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1-10-18周丹丹
周丹丹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建立在计算与思维基础上的必修学科.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计算不仅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而且与数学概念一样,在学科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石”功能.由此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理论与实践充分表明,教师把“珠心算”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不仅是小学数学活动的应有之义,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取得令人期待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一段时期,笔者坚持把珠心算与数学基础教育结合,初步获取了一些实质性效果.现把这一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简单呈现出来,以期在分享中获取商榷和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珠心算课堂;教学融合应用;策略性分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这一流传甚广的信条式经典论断,意在强调思维的能力、素养与品质在数学活动中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尤其在当前教育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都致力于对人脑功能的探索、开发和利用,而珠心算教育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正因为如此,在学校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不应也不能忽视对珠心算的教育与培养.不仅如此,这种教育与培养应从启蒙教育开始就被认真对待,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成长打下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珠心算呢?其教育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如何把它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呢?本文试对此进行简述.
一、简析“珠心算”基本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众所周知,传统珠算对算盘实物具有无可摆脱的依赖性,其教学活动也只是学会算而已.珠心算则不然,它不仅彻底摆脱了算盘及其外部动作,还对打算盘过程进行了本质性地升华——积极有效且异常快速地把珠算上升为心算.所谓珠心算,即是指珠算式心算.通俗地讲,珠心算就是透过知觉、形象、记忆等系列化过程,通过人的大脑及思维活动来完成珠算与虚算任务的一种运算活动.就学生群体而言,珠心算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六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因为专注力是形成学习能力的根本因素,是人脑智力现象的“第一门户”.珠心算练习并非盲目性散打,是计时性专攻,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二是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自信心.科学研究信息表明,练习过珠心算的孩子与同龄人相比,不仅能力更胜一筹,还在突破中不断取得“获得感”,所以自信心更强.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精進、磨炼、再精进,由此会逐步形成勇于超越、善于进取的意识和品质.四是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坚持力.在“不散打”训练和“同一种”学习状态下,本身就蕴含着对坚持力的形成和铸就.五是有利于“正向迁移”学生的学习力和记忆力.珠心算更加有利于训练并培养计算能力,具有“远迁移”上的促进作用,能够影响人脑的可塑性,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力与记忆力.六是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切实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有机统一的特点,对于促进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但作用很大,而且影响很深.
二、珠心算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策略性分析
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千万不可“盲目性散打”,而应本着“生本学主、循循善诱”的指导思想,把珠心算教育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融入学科活动,并且在熟能生巧中逐步构建“因材施教、善教乐学”的基本模式.这不仅非常关键,还是有效融入的根本之道.
(一)创设自由愉悦的氛围,激发情趣学习现象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采取班级授课制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面对学生群体教书育人,但是存在一大缺陷——难以让学生形成广泛性交流,对活跃并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非常不利,也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小学数学活动而言,珠心算属于一种高效技能.在教师的设计与主导下,珠心算能够积极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师生之间产生多向(师生、生生)互动和交流.教师应努力创设自由愉悦、活泼轻松的课堂情境,营造有利于珠心算学习的课堂环境.比如,教师尽可能地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相互促进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再如,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和观点,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相应的实践和验证.无论结果如何,都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最大化地加强学生参与度和投入度.对于儿童珠心算来说,这种“诗外功夫”既是前提条件又是关键因素.
(二)借助物象演示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珠心算对于动作与心智要求很高,只有把训练与培养这两种必要技能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数一数”教学为例,教师在提出数字1后,首先展示一块橡皮(或一支铅笔),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算盘用一颗下珠表示,学生在动手拨珠中能够学会并建立关于1的表象.在学习2时,教师展示一块橡皮,让学生拨一颗下珠,再展示一块橡皮,让学生再拨一颗下珠.如此而为,学生不仅认识了2的表象,而且自然地认识到1+1=2,这种过程也是思维形成的过程.这种手脑互动的珠心算活动,有效训练并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再以“11~20”的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首先复习10的组成,让他们掌握10是由10个一组成;接着把10根小棒聚一起,并放在算盘的“十位档”,同时使用双手拨动10.由此可见,教师借助算盘进行演示活动,不仅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利于在手脑互动中建立数感,更加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本着鱼渔兼授原则,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与“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样,都是在强调培养方法,传授技巧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就小学珠心算而言,如何通过喜闻乐见的“鱼渔兼授”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训练目标可以设计为如下四点:一是引导学生掌握珠算基本功;二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珠算基本加减法,掌握三位数以内的珠算加减法;三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心算;四是通过规范训练,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以“13×15=?”两位数乘法为例.(1)通过心算乘数1与被乘数13的“一口清”乘积是13,引导学生模拟算珠图像;(2)通过心算乘数5与13的“一口清”乘积是65,引导学生模拟算珠图像,进而得出脑算盘数是195.经过如此心算,学生很快可以算出本题的答案是195.教师通过把珠心算与数学学习整合,在省时、高效中不但有利于降低学习计算的难度,而且有利于在同时开发左、右脑的状态下,帮助学生通过不断训练形成数学思维,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多元促进活动,深化儿童学习体验
珠心算并非新生现象.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在学习基本算法后缺少与之相应的锻炼机会,直接导致了思维定式在刚刚“隐身”后又很快“卷土重来”,而萌发不久的创新意识也快速被遏制或灭杀.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珠心算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元的听数、看数、记数以及数译珠、珠译数等训练活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定式的形成.与此同时,本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指导思想,教师应自主、灵活而又合理地安排一些训练内容和活动,引领学生在多元化的体验中不断强化感知、深化体验,从中获得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实质效果.比如,在班集体、年级组和全校范围内,适时适量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对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校内外人士进行汇报演出或示范性观摩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加倍自尊、三倍自重、四倍自信的获得感,又能有效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力.
(五)坚持因材施教引领,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勵、唤醒和鼓舞.尤其在启蒙教育中,从战略性眼光和长远性规划来说,与传知、受业、解惑相比,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显得更为重要.不仅如此,在由众多个体组成的学生群体中,相互之间的个体差异现象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永远无法规避的.珠心算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小学珠心算教学而言,无论在基本方法传授、强化训练体验上,还是在心理素质培养、创造能力激发上,教师都要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有教无类学有类,因材施教善引领.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以赏识为主的激励性教学评价活动.比如,在珠心算小组学习或比赛活动中,教师把评价或评比权下放给学生,把学生的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不同标准的要求和评价,以保持其良好的状态和活力.
三、基本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珠心算有机地融入学科活动,不仅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要求,还在日益成为无可逆转的发展态势.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坚持上述几点为基本抓手,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反思,并持之以恒地认真做到,努力做好,在熟能生巧中构建珠心算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萍,肖艳艳,张小燕.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融合的实际意义[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33).
[2]蔺黎明,李小萌,张潇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珠心算教学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9(23).
[3]周忠宇.浅谈小学数学利用珠心算有效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9(12):263.
[4]冯文育,胡晓彦,张晓舫.浅谈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探究性融合[J].珠算与珠心算,2019(10).
[5]沙龙坤,欧阳晓龙,贾丽丽.探析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整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