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剖析教学改进设计思路

2021-10-16孙健军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孙健军

摘 要:主题情境教学为近年新型教育方法,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针对具体实践中主题情境教学缺乏针对性、缺乏生活实际、缺乏思维提升效果等不足进行调整,从明晰主题、贴近生活、引起共鸣、拓展思维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关键能力的逐步形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剖析;改进设计

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诸如探究与分享、充分运用自身经验与空间拓展等活动环节,教师创设适当教学情境,经由阅读、游戏及讨论等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于潜移默化中完善自身发展。

一、主题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生活实际

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知识本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教学工作中,虽然在形式上,教师给予了情境教学模式重视,但却未真正对学生生活表达关心和深入了解。这就造成教师所遴选的主题情境资料仅强调了知识吻合度,却未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真实情感,导致学生缺乏代入感,得不出教师预设结论,不利于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缺乏思维提升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与能否创设出与学生存在情感共鸣的主题情境具有直接相关性,也决定着学生能否产生思考的热情,以及其思维能否得到启迪和延伸。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思辨性,以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教师要将问题视为学生学习的起点,并将其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全程,使学生经由学习产生新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得以拓展提升。

二、主题情境剖析教学改进设计思路

(一)明晰主题,强调立意

所谓主题情境,即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看似形散,实则拥有鲜明内容与教育意义。在进行主题情境创设时,教师不应简单地进行活动的叠加,而应克服教学零散化及主题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围绕一个主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主题情境,以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针对性。

以《关爱他人》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关爱”这一中心话题,进行主题情境创设,反映关爱的重要性以及关爱的具体行为表现。比如可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为主题,设计“某一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帮她?”这一情境,首先应向学生传递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的理念,将这一理念播种于学生内心,即“播种玫瑰”环节;其次引导学生采用真诚的、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即“玫瑰的绽放”环节,同时强调关爱他人應讲究策略和技巧,合理选择关爱他人的方式,勿盲目行动,以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最后让学生体验自身被关爱的经历,感悟关爱无处不在,同时领会关爱他人后自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做到关爱他人、快乐自己,并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此为“玫瑰余香”环节。在逐层深入的问题探讨中,引导学生经由认知体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情感体验(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实践体验(关爱他人是建立于尊重和理解之上的),获得更为深刻的关爱他人的认知。

(二)贴近生活,引起共鸣

生活即教育,此乃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观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出真知,然而生活也是多面的、复杂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了解其生活经验,以创设更契合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提升学生的代入感。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情境创设将失去意义,形同虚设。

以《师生交往》这一课为例,教师根据校园日记三则进行了三个情境创设,其一为:考试失利,班主任对“我”进行鼓励,让“我”奋起直追,但“我”却不知从何做起,比较茫然无助。其二为:在英语课上开小差,被老师严肃批评,“我”产生了抵触情绪,以后都不再喜欢上英语课。其三为:因课堂上睡觉,“我”与老师产生了冲突,并顶撞老师。以上三种情境均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最常有的心理动态,学生感同身受,可更好地融入情境中。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对于老师角色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认识到老师的表扬为鼓励、期待与认可,是为了激励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促进学生后续发展;而老师的批评也是对学生的提醒、劝诫及关心,是为了帮助学生反省,令其改进不足,成为更优秀的人。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所体会,有利于师生交往良性发展;教师通过给予学生生活及情感上的关心,获得更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三)借助猜想,拓展思维

学生为独立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是必然趋势,好的教育应对学生的自我发展给予充分重视,以促使学生以不断进步为己任。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重视智育性,为学生创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拓展思维、发展各种能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以《维护秩序》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主题情境创设时,可引导学生对事情发展的走向进行猜想,并验证合理性。教师可引入热点事件——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教师提问:“从法律、道德角度思考这一事件,其对于秩序、规则的维护有什么重要意义?若时光倒流,车上乘客应该做什么?这一事件有何警示?”学生可分角色依据不同假设进行相应讨论,如若乘客面对不遵守秩序和规则的人,能够及时阻止,而不是任由事态发展,冷眼旁观,是不是事情就能有不同的结局?或者,假如司机能够耐心地进行劝解或作出解释道歉,是否事情就有回转余地?通过猜想,学生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应遵守秩序、尊重法律、依法维权等理念有了正确且深刻的认知,同时明白应遵守社会公道,与人为善的同时能够见义勇为,依法维护权利,而且,也明白了在任何时候,应学会掌控自身情绪,正确表达自我观点,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做出令人追悔莫及的事情。

(四)自主提问,强化情境

问题导学法在近年来颇受推崇,其可使学生于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思考、自主探究,继而培养独立意识与思辨能力。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应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要契合学生思维层次水平,营造适宜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使学生在分化、讨论及共鸣中升华认知。

以《网络改变世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导入视频《乌镇的前世今生》,并提出问题:“是什么让乌镇的变化如此之大呢?”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丰富认知与看法,为后续课程讲解奠定思维基础。随后教师提问:“网络改变了世界什么?”由各小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讨论成果。随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概括、总结,并引导学生分析之前的答案是否有误或不够全面,让他们经过思考之后再次提交一份答案。随后教师通过总结,结合案例进行升华,加深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围绕“网络的利与弊”展开辩论,在唇枪舌剑的争辩中,学生博采众家之长,在互问互答中达成共识:网络有利亦有弊,是把双刃剑,因此在应用时,我们需科学合理使用,发挥其优势,尽量规避弊端。经由上述环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刺激自主提问,引导合作探究及实践,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并形成正确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拼搏。

总之,主题情境创设可令课堂以生动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依据课堂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场景进行有目的的选取或主动创设,引导学生经所感、所悟及所思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关键能力的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汤福霞.主线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分析[J]. 中华辞赋,2019(4):9-1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