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2021-10-18和洁
【摘要】依托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为高校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难以担负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重任。针对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和概念抽象等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基于“雨课堂”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讨了其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和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雨课堂 互动教学 教学模式 数据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56-02
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行业对于掌握数据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而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成为通信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中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涉及多个学科,概念抽象,原理較多。而单声道的课堂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整个本科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获得和传播方式日益便捷,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是从事计算机研究和应用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在工作中应用和维护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涉及多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原理和协议内容,概念繁杂、抽象且枯燥,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初步理解了概念和原理含义,但对于掌握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构建整个数据通信框架存在困难,单纯依靠课堂讲授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1]。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好处
互动教学[2-4]是一种动态的教与学相互影响和交互的教学模式,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互动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且注意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互动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程度和进度,有针对性地安排多种互动环节,比如主题探讨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精选案例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等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并组织安排贴合教学内容并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环节,对于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所授课程及相关课程内容,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和行业动态;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反馈和掌握程度,调整授课进度和方式,进而设计目的性明确的互动环节,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在进行互动环节时,教师能够有效组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他们的思路,启发学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而学生通过参加教师设计的互动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堂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巩固和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雨课堂”的优势
在互联网+技术全面渗透我们生活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首先,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仅拘泥于课堂或者教材的教学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会被淘汰的;其次,十几年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建设了很多优秀的课程,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再次,对于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和上网已经成为他们最常用和最熟悉的信息获取方式;另外,电子化的练习和问题回答便于教师统计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目前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中,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的“雨课堂”平台已经由部分教育工作者应用于教学中,辅助面授教学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5]。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通过微信在课外预习和复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实现永不下线。并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让教与学都更加明了。
四、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基于“雨课堂”平台教学环节的设计
1.课前预习
教师制作10页以内的预习PPT推送至“雨课堂”平台,预习内容中把需要学生注意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标注,提醒学生在预习时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如果对哪些知识点存在理解和掌握困难,可以在平台进行反馈,在上课时可以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亦可选择内容合适的MOOC课程或者音、视频资源推送至“雨课堂”,并解释清楚课外内容与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方便学生学习理解。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查看学生预习所用的学习时间和存在问题,以及设置问卷或者少量练习题,统计并掌握学生课前对知识点的预习情况,从而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关注重点。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授课PPT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至学生手机,并提前设计好随堂练习进行知识点的推进,利用随堂测验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在互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堂状态,进行启发式和引导式的知识点讲授,针对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这门课程与生活中网络应用的紧密关系,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比如在讲授域名系统时,组织进行归纳问题式的互动环节,通过生活中人们如何建立电话号码与人名之间的联系来类比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映射关系。先引导学生说出可以通过号码簿和查号台这两种方式来查找人名与电话的对应关系,继而指出域名系统也使用了类似的方法,启发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回答出可以通过建立高速缓存和域名解析来建立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样学生对于域名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有了直观而且深刻的理解。
知识点讲授结束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把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丰富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设置主观题,并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先在组内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可以评价,也可以设置小组互评,之后再通过“雨课堂”平台选取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面对熟悉的同学,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到不同的见解,能放开手脚去讨论,更能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通过组织这样的多维思辨式互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理解深刻,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课后复习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首先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后练习题来巩固课堂知识学习;其次,发布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科研文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拓展知识体系的宽度,同时,通过学习文献资料、自主查阅信息来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最后,发布承接本节课堂内容与下节课内容的思考题,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二)把课程思政引入教学环节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育人”的关键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作为通信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必须也必然需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心怀家国天下,肩负祖国和民族的发展重任。
五、结语
基于“雨课堂”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在学习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中,因难以理解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原理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态,通过“雨课堂”平台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前和课后,有效的预习和复习以及问题反馈改善了课堂知识点学习的效果,并且通过“雨课堂”平台直观地将结果呈现给教师,形成教学—反馈的闭环回路;同时,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互动教学环节,深入理解抽象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基于“雨课堂”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在教学中还需不断实践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曼,陈志国,杜海顺,侯彦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17):44-49
[2]张萍, 涂清云, 周静, 何丽平,大学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教室应答系统”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11(7):21-23
[3]孙泽文,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吴彦凤,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20(8):172-173
[5]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术[J].高教探索,2017(9):50-54
作者简介:
和洁(1985年-),女,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适應阵列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