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路径:以文化品格为研究视角
2021-10-18张苏
张苏
【内容摘要】文化品格是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突破单纯注重语言技能培养,有效推进文化品格与语言技能融合,不断树立在跨文化意境中开展英语教学的理念,贴近日常生活挖掘阐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元素,推动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质量 文化品格
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构成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有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四个要素①。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时期,在教学中强调以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格,帮助学生接触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有力的推动功能。
一、文化理念:不断树立在跨文化意境中开展英语教学的理念
英语教学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涉及国民教育体系的全过程,是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依托。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面对的是处于知识吸收积累关键时期的学生,这个时期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后期英语学习运用方面的水平。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逻辑起点总体上仍然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倾向,表现为注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培养,目標取向主要是为了考试。基于考试导向,教师教学主要围绕考试大纲、知识要点来传授,忽略英语知识是在西方文化环境下产生发展的,因而英语知识更多的是作为“标准化”的符号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或者说是压力主要来自完成考试这一重要的学习仪式,本质上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生往往只能死记硬背单词、语法、句型等,而对其背后的文化元素知之甚少,离真正理解运用还有较大差距,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英语是在西方文化中产生的语言体系,在中国开展英语教学就具有跨文化的性质,与我们母语之间有文化上的差异。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文化品格”这一概念。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价值取向。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推动教师不断树立基于文化的教学理念,必须要在坚守中国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学习了解知识西方文化,在文化的意境中开展语言教学。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教学离不开西方文化的语境,在课堂上营造有利于英语教学的西方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力摆脱母语思维,提高学生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树立文化理念,尊重文化差异,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
二、文化嵌入:贴近日常生活挖掘阐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元素
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博大精深,对初中学生来说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理解整体上是比较肤浅的,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日常生活传承着历史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资源跨文化元素的挖掘阐述必须紧贴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点”切入主题。一是围绕节日主题。节日是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时间点,对于人民大众都有特殊的意义。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涉及不少西方的节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西方关于节日的文化,注重文化的认识理解。如关于感恩节(Thanksgiving),教师在传授课本上固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围绕感恩节制作PPT,阐述感恩节的起源、发展、习俗、社会意义等;同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探索性的作业,在美国感恩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以团队的形式在随后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西方节日背后的文化渊源进行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中西传统节日的比较中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二是围绕数字主题。数字是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言语之一。英语中对数字的表达法非常简单,但是学生很少会了解数字背后的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数字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讲述一个关于“数字”的历史文化故事。比如说“7”,英国人认为“7”是天外来的数字,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美国人也认为“7”是吉利的数字。同时,英美人又大多忌讳“13”这个数字。人们对数字的欢迎和忌讳,都是在历史长河由于各种社会因素所构建的文化影响。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堂研讨课,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些数字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象征。三是围绕动物主题。初中生对于动物的英语表达比较熟悉,但对于动物在西方文化象征体系中的内涵却很少了解,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文化拓展。如“狗”(dog)在英语民族是一种爱畜、宠物,常当作“人类忠诚的朋友”,在英语谚语中有Love me, love my dog.译成中文就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兔”在英美人心目中是胆小的象征,所以“胆小如鼠”在英语表达中是As timid as a hare.而不是As timid as a mouse.
围绕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阐述英语词汇、课文等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这些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新颖性、趣味性、生动性、独特性等,激发学生对语言背后文化元素的学习热情,进而带动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热情。
三、文化体验:推动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境的营造较为缺失、跨文化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师往往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品格的培养。面对世界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教师需要以培养文化品格为目标,以四个“注重”为实践路径,不断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英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注重解读。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要强化植入文化品格的意识,在英语教学中遇到需要解释的文化知识时,教师直接对该文化点进行解释②。教学中碰到英语习语、俚语时,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表达的意思是“患难见真情”,这句英文是从古罗马诗人、剧作家恩纽斯(Ennius)的一句台词演变而来的;人人皆有得意日(Every dog has his day.),这个俗语的意思可不是“每条狗都有它的一天”,而是“每个人总会有实现自己愿望的一天”;The grass always looks greener from the far/ on the other side.直接翻译的话意思就是“隔岸芳草绿”,学生无法很好理解,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解读,意思为“人会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羡慕别人的生活,但真的近看别人的生活其实也没有那么好”。
2.注重对比。英语作为具有跨文化性质的学科,是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良好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语言体系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进而挖掘背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用西方文化激发英语思维。例如,在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Colours为主题的Reading部分The Power of Colours中,该篇文章介绍了四种类型的颜色分组calm colours,warm colours,energetic colours,strong colours,以及各分组中具體颜色在西方文化中分别代表的含义以及给人带来的情绪上的感受。在这样的主题之下,教师在课堂导入或是post-reading环节可以设置中西方颜色所蕴含意义的差别对比,例如红色在西方代表的是力量和强烈的感情,而在中国代表的喜庆、热闹。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于语言背后文化探索的兴趣,树立起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为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逐渐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从而让学生在之后的英语情境中更能顺利地理解对方所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3.注重情境。培养学生文化品格不仅需要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也需要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塑造英语情境体验的最佳效果就是让学习者置身于纯英语环境中,基于项目选派学生到英语语言国家游学是主要形式之一,但这种形式有参与数量上的局限性。要让更多学生拥有文化体验,教师需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文化氛围营造和角色扮演。举例:在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Good Manners中,该单元介绍了一系列西方人在见面时,在家时以及在生活里人际交往中会有的一些好的习惯或礼仪。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可以借助语言描绘,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以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创造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加深切的感受和体会。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以下这样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时间为周末,地点为公园;情境为在一家店前排队买冰淇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既定情境下运用刚刚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段对话。这样的教学情景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将知识应用进情境中,给学生更加深刻、真切的体验和感受。
4.注重阅读。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都讲授传递给学生,为了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整体的阅读理解能力,精心挑选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如《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二十一世纪报》等。同时,在当今信息社会,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向学生分享一些高质量的视频课程或讲座。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拓展知识,增强对文化的认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