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定位下纤支镜灌洗治疗呼吸重症老年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1-10-18尹枭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灌洗支气管镜通气

尹枭孟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近些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临床重症医学治疗也得到了一定发展。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相关医疗机构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多,此类患者大部分缺少自主排痰能力,无力排痰,导致排痰引流不畅,最终导致患者肺部出现感染,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最终出现撤机困难等情况[1]。临床主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但是如何精确、快速、平稳、安全地将此项操作完成是当下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相关研究提出,在进行该操作之前进行提前定位能够有效提升该操作的成功率[2]。本篇文章主要选取100 例相关患者进行疾病分析,现对其结果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10 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下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100 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痰管吸痰、震动排痰仪辅助排痰治疗,观察组给予64 排螺旋CT 检查后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25~79 岁,平均年龄(63.36±2.4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3 例,女性17 例,年龄33 ~83 岁,平均年龄(61.73±3.08)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相关资料,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无治疗禁忌证;②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中途放弃治疗;②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③患者为病毒感染[3]。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进行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常规拍背、翻身、雾化、抗感染、人工机械通气等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吸痰管吸痰、震动排痰仪辅助排痰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E-64 排螺旋CT进行检查,检查后给予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首先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指脉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情况。进行检查前,相关医师首先查阅患者CT 片,对患者感染灶位置进行明确,给予患者适当剂量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持续进行机械通气,给氧浓度为100%,将利多卡因凝胶涂抹在支气管镜上,通过气管切开套管或者气管插管进入,根据相应CT 片提示以及纤支镜所见情况进行吸痰,同时使用30.7 ℃0.9%氯化钠溶液进行多次灌洗,将吸出灌洗液和痰液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情况进行关注,如果发现患者SpO2<90%或者心率>130 次/min 需要立刻停止操作,整个操作需要保持在15 min 之内,每周进行3 ~4 次灌洗。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患者排痰量、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退热时间[4]等相关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 周后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相关实验室检查正常、影像学提示基本吸收感染病灶为治疗显效;患者体肺部啰音明显减少,体温降低,相关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灶减小为治疗有效;患者相关临床情况未出现变化为治疗无效[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排痰量更多,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退热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 s)

机械通气时间/分观察组 50 52.08±12.31 7.02±2.05 7.70±1.46对照组 50 37.16±10.54 9.78±2.78 9.77±2.68 t 6.510 5.650 4.796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排痰量/(mL·d-1)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分组别 例数 抗生素使用时间/分 退热时间/分观察组 50 7.55±1.01 2.77±0.81对照组 50 11.13±2.81 5.49±1.57 t 8.478 10.887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2 周后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加良好,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 周后临床效果[n(%)]

3 讨论

人工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其他基础病,发病时间相对较长,患者自主咳嗽反射能力相对较差,无力排痰,导致患者痰液引流不畅,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之后患者上呼吸道湿化功能会消失,气道湿化不足会导致患者痰液变得黏稠,最终导致支气管受到痰栓阻塞,痰液引流相对困难,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身体内部免疫防御机制遭到破坏,患者口咽部定植菌向下移动,导致患者感染致病菌概率增加,最终无法控制肺部感染,疾病发展为呼吸衰竭,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病死率相对较高[6]。临床主要应用震动排痰仪辅助排痰、吸痰管反复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和雾化、全身用药强效抗感染等方式治疗此类疾病患者,但是治疗效果一般。

近些年临床应用诊断和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范围越来越广,同时随着相关学者对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的提升,重症医学领域治疗应用范围随之扩张。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能够直达患者病变位置,抽吸分泌物,灌洗局部位置,有效清除患者的黏稠分泌物,使患者气道梗阻改善,同时促进患者有效咳嗽[7]。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方便在床旁进行支气管镜操作。所以,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是改善此类疾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但是此类疾病患者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不仅如此,此类患者多存在呼吸道充血水肿情况,寻找病灶相对困难,如果多次反复盲目进行会导致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加重,对改善患者病情十分不利,所以为了平衡利弊相关医生不得已会放弃吸痰工作,导致患者不能充分引流痰液,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进行床旁支气管镜灌洗术之前准确定位患者肺部感染位置十分必要。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胸部X 线等方法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来检查患者肺部感染病灶的主要范围和位置。但是床旁CT 检查极易受到脂肪厚度、体温和体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应用X 线检查后表现为重叠图像,定位肺部感染病灶价值相对较低。64 排螺旋CT 的主要优点为扫描时间短、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在定位肺部感染病灶中应用比较广泛。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使老年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胸部螺旋CT 检查,获取有效的影像学图像。因此,肺部感染患者应用螺旋CT 检测能够准确定位感染病灶的实际位置,效果显著。治疗前应用CT 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确认之后在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气道内部的分泌物,有效缩短患者应用纤支镜治疗的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撤机成功率显著提升,患者预后良好,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患者应用CT 定位后进行纤支镜灌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灌洗支气管镜通气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带你了解电子支气管镜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