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
2021-10-16黄友富
黄友富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电视和网络中获取到非常丰富的信息。而繁杂的信息中充斥的健康信息与消极信息,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内心较为丰富和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身缺乏对事物全面和正确的理解,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对高中班级进行管理时,教师要将心理健康与德育进行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134
引言
高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需要考虑全方面、多纬度的管理体系。在学生教育内容中,在承载的形式上包括心理健康与思想德育教育等因素。如何将这样较复杂的要素形式整合起来是需要从内在要素以及多纬度层次进行剖析的,这涉及到学校对班级管理学生的整体教育内容的建构。在一定的综合学生素养能力下展开合理相应的结构系统,以此发挥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塑造的整体过程。但是,目前学校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塑造意识显得较薄弱,因此,教师需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育塑造的管理力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与个性潜力,体现出高中学生在社会中的基础意识与德育素养的核心价值,在学生人格塑造以及价值观念发挥出重要作用。
1高中班级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塑造的概念解析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培养内容体系,为现代学校思想的政治教育整体构建提供探究的基础。明确思想德育教育体系的管理教育概念,首先要对思想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基础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对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德育教育的思想内涵需要一个准确的回答。所以,思想德育培养的教学概念必须正面做出回答。这是思想德育培养探究的前提基础,这表示从理论角度对学生心理培育与德育塑造进行本体意义的探讨,这种状态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逻辑转变的本源,为教师在进行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2.1采取学生自治管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较多,班主任管理任务以及教学任务较重,难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因此可以采取阶段性管理办法,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自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建立三阶管理模式,即个人、小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最终制定的规则才能让学生信服和遵守。每个学生要自主地进行自我约束,然后小组进行互相监督和鼓励。在班级中从德育角度构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并且要将健康知识以及德育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中,构建积极和谐的班集体。
2.2通过管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自治
高中阶段,班级学生的数量比较多,班级管理不能单纯依赖班主任,更不能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而是要建立个人、小组、班级共生的三阶管理模式。师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细则,以严格的制度、细致的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奠定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基本管理单位,积极实现组内监督和相互鼓励,从德育自治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心理层面构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基本认同。在实践层面,让学生积极落实日常行为规则,将基本的德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对班级开展制度化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和谐的集体文化。
2.3借助实践教育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心
由于高中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虽然校长主要负责班级工作的管理,但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反过来,我们应该构建个人、群体和阶级共生等不同层次的管理方法。由于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班级管理的相关规定,学生们被引导走向自我约束管理。同时采用群体领导模式,实现群体中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和监督。从道德教育自治的角度来看,学生有义务进行自我教育,认识到班级管理的相关要求。从实际出发,学生有义务严格遵守有关行为规范,学习更多心理健康知识。
2.4抓住整合教育落脚点
开展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导。将心理健康与德育相结合,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鲜活的例子进行教育,不但更有说服力,还能够提升整合教育的效果。例如,班级中有一名男生性格不安稳,经常惹是生非、打架闹事,并且在事后丝毫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后来我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在沟通后得知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经常采取强硬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没有与孩子进行内心沟通,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我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为学生分析事件的对错;另一方面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指导,让家长采用科学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后来,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缓和,遇到事情时也不再冲动,反而会来询问我的意见,性格变得逐渐开朗和积极。
3德育核心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在教育中是主要地位,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塑造建立一个人的完善过程。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坚守“立德树人”激活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完善意向。在实际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在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的学习过程当中引导其了解自身人格发展的自我成长,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意识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学生对德育培养产生的误解,展开德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效果最大化。此外,在承传德育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新的方式,吸收并借鉴优秀的德育方法,取其精华,积极实现教育学型面向科学研究的重点转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健康心理的完善發展。
结束语
校长不仅可以要求学生服从班级管理,否则不仅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还会引起师生不和、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同时促进基础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这是班级管理实施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班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班主任必须作出一般安排,循序渐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创瑜.融合德育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优化高中班级管理[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104.
[2]赵晓威.高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J].南国博览,2019(09):265.
[3]徐创瑜.高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J].高考,201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