0.01,***P<0.001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蛋源消毒前处理方法比较与优化

2.1.1 化学前处理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处理鸡蛋,观察蛋壳表面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见图1。

图1a 为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过氧乙酸处理后蛋壳表面微生物残留的结果。由图可知,随着过氧乙酸浓度与处理时间的增加,处理效果随之变好,其中50 mg/L,15 min 效果最显著(P<0.01)。经过其杀菌处理后的蛋壳表面微生物数量由6.08 lg(CFU/个)降低为3.30 lg(CFU/个),杀菌率达到99.7%;图1b 为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次氯酸钠处理后蛋壳表面微生物残留的结果。由图可知,随着次氯酸钠浓度与处理时间的增加,处理效果随之变好,其中250 mg/L,15 min 效果最显著(P<0.01)。经过其杀菌处理后的蛋壳表面微生物数量由6.08 lg(CFU/个)降低为3.27 lg(CFU/个),杀菌率达到99.7%;图1c 为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二氧化氯处理后蛋壳表面微生物残留的结果。由图可知,随着二氧化氯浓度与处理时间的增加,处理效果随之变好,其中125 mg/L,15 min 效果最显著(P<0.01)。经过其杀菌处理后的蛋壳表面微生物数量由6.08 lg(CFU/个)降低为1.82 lg(CFU/个),杀菌率达到99.8%。

由此可知,在杀菌率上,3 种消毒剂基本保持一致,但考虑到操作难易程度、消毒剂保存以及价格等综合因素,由于二氧化氯更易保存,操作简便,因此,将二氧化氯前处理作为更优质的前处理方法。

2.1.2 物理前处理方法 图2 为两种物理前处理方法,其中图2a 为不同温度对蛋源表面处理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蛋源表面的菌落总数逐渐降低,当处理条件为70 ℃,3.5 min 时,杀菌效果最好,杀菌率为99.7%,但此时蛋液发生了少量凝固,因此,此条件下的前处理不宜作为蛋源的前处理方法。但由于高温杀菌效果良好,可以考虑适当地缩短高温处理时间,并与化学剂法相结合,在保证蛋液不发生凝固的情况下,既降低处理时间,又提高杀菌率;图2b 为不同高度紫外线对蛋源表面处理后菌落总数变化结果,其中处理效果最好的为距紫外灯10 cm,处理15 min,但其杀菌率仅为91.0%,因此不作为前处理方法。

图2 不同物理法前处理后蛋壳表面的细菌总数变化Fig.2 Changes in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the eggshell after different physical methods

2.1.3 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对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在图1 中可知,质量浓度为125 mg/L 的二氧化氯处理15 min 的杀菌效果最好,但在工业生产中,时间过长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因此,选择二氧化氯质量浓度为125 mg/L,处理5 min 基础上,分别结合60,65 和70 ℃热水清洗30,60,90,120 s,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观察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变化。

图1 不同浓度的化学剂前处理后蛋壳表面的细菌总数变化Fig.1 Changes in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n eggshells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emicals

由图3 可知,随着水温升高与处理时间的增加,菌落总数显著下降(P<0.05)。65 ℃处理120 s、70 ℃处理90,120 s 效果最好,杀菌率分别为99.9%,99.6%和99.9%。65 ℃处理120 s 和70 ℃处理120 s 杀菌率均超过了125 mg/L 二氧化氯处理15 min 的杀菌率。但将前处理后的鸡蛋进行打蛋后发现,70 ℃处理120 s 后蛋清出现少量凝固,温度过高的条件下长时间处理使蛋清蛋白质发生变性。因此65 ℃处理120 s 为最佳的处理条件,最佳蛋源前处理条件为先用125 mg/L 的二氧化氯浸泡5 min 后,再用65 ℃热水处理120 s。

图3 二氧化氯结合加热前处理后蛋壳表面的细菌总数的变化Fig.3 Changes in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n eggshell after pretreatmen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 二氧化氯结合加热前处理对蛋源表面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2.1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菌群Alpha 多样性分析

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微生物多样性稀疏曲线如图4所示,横坐标表示每个样品中随机抽取序列的总数;纵坐标表示在相应深度处观察到的OTU 的数量。曲线的长度反映了样品测序的数量。曲线的渐变程度反映了测序深度对观察样品多样性的影响,曲线趋于平坦,表明测序结果足以反映当前样品的多样性。由图可知,随着样品量的不断增加,当其大于5 000 时,OTU 数趋于平缓,说明对照组和前处理组的测序数据都足够反映样本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多样性。

图4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菌群稀疏曲线Fig.4 The rarefaction curve of the surface flora of the egg source after pretreatment

图5 为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后蛋壳表面微生物群落Alpha 多样性的4 种指数。如图可知,经过消毒前处理后的蛋壳表面微生物4 项Alpha 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降低,说明经过前处理后蛋壳表面微生物的群落丰富度及群落多样性都显著降低(P<0.01),前处理对降低微生物的群落丰富性及多样性均起到显著效果。

