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彩超在脑性瘫痪患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0-18张丽娟白建宁李春燕周璇奕刀小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白质脑损伤脑瘫

张丽娟,白建宁,李春燕,吴 琴,周璇奕,刀小琼

(1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超声科 云南 西双版纳 661000)

(2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西双版纳 661000)

在众多小儿致残诱因中,以脑性瘫痪的出现较为普遍且严重,对患儿自身、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影响均呈现出沉重性特点。就脑瘫发病诱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脑白质损伤方面,而脑白质中的自主神经较丰富,被损伤后自主神经会有明显的功能紊乱情况,晚期有肌无力、脑补不适症状,更甚者会诱发老年痴呆,其早期确诊有改善预后的效果,但其早期症状较隐匿,增加了诊断难度,此时行颅脑彩超可有效检出脑白质损伤情况。当前针对脑瘫患者在实施康复治疗期间,头针疗法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对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智力水平的改善可以获得对应效果,在修复脑白质损伤方面可以获得理想效果[1]。本次研究将针对2017 年9 月—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92 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观察,重在探究拟定颅脑彩超检查方案完成脑白质损伤检查的可行性,以提升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9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92 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脑白质损伤检查方案;MRI 组(46 例):男30 例,女16 例;患儿年龄为4 ~10 个月,平均年龄为(6.15±1.25)个月。彩超组(46 例):男32 例,女14 例;年龄为5 ~11 个月,平均年龄为(6.49±1.39)个月。纳入标准:①均选择头针方法展开疾病治疗;②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家属不同意试验相关规定;②中途退出者。观察对比两组脑性瘫痪患儿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经过分组后,均选择头部智七针方法展开疾病治疗:控制频率为1 次/隔日,治疗1 个疗程次数为10 次,各疗程之间保持20 d 休息,一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就所有脑瘫患儿呈现出的脑白质损伤情况,均展开颅脑影像学检查操作[2]。MRI 组:拟定颅脑MRI 检查方案展开;彩超组:拟定颅脑彩超方案展开,就最终检查结果差异展开对比。

1.3 观察指标

将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就颅脑彩超结果以及组间活动受限结果展开对比。

1.4 判断标准

依据脑性瘫痪儿童表现出的活动受限情况,对应完成分组处理,最终结果为Ⅰ~Ⅳ级;针对超声中呈现出的脑白质损伤情况,利用devries 分级法合理完成分级操作,轻度脑损伤:最终结果为Ⅰ级;中度脑损伤:最终结果为Ⅱ~Ⅲ级:重度脑损伤:最终结果>Ⅳ级。在对脑性瘫痪儿童实施MRI 检查期间,通过对脑室周围T2WI 高信号累及范围进行观察,合理完成PVL 损伤程度的分级,分别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3]。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展开两组脑性瘫痪患儿检查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活动受限结果以及颅脑彩超结果)以率(%)表示,行χ2检验,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脑损伤诊断结果

在彩超组的46 例患者中,轻度脑损伤的共19 例(41.30%),中度脑损伤的共16 例(34.78%),重度脑损伤的共11 例(23.91%);在MRI 组的46 例患者中,轻度脑损伤的共21 例(45.65%),中度脑损伤的共14 例(30.43%),重度脑损伤的共11 例(23.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脑损伤诊断结果分析[n(%)]

2.3 治疗前后彩超组活动受限结果临床对比

针对彩超组46 例脑性瘫痪患儿完成颅脑彩超检查后发现,治疗前,表现出Ⅰ级受限、Ⅱ级受限、Ⅲ级受限以及Ⅳ级受限患者分别为7 例(15.22%)、7 例(15.22%)、15 例(32.61%)以及17 例(36.96%);治疗后,表现出Ⅰ级受限、Ⅱ级受限、Ⅲ级受限以及Ⅳ级受限患者分别为17 例(36.96%)、16 例(34.78%)、6 例(13.04%)以及7 例(15.22%);治疗后,彩超组脑瘫患儿活动受限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实验组脑瘫患儿活动受限情况临床对比 [n(%)]

2.4 治疗前后MRI 组活动受限结果临床对比

针对MRI 组46 例脑性瘫痪患儿完成颅脑MRI 检查后发现,治疗前,表现出Ⅰ级受限、Ⅱ级受限、Ⅲ级受限以及Ⅳ级受限患者分别为10 例(21.74%)、9 例(19.57%)、15 例(32.61%)以及12 例(26.09%);治疗后,表现出Ⅰ级受限、Ⅱ级受限、Ⅲ级受限以及Ⅳ级受限患者分别为14 例(30.43%)、16 例(34.78%)、10 例(21.74%)以及6 例(13.04%);治疗后,MRI 组脑瘫患儿活动受限呈现出一定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比照组脑瘫患儿活动受限情况临床对比[n(%)]

3 讨论

就脑白质损伤类型进行分析,主要为脑室周围白质区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以及脑室周围白质区梗死几方面[4-6]。就脑瘫诱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脑白质损伤方面。对于此类患儿,头针疗法的有效采用,在修复脑白质损伤方面可以获得理想效果。

以往针对脑白质损伤在实施MRI 检查期间,优势较为明显,不会对患儿造成射线、辐射损伤,其组织分辨能力对脑白质、脑灰质的区分效果好,经多轴面检查后可对病变行定量、定性评估,但其不足之处仍会降低患儿家属接受度。脑性瘫痪脑白质损伤患儿的MRI 检查中呈现出较大难度以及检查时间长的特点,且患儿无法控制自我行为,在MRI 中若有乱动的情况,需增加MRI 检查次数,经济费用较高,家庭经济负担方面较为显著。颅脑彩超的实施呈现出无射线损害、方便、经济以及安全的特点,可以动态检测脑白质损伤。颅脑彩超的检查机制是在超声波作用下促使婴儿颅脑透声窗产生连续性的影像,脑白质的损伤情况可得到清晰全面的反映,呈现出较高的灵敏度,且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高,无射线损伤、经济性高、安全性高的特点更易被患儿家属接受和认可。

综上所述,脑性瘫痪患儿于临床接受颅脑彩超检查后,对于脑白质损伤情况可以有效明确,同颅脑MRI 检查方法比较,呈现出方便、经济以及安全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白质脑损伤脑瘫
2004~2013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性脑损伤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