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应急生存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以武汉市为例
2021-10-18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夏秋阳王凯歌汪玉婷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夏秋阳 王凯歌 方 雯 汪玉婷 叶 莹
一、问题的提出
早期的应急教育是对处于危机中的难民提供的教育,随着国际社会应对各类灾害意识与能力的增强,应急管理学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应急教育主要是指导个体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救、互救,以提高个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法规的角度来看,我国应急教育立法的随意性较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较少,对应急生存教育活动的规定与引导较少,多以“处理办法”“暂行条例”等约束力较小的形式进行。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应急生存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途径的表述相对抽象、笼统和模糊,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上,没有实际操作技能练习。
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建议,将应急生存教育纳入高校教学内容。虽然中小学阶段逐渐加强应急生存教育,但是中小学阶段此类教育过于形式化,中小学生需要学习应急生存知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更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导致对应急生存教育的忽视,并且素质教育还未成为我国现存教育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与升学就业无关的教育在地位上低于应试教育,难以得到重视。故我们想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以事故灾害为应急生存教育的切入点,研究我国中小学应急生存教育的现状(以武汉市为例),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为得知武汉市中小学生应急生存教育的现状,以及对武汉市中学生应急生存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日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策略提供充实的事实依据,问卷法能清楚地对此进行呈现。为方便获得调研数据及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我们着重了解中学生的情况,对武汉市的初中、高中进行分层抽样,展开问卷调查。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30份,回收率为92%。
问卷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学生个人分为基本信息、个人经历、情感态度,家庭方面分为父母的基本信息和重视程度,学校和社会方面分别包括课程设置、宣传程度两个角度。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事故性灾害的了解程度,分为溺水、火灾、触电、可燃气体和踩踏五个方面,各方面有4—5小题,询问学生的应急知识、态度、会采取的可能措施等。
三、研究发现
(一)学生对应急生存知识的理解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查询,把应急知识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以事故灾害为切入点,我们着重选取在学生活动场所中极易发生的溺水、火灾、触电、可燃气体爆炸、踩踏五种灾害,询问相关的应急知识。
1.安全知识掌握存在极端性
对于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如“是否会使用湿毛巾在火灾中逃生”“雷雨天是否会去树下躲雨”“发生踩踏事件时如何保护自己”等耳熟能详的,超过90%的学生都能做出准确判断。然而,问及“有人触电该怎么做”,仅40.8%的学生知道处理方法。最为惊讶的是,多达88.26%的学生不知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灶具自销售后的判废年限。上升到知识储备型、安全隐性知识的问题时,学生掌握非常薄弱,基本为空白区域。
2.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渴望汲取应急生存知识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知,在面对溺水、火灾、触电、可燃气体爆炸、踩踏五种灾害危机时,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差。从他们的回答中得知,自己溺水后认为自救能力一般的、较差的和非常差的占80%,在水中腿抽筋后不知如何处理的占55.22%。甚至发生踩踏事件时,还有同学选择顺势仰卧。但较为可喜的是收集到的数据中,97.39%的学生希望学习并掌握溺水急救的知识。学生意识到自身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表现出对应急急救知识的渴望,这体现出学生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的意识较强,有利于后续应急生存教育的开展。
(二)应急生存教育开展的情况
数据是说明各种情况的最佳工具,我们将用电、火灾、踩踏事故灾害进行重点分析,发现学生了解此类知识大多来源于父母和学校,还发现各种生存工具的使用与性别相关。应急生存教育的开展,对于很多人而言,潜在意识认为是与学校息息相关的,而我们通过调查与分析,家庭在此项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与学校相当。
家电起火的事故一般来源于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或教育孩子如何处理这类问题。表1数据显示,有70.89%的学生父母进行过危机教育且会处理家电起火状况,表明父母对学生危机意识、应对危机以及处理危机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孩子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表1 父母进行危机教育对学生会处理家电起火的影响
并且,在孩子是否会使用灭火器这一方面,也与父母的危机教育有着紧密联系。表2数据显示,在会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中,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危机教育的占95.86%;在不会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中,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危机教育的占87.06%。我们通过卡方检验,在会不会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与父母是否对孩子进行过危机教育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Χ2=6.067,df=1,p=0.014)。这表明父母对学生危机意识、处理危机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父母平时对孩子进行危机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火灾应急知识,使学生在火灾面前可以知道怎样应对。
表2 父母进行危机教育对学生会使用灭火器的影响
