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2021-10-16叶嘉成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中职教育新媒体

【摘 要】本文针对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新媒体发展的需求脱节、企业实践课程较少、课程知识结构的设置不够完善和合理、学科的融入性和交叉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法:推进新媒体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有机开发各类设计课程;设置企业实践课程,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健全与企业合作的体制;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个性化教学,创新课程设计。

【关键词】新媒体 中职教育 平面设计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14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平面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且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无论是企业的宣传展示、软件的页面设计还是产品包装设计,都离不开平面设计,这对平面设计者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平面设计者的就业与职业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对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据调查显示,已有部分中职学校逐步开始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推广技能教学,并且有向信息化、职业化方面发展的趋势。然而,大多數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平面设计实践训练,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实践技能不强、专业素养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应设置合理的课程,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僵化,与新媒体发展的需求脱节

从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课程体系比较传统化、僵化,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就业市场的需要。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构成,主要课程仍是以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图形创意设计、海报设计和 VI 设计等传统课程为主,体现新媒体时代特点的课程极少,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在第三学期,进入实际操作的实践课程,包括字体和版式设计、网页设计、 uI设计、vI设计和包装设计等前端设计,后端设计的课程设计较少。在当今新媒体数字经济的背景之下,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依然没有成为主导课程,新媒体等数字化课程普及不够广泛。有的中职校虽然将数字化艺术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但只是增加网页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没有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科特色,也没有把握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很难培养出具有新媒体特点专长的人才。

(二)企业实践课程较少,不适应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仍然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单方面热的问题,企业实践课程较少,学校也很少聘用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这导致平面设计专业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及时融入教学中,造成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模块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CIS的发展历史、组成等理论知识和成功案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且这部分课程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设计实训,因此对于VI设计的内容、原则等,均应形成与市场要求相符合的设计内容。

(三)课程知识结构的设置不够完善、合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当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呈职业化方向发展,原教材仍然受到传统平面设计观念的影响,侧重于理论知识体系,重视软件的使用,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知识结构的设置不够完善、合理。因为课程内容往往选择大企业、大公司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所以虽然选择的范围较广,但是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设计项目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大企业的设计内容进行,造成整体创新点不够分散。

(四)学科融入性、交叉性不足,不利于整体化教学

当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之间呈现交叉性弱、独立性强的问题,元素相对单一化、僵硬化,传统的平面课程设计仅仅将图案、色彩、文字进行排版布局、组合,这种相对平面化的设计禁锢学生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讲究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要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化的动态图像,融合多种设计元素,包括声音、空间等设计元素,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但是,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没有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进行调整,单一化地考虑艺术学的因素。例如,设计一个移动 UI界面,单一化地将图形、色彩以及文字进行排版布局,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对此,应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偏好、行为习惯,使得艺术与现代化技术完美融合,促进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在新媒体数字化的背景之下深化发展。

二、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途径

(一)推进新媒体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有机开发各类设计课程

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创新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与现实发展脱节的问题,教师要想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就应根据教材大纲,基于新媒体的发展,针对学生专业技能存在的问题设置课程,推进新媒体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设计课程,其是要在实践中融入创新思维,结合具体事例。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机开发界面设计课程。在界面设计课程中,要设置介绍平面设计的理论教学,设置运用多媒体设备介绍最前沿的设计思维与理念的教学内容,融入图像处理课程。平面设计专业设置的课程应满足必修与选修课程交互性强的特点,而在设置选修课上,开设网页设计或者二维图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补充说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二)设置企业实践课程,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健全与企业合作的体制

现阶段,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仍然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的问题,使得学校理论课程与实践就业技能需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首先,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应积极联合企业加强合作,健全实践教学机制,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探讨合理设置企业实践课程。为了办好企业实践课程,学校可定期要求教师提交一份关于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职业化方向发展的述职报告,每周开展例会活动让教师发表观点,具体阐述关于提高学生平面设计实操能力的措施和策略。其次,中职学校应深入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最前沿的平面设计思想,把日益成熟的设计理念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把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性学习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设计,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校企合作的最大效用,提高平面設计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与技术水平,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再次,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与企业合作的体制,提升学校理论课程与企业实践课程合作的水平,即除了学校教授学生基本的平面设计理论知之外,应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建设企业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上下游或者一贯制的平面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解时代前沿的信息,以及创新创业的舞台,在企业这个大平台上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解决中职学校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紧跟就业市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要。

(三)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个性化教学,创新课程设计

平面设计对设计者的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设计者围绕主题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合理地运用图像、线条、色彩等进行构图和设计。然而,传统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更加注重理论性知识,教师更加侧重学生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对技巧方面的掌握情况,却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致使学生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限制了学生的平面设计职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应当设置创新类平面设计课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完成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方式提高审美能力,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创新,提升自身在平面设计上的专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职业发展素养。

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时,应基于教材的目录适当进行调整,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学习偏好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而在构建课程体系中,教师也应该按照学生的倾向进行作业模块化设置,拓展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范围,推进个性化教学,创新课程设计,改变传统按照惯性的教学课程模板。如有的学生比较文艺,那么就可以选用一些比较小清新的颜色作为基调,可以在主体设计上采用浅粉色、鹅黄色、天蓝色等颜色,图案的设计上可以采用简单的线条、符号进行装饰,使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简约文艺的效果;有的学生比较张扬,那么就可以选择比较重一点的颜色作为整体基调,比如热烈的红色、夸张的金属色等,在图案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比较张扬的图片与符号。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他人设计方面的长处,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进而深化学生的平面设计思维,提高他们的平面设计实践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方向,不断丰富和创新平面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小明,于舒婷,郑艳萍.中职平面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

[2]陈振木.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平面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

[3]卢晓磊.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22).

注:本文系校级教改项目“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与实践”(Hqjg20200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嘉成(1982— ),男,梧州岑溪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中职教育新媒体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