图5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菌群Alpha 多样指数的影响Fig.5 Effect of alpha diversity index of microbiota of pre-treatment egg surface

表1 为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前、后蛋源表面各分类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统计表,由表可知,经前处理后的蛋源微生物门水平OTU 由19降至4;纲水平OTU 由27 降至6;目水平OTU 由49 降至10;科水平OTU 由94 降至16;属水平OTU 由258 降至29;种水平OTU 由133 降至26。由此可见,消毒前处理虽然未达到100%的消毒效果,但显著降低了蛋源表面的微生物丰富度。

表1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各分类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microbial group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egg source surfaces after pretreatment

2.2.2 前处理后菌群分类学组成变化 根据OTU划分和分类地位鉴定,可以获得每个样本在门、纲、目、科和属分类水平的具体组成信息。在本研究中,选择门和属这两个水平,对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处理前、后蛋源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行分析。

图6 为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后蛋源微生物在门水平下组成的变化。经前处理后,蛋源表面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由24.45%增长为98.38%;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分别由8.62%,49.28%降低为1.49%和0.18%。消毒处理前存在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蓝藻门(Cyanobacteria)以及緑弯菌门(Chloroflex)等菌门均由于消毒前处理而杀菌彻底。此时,前处理后的蛋源表面微生物在门水平下仅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表明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蛋源表面微生物丰富度,而目前可见的前处理后的微生物丰度是样品经过增菌处理后所呈现的,因此,可以说明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杀菌效果显著。

图6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基于门水平的微生物分析Fig.6 Microbial analysis of egg source surface based on phylum level after pretreatment

如图7所示,二氧化氯结合加热处理前后蛋源微生物中丰度最高的15 个属的变化情况。对照组蛋源丰度最高的15 个属中,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不可培养的和巨型球菌属(Macrococcus);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为: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考克氏菌属(Kocuria)、棒状杆菌属1(Coynebacterium_1)、微球菌属(Micrococcus)、罗思氏菌属(Rothia)和鸟氨酸球菌属(Ornithinimicrobium);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bacter)、副球菌属(Paracoccus);此外,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属于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经过二氧化氯结合加热前处理后,蛋源表面芽孢杆菌属、梭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杆菌属、不可培养的和巨型球菌属、短状杆菌属、考克氏菌属、棒状杆菌属、微球菌属、罗思氏菌属和鸟氨酸微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副球菌属、金黄杆菌属、异常球菌属显著降低(P<0.05)。

图7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基于属水平的微生物分析Fig.7 Microbial analysis based on genus level of egg source surface after pretreatment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主要产生丰度变化的菌属如图8所示。经过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后,蛋源表面的埃希氏菌属、葡萄球菌属、罗思氏菌属和巨型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其中,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丰度降为0,说明前处理对蛋源表面的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杀菌率达到100%,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代表性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处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液蛋制品生产中这两类致病菌污染;而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的丰度升高,其中芽孢杆菌属丰度从0.20%上升到64.49%,梭菌属的丰度由0.18%上升到20.08%;蛋源进行前处理后,99.9%的微生物被杀灭,菌属丰度也随之降低,而仅剩0.1%的微生物中,多数属于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和不动杆菌属。这3 类菌属中包含蜡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溶血不动菌属等有害菌。虽然是少量存活,但还值得在接下来的液蛋制品处理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图8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菌属丰度的变化Fig.8 Changes in abundance of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egg source after pretreatment

对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微生物多样性聚类热图分析,图9 为前处理前后蛋源表面丰度前50 位的菌属聚类热图,红色代表相应样品中丰度较高的属,绿色代表丰度较低的属。在未经前处理的蛋源表面有38 个丰度较高和12 个丰度较低的属;经过前处理后,原有的38 个丰度较高的菌属的丰度均降低,而原来丰度较低的梭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丰度升高,表明消毒前处理降低了蛋源表面微生物丰度,仅残留少量菌属。

图9 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微生物多样性聚类分析热图Fig.9 Microbial diversity clustering analysis heatmap of egg source surface after pretreatment

2.3 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对蛋源表面常见致病菌的影响

将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用传统培养法对蛋源表面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 种常见致病菌进行培养,从数量上对前处理方法进行更直观地观察。由图10可知,前处理后的蛋源表面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显著减少,其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前处理对其杀菌率达到了100%,这与图8 中大肠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变化结果一致。而沙门氏菌数量在前处理后虽与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但杀菌率也达到100%。无显著差异是因为对照组沙门氏菌中仅有一个平行样品中检测出1 CFU/个。因此可以说明二氧化氯结合加热前处理方法可有效杀灭蛋源表面常见的致病菌。

