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2021-10-16崔丽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青少年

崔丽明

摘要:青少年冒险行为指的是吸烟、饮酒、吸毒、性行为、危险驾驶、同伴攻击、偷窃、撒谎、赌博以及犯罪活动等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行为。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环境因素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环境等,其中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冒险行为最重要的诱发因素。本文阐述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同伴关系;青少年;冒险行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9-0054-02

青少年冒险行为,又称反社会行为、问题行为、不良行为、违反规范行为或偏差行为,指的是吸烟、饮酒、吸毒、性行为、危险驾驶、同伴攻击、偷窃、撒谎、赌博以及犯罪活动等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行为[1]。冒险行为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研究发现,冒险行为出现、增加、峰值都是在青少年期[2]。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迅速增强,竭力摆脱父母的控制,主动寻求同伴的情感和社会支持。生态系统理论指出,环境影响着个体发展。同伴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微观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平行、平等的人际关系[3]。同伴关系可以分为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不良的同伴关系,前者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和社会技能获得,而后者会导致个体不良适应行为问题,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社会化中起着独特作用,探究其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同伴接纳(良好同伴关系)、同伴拒绝(不良同伴关系)两方面。研究发现,同伴拒绝能正向预测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即被同伴拒绝越多的青少年,参与消极冒险行为的程度越高。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更长,更加注重同伴的看法和评价。一旦被同伴群体拒绝,就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出现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而这些冒险行为又会使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更差,同伴拒绝的概率更高,从而又促使青少年参与到冒险行为中,陷入恶性循环。同伴接纳作为青少年冒险行为的保护性因素,对其消极行为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换句话说,被同伴接纳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较少参与冒险行为。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青少年受到同龄人的喜爱、支持,使个体有机会习得社会技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解决问题策略,因而在生活中表现出较少的冒险行为。

根据问题行为理论(problem-behavior theory),个体冒险行为还受到人格系统与环境系统的交互影响。鉴于此,同伴关系不仅单独对青少年冒险行为有影响,还可与青少年个体特征共同影响其行为,例如自尊。一项研究考察了低自尊、防御高自尊和真诚高自尊三种类型中同伴关系对冒险行为的不同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在真诚高自尊中,同伴拒绝对适应不良的冒险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拥有积极自我价值感的个体被同伴拒绝也会导致冒险行为的增加[4]。

二、预防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建议

(一)家庭方面

家庭作为青少年主要的生活环境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家庭预防措施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减少青少年的冒险行为。父母与孩子保持亲密友好的互动,双方构建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较少卷入冒险行为。首先,父母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与同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其次,父母应当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多方面了解孩子同伴交往的需要和状态,避免其结交不良同伴;在孩子交往遇到挫折时,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积极的帮助。

父母采取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干预青少年的冒险行为。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孩子在同伴关系中建立自信感、认同感等积极特质;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不良的教养方式,则会造成子女缺乏安全感,导致情绪不稳定,更多参与冒险行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同伴交往的方式,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同伴交往环境。父母要加强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感知和共情能力,促进同伴友谊的稳定性。此外,父母在日常交往中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孩子共同协商确立行为准则并做出表率,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减少冒险行为的发生。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青少年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对个体行为具有塑造作用。学校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学校联结来实现的。学校联结指学生在学校的社会环境中感到被他人接受、尊重、包容和支持的程度。研究表明,学校联结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具有直接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学校联结水平高的学生,将会从事更少的冒险行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校联结水平,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师方面。(1)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社交技能的习得。教师不仅要运用一定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以此培养同辈群体间的归属感、信任感;还要传授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使学生能够辨别有偏差行为问题的同伴,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2)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和被认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增强自我认同感,从而减少冒险行为。

其次是学校方面。(1)学校要创造整洁、融洽的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满足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需要,多方面给予学生支持。(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同伴交往机会,提高学生在同伴群体中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与学校的联结水平。此外,学校还要开展青少年冒险行为宣传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冒险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关注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

(三)社会方面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诱导作用。研究表明,在社交媒体中,青少年偏爱那些同伴分享的、被大量点赞的内容,即使分享涉及吸毒、饮酒等冒险行为,青少年也会对其持支持态度[5]。因此,社交媒体应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净化传播的内容,提供榜样人物让青少年参照学习,打造健康文明的同伴群体亚文化。

三、小结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冒险行为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除了同伴关系外,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环境因素还有亲子关系、学校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冒险行为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总之,预防青少年冒险行为需要构建“ 家庭—学校— 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参与冒险行为。

参考文献

[1]韩菁.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1-6.

[2]Ty W. Boyer. The development of risk-taking: A multi-perspective review[J]. Developmental Review,2006,26(3):291-345.

[3]周宗奎,孫晓军,赵冬梅,等.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62-70.

[4]刘宗君. 同伴关系、自尊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5]田录梅,袁竞驰,李永梅.同伴在场和自尊水平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8,50(1):47-57.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浅淡如何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