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之创设问题情境
2021-10-18高赐国解佳乐
高赐国 解佳乐
摘 要:在高中各科教学中,物理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其概念难理解、物理模型抽象、计算过程复杂、问题情境难以创设,所以现在许多高中生即使做了大量题目,成绩依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文章重点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分析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5-0029-02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阶段还是存在文理分科的情况,基于大环境下的高考形式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选择学习理科的比较多,出现了理科生多、文科生少的现象,而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有22000名初中毕业生,高中录取人数才8000人左右,也就是说有一万多人没能上高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打工,一小部分人选择了技术学校或中专学校。高中物理对于理科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中的分值为110分。而高中物理对思维的培养要求比较高,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不够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一节课下来主要强调结论的记忆,只要求学生记住一些解题的思路,没有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思维的疏通,最后导致教学质量不佳。例如,学习质点模型时,由于该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再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知识时,其中包含微元和极限思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下子无法接受,甚至整个高中学习生涯都可能理解不了。再如,天体的学习,由于天体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学生难以直接感受,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
(二)高中物理实验流于形式
在高中階段,由于课程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一些教师就采取讲实验的方式,将高中物理中一些需学生动手做的实验讲述给学生听,所有的探究性实验全部变成验证式实验,直接告诉学生相关实验的结论,不探究结论是怎么得到的,也不让学生进行理解,只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记忆,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主动思考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现象偏多。教师直接呈现结论,没有问题引导,而学生缺乏思考,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不足,缺乏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例如,在开展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然而各种问题频频出现,最后教师发现没有几组学生能很好完成实验。
(三)与学生缺乏互动
新教育理论倡导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要多了解、观察学生,开展课堂互动,减少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多提问、多引导、多夸奖,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学习没有系统化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学习时间短、知识点多的情况,如果学生学习分散,则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学习的知识也较片面,容易遗漏遗忘,一旦学生遇到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就很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提出的,结合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有以下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1.适应学生已有学习水平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知,现学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能很好地建立联系,为学习搭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这一联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这是基于建构学习下的一种很好的模式,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创设问题情境。
2.适应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学生之所以称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的身心都还没有成熟,人生阅历还很浅薄,很多东西都还不懂,认知接受力还十分有限,需要被指导。所以,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要注意难易,符合教学内容,贴合实际。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紧跟时代要求,获得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3.适宜学校客观发展状态与经济水平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财力支持与建设目标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在课堂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使用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所以各学校要分清缓急,制订阶段性计划,逐步完善。
(二)兴趣性原则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我们都知道,刻苦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有许多客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教室环境、学生对该科教师的认识等,而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其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弥补教学中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论、教学设备更能为教学服务。接下来,笔者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等进行课堂导入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 PPT 等形式展示生动形象的物理图片以及通过音频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而介绍学习背景以导入课题。在之前,笔者听到过很多类似“读书无用”“书虫”等消极观点,批判学生走进社会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同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物理课堂教学必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但大多数时候都以无法解释而不了了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先导,向学生提问,进而由浅入深,解释原理。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像折断的样子”时,教师可以提问:“谁能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释一下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在教授“地球的自转”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