图10 二氧化氯协同加热前处理后蛋源表面常见致病菌的变化Fig.10 Changes in common pathogens on the surface of egg source after chlorine dioxide combined with heat treatment

3 讨论

液蛋制品在蛋品生产工业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易储存运输,方便中小型蛋奶产品加工企业对液蛋制品的使用,免去其在打蛋过程中造成的微生物及蛋壳等污染,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但在工业生产液蛋制品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微生物污染,影响品质和保质期,因此控制液蛋制品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污染至关重要。在众多污染源中,蛋源微生物是液蛋制品的最主要污染源,蛋源的安全性是后续加工的保障和先决条件,因此有效的蛋源消毒方法是保证液蛋制品重要的工序之一[18-19]。紫外辐射(UV)消毒能显著减少接种在壳蛋上的需氧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数量[20-22]。将鲜蛋置于UV 下进行杀菌照射,可杀灭蛋壳表面上97%的致病菌,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23-24]。紫外杀菌在工业上有所应用,但存在杀菌效果不佳的问题。热风巴氏杀菌法是近年来逐渐被关注的鸡蛋表面清洁方法,目前通过这项技术对鸡蛋进行消毒处理的研究还很少。因为热风杀菌时,如果温度低需要时间较长(55 ℃,180 min)[25],如果缩短时间,则需要很高温度(180 ℃,8 s),工业生产成本过高,不适宜生产。而今,巴氏消毒法已发展成蛋品领域成熟的商业灭菌系统。我国对禽蛋进行巴氏消毒所用的水温为64.5 ℃,处理时间为3 min;美国为60 ℃水温条件下处理3 min;英国为64.5 ℃水温条件下处理2.5 min[26]。然而,由于该过程的处理时间长,会导致蛋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影响鸡蛋品质。而巴氏杀菌温度控制在55~60 ℃时,虽然可以降低蛋壳表面微生物数量,但由于处理时间较长,很难用于工业生产。而使用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氢氧化钠、碳酸钠消毒,通常处理时间长达15 min 以上[27],工业生产受到极大限制;虽然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熏蒸、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消毒效果较好,但是存在着安全性问题。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协同消毒方法对蛋源表面微生物的作用效果,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了优化后的消毒方法处理前、后蛋壳表面菌群多样性,最终选择二氧化氯作为协同法中的化学消毒剂,主要原因在于二氧化氯能有效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真菌和各种孢子[28];而且具有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不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其它有毒物质,且安全无残留;对人体无刺激[29-30]。但单纯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想要快速达到对蛋源的高效消毒并没有得到实现,而在投入工业生产时,延长时间意味着大量成本的累加,因此,为了大大缩短处理时间,同时保证杀菌效果,选择在化学处理后协同加热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前处理的时间,而且也可处理掉蛋源表面二氧化氯溶液的残留。二氧化氯协同加热法能将浸泡时间缩短到5 min,且将杀菌率提升到99.9%,对于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更是达到100%,但仅存的0.01%微生物中多为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和不动杆菌属,这些菌属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剂消毒才可以达到灭菌效果,本研究的消毒前处理方法处理时间较短,暂时达不到对其完全灭菌的效果,因此如何能对残留的微生物进行彻底灭菌且满足工业生产是接下来要研究的方向。经过后续试验证实,二氧化氯协同加热法未改变蛋液原有的功能性质,却在储存过程中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31],达到延长储存期的目的。本研究对蛋液的前处理方法适于工业生产,可以配合工厂现有的清洗设备,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工业生产价值。

宏基因组学技术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 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可以高效准确地测定出蛋源表面所有已知微生物菌群分布,在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时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从环境样本中直接获取的总DNA 进行文库构建并测序[32],用16SrRNA 基因测序数据估计微生物群落的物种构成,更加真实地揭示原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33-34]。但在其高效精准的同时,只能对菌群进行定性分析,并不能直观地得知每种微生物的数量;而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只能对已知微生物进行单一的培养,而且很多微生物的培养检测方法复杂繁琐且灵敏度不高,还有很多微生物不能通过传统培养法发现,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传统培养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本研究将宏基因组学技术与传统培养法相结合,既能详细的得知蛋源表面已知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变化,也能直观得到食品主要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两种技术相结合,能更加有效地确定蛋源前处理方法的效果。

4 结论

最佳蛋源前处理方法为采用质量浓度为125 mg/L 的二氧化氯浸泡5 min 后,用65 ℃热水冲洗120 s,蛋壳表面微生物杀菌率达99.9%,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显著降低,仅剩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以及少量其它菌属;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丰度均降低为0,与二氧化氯浸泡15 min 处理的杀菌效果一致,但有效减少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液蛋制品的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二氧化氯杆菌属蛋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分析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食场篇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芽胞杆菌空间生态位特性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的制备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其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
蛋壳与拱桥
类芽孢杆菌属β-葡萄糖苷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重组表达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