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诊断髋关节病变诊断的效果观察

2021-1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线片结核螺旋

杨 强

(房山中医医院CT 室 北京 102400)

髋关节是人体承受重量的关节,因该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容易出现髋关节结核等情况,导致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为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还需配合影像学检查,从而为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及其病变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X 线片、CT 等成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因髋关节结构比较复杂,依托传统X 线片诊断无法全面、清楚了解患者髋关节病变状况,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有学者研究指出,采用多层螺旋CT(64 排)(GE 公司生产的型号Optima CT 660)对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检查,便于清楚展现患者髋关节解剖情况、发病部位、病变分布情况等信息,从而提升临床检查准确率[1]。多层螺旋CT 检查方法有分辨率高、图片采集快等优点,在临床诊断髋关节病变中得到广泛应用[2]。而三维CT 重建技术借助计算机软件将断层CT 收集到的信息重建成直观性更强的立体图像,髋臼骨折使用的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包含体积重建、表面遮挡重建、多层面重叠等,其中,表面遮挡重建就是把先对阈值进行设定,凡是低于阈值的机体组织均不显示处理,由高于阈值的全部像素构成表面模型。本文以60 例髋关节病变患者为依据,探究对实施多层螺旋CT 与X 线片检查的效果,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60 例病例均来源于2019 年1 月—2020年10 月房山中医医院CT 室收治的髋关节病变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精神状态。排除标准:不愿配合研究者;资料不全者;精神病及意识障碍者;心、肝、肾等重症患者。按使用的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划分成两组,X 线组(30 例)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8 例、12 例,患者年龄27 ~64 岁,平均年龄(45.4±1.6)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伤7 例,摔伤13 例,碰撞损伤10 例;CT组(30 例)中有16 例男性、14 例女性,年龄26 ~63 岁,平均年龄(44.6±1.9)岁,病因包括9 例为交通事故伤,摔伤、碰撞损伤依次为12 例、9 例。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X 线组行X 线片(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uCT 530)检查,接受检查前,嘱患者将干扰X 射线成像的东西摘掉,例如:眼镜、助听器等。使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开展X 线平面检查。CT 组采用多层螺旋CT(64 排)(GE 公司生产的型号Optima CT 660)检查,采用GE 公司生产的螺旋CT机对患者髋关节部位展开扫描,设定扫描平面、基线依次为SCOUT 平面、UG 线,扫描层间距设置为3 mm,球管电流、电压依次为200 mA、120 kV,扫描螺距1.0 ~1.5,患者保持常规卧位开展扫描。结束后进行Retro Recon重建,重建层厚设定为0.625 mm。获得二维图像后进行多层面重建,根据病变需求展开操作。开展重建时采用切割术,及时消除不重要的伪影,或通过髋臼影像把股骨头保留下来,方便医生阅片。挑选放射科3 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对患者采用X 线片和多层螺旋CT 诊断结果进行阅片,详细记录各关节病变状况。医生观察主要内容:查看患者髋关节面变化情况。是否出现皮质骨折、增厚、锯齿状破坏等情况;坏死骨大小、形态;骨折遭受破坏部位、范围;实施增强扫描之后病变及周围的软组织肿块情况及其形态变化。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结核、髋关节骨折等指标漏诊及误诊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0.05 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 组患者误诊及漏诊率低于X 线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CT 组与X 线组漏诊及误诊率[n(%)]

3 讨论

中老年人时常出现髋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患者髋关节活动,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此外,部分髋关节病变患者会出现腰骶部疼痛等情况,特别是那些久治不愈的髋关节病变者,容易并发股骨骨折。髋关节病变早期症状为活动受限、疼痛等,疼痛早期多是间歇性疼痛,疼痛程度不明显,当患者过于劳累或活动过度时可能导致疼痛加剧,通过适当休息或保守治疗症状得以缓解。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发生步态异常、跛行等情况。髋关节病变类型较多,包含髋关节结核、髋关节骨折等,其中,髋关节结核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大多为肺结核或胸膜结核继发病,结核杆菌随着患者血液扩散到髋关节,其发病率处于关节结核的第二位[3]。髋关节结核主要表现为局部渗出少、未出现关节脓肿。因结核病患者的发展程度不一,通过影像学检查会显示不同的结果,常见症状为关节及其周边出现肿胀、关节间隙变小、骨质破坏等情况。因髋关节结构比较复杂,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复杂性骨折,骨折性质、程度与周围关系直接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情况。必须注意,如果髋关节受伤,对其进行检查存在难度,因此,临床检查中,医生要对髋关节病变状况进行深入的观察,有利于提升髋关节病变检出效率,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X 线片、多层螺旋CT 作为临床检查髋关节病变常用的方法,其中,X 线片检查中受到深浅组织影像重叠、隐藏的影响,获得的图像分辨率较低,虽然可以显示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但对内部结构等方面的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4]。另外X 线片无法准确显示髋臼骨折处的情况,尤其对关节腔内部出现的小游离碎骨,检出率较低。多层螺旋CT 检查因具有分辨率高、覆盖面广等优点,成为临床诊断髋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多层螺旋CT 检查则通过X 线束对患者某一部位开展断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解剖关系,获取被检查部位的立体或断面图像,密度分辨率高,从而为医生提供清晰、完整的信息。此外,采用多层螺旋CT 对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有效弥补X 线片检查的不足之处,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病变部位情况,准确定位、测量病变部位、大小,从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有学者研究指出,髋关节病变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 检查更有优势,这种检查手段可以更直观、准确地展示病变组织,清晰显示患者复杂病变情况,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法提供重要的影像学指导[5]。加之,通过多层螺旋CT 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容积数据及其与之对应的图像数据,图像分辨率高。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便于清晰展现患者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结构,能够准确显示患者骨折状况,防止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6]。姜志广研究指出,髋关节病变患者分别给多层螺旋CT 和X 线检查,多层螺旋CT 检查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有利于提升临床诊断检出率,保证获得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 组关节内碎片误诊率为3.3%,X 线组为16.7%,且CT 组总漏诊率比X 线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病变情况,从而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及误诊率,能够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髋关节病变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 检查,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的病灶类型、部位等信息,诊断误诊和漏诊率较低,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线片结核螺旋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两种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术后再发骨折1例
口腔X线片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