在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上,还存在性别差异。将性别与是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相关性检验,表3数据显示,发现女生与男生相比,对于灭火器和消防栓的关注程度不够,同时反映出学生火灾应急相关知识薄弱和缺乏相关的应对能力。我们同样通过卡方检验,在会不会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与性别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Χ2=27.995,df=1,p=0)。男女生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家庭、学校、社会加强学生火灾应急生存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性别的差异。
表3 性别与会使用灭火器的相关性
踩踏事故灾害也会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知道如何应对这种事故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显示,有69.57%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如何在发生踩踏事件时保护好自己,有30.4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知道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自己。但在选择采取保护自己的方式时,仅有4人选择了“顺势俯卧或仰卧”这一选项,选择这一错误自保方式的学生全部是“认为自己知道该如何自保的”的学生。这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学生认为的“了解的自保方式”是否也存在一定的错误呢?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错误自保方式的纠正,同时应该加强踩踏事件应急教育的宣传。
从以上分析可知,中学生应急安全教育的知识储备有待拓展,应急安全教育内容的范围及广度有待提升,了解和掌握相关教育知识的途径有待拓宽。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应急生存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应多方联动,共同提高学生的应急生存素养,使学生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
四、讨论及建议
根据前面的现状、数据以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为解决我国中小学应急生存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应急生存教育的关注
1.学校、家长、社区间进行协调合作
事故性灾害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学生获取应急生存知识的途径多为学校、父母和社会等,渠道虽多,却很片面。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应急生存能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三者可以结合,对学生进行交互式教育,普及应急生存各方面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应急生存的能力。
2.加强对偏远落后学校的资金、技术支持
农村偏远落后以及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学校可能会存在资金困难,政府应该对当地办学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依据情况给予资金、技术支持,以便这些学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施来进行应急生存教育资源的开发、师资培训、组织学校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活动等。
3.建立应急生存教育网络平台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位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没有应急生存教育的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网络教育信息平台涵盖的信息广泛、资源更新速度快,能用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此类知识呈现出来,并能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平台进行学习互动,这是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建立应急生存教育平台,学生使用便捷,网络的开放性也有利于该类教育知识的传播与学习。
(二)社区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生存教育的宣传力度
社区是国家政策宣传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应急安全理论体系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在社区举办应急自救知识讲座、实战演练、张贴海报及宣传用语等,联合家庭共同提高学生的应急安全知识素养。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应急生存知识,协同共建和谐家园。
(三)学校逐步提高应急生存教育的有效性
1.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学生擅长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应急生存教育这一块也不能缺失。如在班级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小组自行探讨学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这种方法实施性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学校教育活动侧重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的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应急突发事件,而且对于应急生存教育这门课的开设,学生的兴趣度并不高。学校在应急教育内容方法上可以进行改变,多种方式并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对此留意然后主动学习。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科技馆进行合作,体验危险灾难来临时是何种感受,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四)家庭注重提升安全危机意识
调查显示,灾害忧患意识越强,越有利于应急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存在过度保护教育,但长期的安逸会让孩子们失去对灾害的警惕之心,这一点需要家庭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警惕之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灾害忧患意识。
我国中小学应急教育缺乏人才及物资的支撑,教师风险意识较低和应急预案千篇一律,学生在突发性事故中的伤亡数字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应急生存教育存在缺失。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给予应急生存教育应有的地位,尚未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我们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生存教育实施途径、完善科学体系、实行法律保障,提高对应急生存教育的重视程度。虽然应急生存教育的实践仍有不足,但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我们应对应急生存教育的实施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