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陟山门的老汉

2021-10-18甲乙

散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山门景山北海

甲乙

我问:这儿,是皇上登白塔的道吧?他说:啥,啥?听不清,有点起急。

他侧近右耳,还手遮左耳,嘴巴下意识张开了。年迈,耳聋,他的反应机制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大声:皇上,从前,这道,过陟山门,上白塔山……

他笑笑,表示明白了:我们老街坊,以往早上都走这道,先到北海白塔山,转脸再景山,走到歪脖槐树那儿。几个来回,不费力哩。那时树叶真绿,鸟儿叫得特好听。人喊喊闹闹的,日子就蹦跶过去了。

他的移花接木,让我哭笑不得,继续说:皇上,皇上……

他说,就是“往上”啊。要不,咋的上白塔山,还进寺院门?然后他历数,那时几个老爷们儿,大早上出来健走、练拳、踢毽子。有个人,见天半蹲着上山,还不带停下喘气的。这人是个练家子。

说到这儿,他缓口气,感叹:那些人,一个个不在了,我也老喽。人糠朽了,这辈子快翻篇啦。

我任他说下去。一个老人的记忆,也是历史时光的沉淀物,当然是有别于史书的错位或重置。反正,不管做皇上还是当小民,都走得陟山门,相同的风景,相近的步数,还有变幻的松山云烟,总体上并无二致。

之前百度,陟山门大街连接景山与北海,东边景山,西边是白塔山。北海东门旧称陟山门,桥为陟山桥。陟,意指登高。陟山,登山也。

明清时,每年九月九,在位皇上登高远眺,上白塔山,陟山门大街是专用御道。可以想象,到了那天,陟山门两厢,百姓山呼万岁万万岁。叩首下跪,膝下有声。当然,抑或并无看客,老百姓都被鸣锣开道的兵勇“回避”了。

话语停歇,我打量老人。他确是很老了,沧桑如石,坐在陟山门小院门前。左面,仅隔景山前街,是景山公园西门。右边,沿陟山门街前行不远,就是北海东门。很多游客逛完北海公园,乘兴去景山公园。也有从景山公园出来,再游北海公园。他们在门前交错走过,心里怀着各自的想往。

眼前熙熙攘攘,老爷子大约早经见惯了,世道轮回,他只管享受深冬的煦阳。他在他自己的时光里面,今事和过往尘泥难分。

虽说费力,我还是想听他聊点什么。问起年龄,他连说带比画,我弄明白是八十九。我尽量靠近他,这样勉强可以对话。

老爷子讲了自己的早年人生。他是山东人,十八岁入伍,担任八二迫击炮炮手。1951年随军入京,后就地转业,工作成家,有五個孩子,老伴十多年前去世了。这房子是单位分配的宿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住进来,至今已六十多年了。

问起门边“气象不凡”的对联,他说是老街坊书写的。那人和气,字好,有文墨,大伙都请他。前不久,电视台的记者还来拍摄他写字哩。

这副对联,去年来时就有。那天我从北海过来,经陟山门小院,看到对联,不由驻足流连。当时院门关闭,未闻人声。小院两厢,分别是北海和景山,有谁见过比这更牛的市井人家?其门联也是出语不凡:

东临景山春亭来紫气

西接北海白塔报平安

横批:福地吉祥。

当时稍感疲乏。读到这副对联,再贾余勇,入景山继续游逛。并从景山远眺故宫,护城河对岸,城池楼阁,历历在目,接连天野。

接下来和老人聊天,时不时还会发生“时空错位”。很有趣。

我指着景山那边参天大树,问他:树影子会游到您家门口吗?秋天落叶,会不会吹过来?

他呵呵,貌似听清:崇祯上吊那树?“文革”那年就没了,外地群众到景山“串联”,剥这老槐树的皮,带回去作纪念品,树慢慢就枯掉啦。1971年,原地栽了一棵幼槐,不久又移来一棵百年歪脖老槐树。就现在这棵……

这时,有个胖乎乎的男人,过来打听京味蒜肠哪儿有卖。老人却听成“排叉”。那人说几遍才明白,他起身,热心指向小胡同里的副食店:那儿有,可好吃哪。

所谓“排叉”,是老北京一种油炸食品,形同食叉,酥脆生香。早上,我见到有逛北海公园的人,手拿一袋,边走边吃。

这人走后,我们继续聊。我说,这里够热闹的,到景山、北海的游客,每天走过多少?每年又走过多少?数字一定惊人。您这房前可能经过千百万人了。

这次他听明白了,说:现在总算安静喽。早十年,这儿是小商品市场,卖土特产、小物件,还有小吃摊,挤得走不动人,车还直往里开。人声,喇叭声,耳朵都炸开了。还有油煎烟火气,闻多了打喷嚏,到夜晚也不清宁。

过来一个街坊,参加聊天。说起陟山门街,元代为宫殿区,明代是衙署厂库,清代以后逐步演变为居民区。二十世纪中叶,这儿曾有一家血站,很多急用钱的人,来这儿卖血,之后到旁边酒馆撮一顿,补补身子。那酒馆好生意。

再往西,是陟山门街5号。此处原有御史衙门,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曾在此决断审理。

看老人有点累了,我向老人告别。走出十几步,猛地想起还没问他姓氏。待我回头,他已经提起小凳进院,关了门。他行动挺敏捷的,完全不同于耳朵的迟钝。

一道历史的门关了。我想喊,又没喊。老人耳聋,再用力喊,怕他也听不见。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山门景山北海
影像志
英勇的旧寨塔保卫战
可爱的
北海四季
北海之魅
南北方道教建筑山门艺术形态比较刍议
最忆是北海
学样
李本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