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1-10-16邹玲玲
邹玲玲
【摘 要】本文从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经验出发,从课前预习、情境导入、突破教学重难点、总结归纳、巩固复习、考核评价等六个方面论述信息技术与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提升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高中 语文教学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47-02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也在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从高中语文教学来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情境导入、知识讲解、总结归纳、巩固拓展、考核评价等六个部分。基于“互联网+教育”,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把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这六个部分的每一个环节中,以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紧跟时代要求的具有生命力的农村普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巧用网络信息资源,助力课前预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今偏远山区的教学点大都拥有了希沃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开通了班班通100M的宽带。在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网络信息资源与学生课前预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为之后的听课扫清障碍。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前预习微课等教学视频,在其中明确教学目标、预习提纲、内容、预习任务等,引导学生有目的、高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提高课前预习效果;其次,教师指导学生以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导向,自主上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如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相关视频、图像、资料链接等,辅助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好疑惑或不懂的地方,课堂上带着疑问去听,学习效果就会更加理想。
例如,赏析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可依托网络信息资源,在课前把作者的生平简介、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制作成一个课前预习简单课件或小视频并发送给学生,让其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创作意图等,做到知人论世,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情境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最关键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整节课的效果。传统的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开门见山式的直入主题,没有铺垫、没有悬念,学生大多也就兴趣寥寥。而今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教师便可巧妙借用网络信息资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引生入胜”。如播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或以动漫、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来导入新课,渲染氛围,以丰富的视、听觉冲击,唤起学生的学习期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地呈现问题,进行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新课导入中,利用互联网,创设情境,播放杨洪基演唱的《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配上剪辑的《三国演义》视频片段,把诗词中描述赤壁之战的场面、周瑜的人物形象等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听觉和视觉深深感受词中意境,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悲壮而豪迈的情调,领悟词中的古代英雄壮志难酬又豪情万丈的主题,成功进入赏析情境,从而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强烈兴趣。
三、巧用网络信息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是需要深入理解、品味、感悟的学科,而传统高中语文课堂“粉笔+课本+黑板”的教学模式,趣味性不高,加上农村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不高,如果教学活动吸引力不够,就会直接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课堂研习,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基本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更别说知识重难点的突破了。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借用网络信息资源,对课堂知识特别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或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借助白板或通过图表、微课、视频、动画等形式插入或链接到课件中,用动态的直观画面,形象生动地呈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通过视、听结合,促进知识的内化,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例如,在赏析《琵琶行》一诗中,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尽管文中对琵琶女彈奏的琵琶曲及其高超技艺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绘,但如果仅靠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说教,学生是很难真正感知的。而利用信息技术,把琵琶曲的音乐旋律描摹成曲线图,再链接上曲子、配上描写的词句,进行知识的图、文、声并茂的直观展现,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品味语言、感受情感变化、理解文本的故事,从而感悟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四、巧用网络信息资源,系统梳理与归纳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学生不仅要掌握每课的基础知识,还要做到深入浅出系统地掌握各专题知识点。为此,学会梳理、归纳尤为重要,探究学习在前、梳理归纳在后,这与认知的规律相符。所以,梳理、归纳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归纳,相比过去简单的板书框架事半功倍。比如借助希沃白板或多媒体课件,使用思维导图或框架图对知识进行梳理汇总,并通过幻灯片进行播放,能使学生对本节所学一目了然,利于整体把握,从而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技能。
例如,在讲授一般的课文时,每节课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框架图或思维导图等,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和完善,师生共同检查目标落实情况。特别是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这一项应用尤其重要,效果也最佳。如在进行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时,运用多媒体软件把“明清科举考试制度”“古代三省六部制及职能”等制作成一个个仅有框架而没有具体内容的知识框架导图,引导学生独立填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升了综合能力。
五、巧用网络信息资源,巩固复习、拓展迁移
巩固复习、拓展迁移是高中语文教学必备的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真会”。而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基础差,自学能力低,所以在这一环节传统的教学大都采用“教师讲—学生记—学生练—教师再讲”的单调循环模式,学生学得乏味,且效率低下。倘若把信息技术与之融合起来,利用电子白板设计练习课件或在网上搜集优秀的微课练习资源,或者教师自己录制微课,比如教学重难点练习微课、查缺补漏专题微课、拓展迁移微课等,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学生,让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复习巩固;与此同时,让学生借助相关平台,共同探讨问题,深入探究。这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利用网络资源,录制“课后自主探究”微课,要求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按照诗词鉴赏方法,讨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词在主旨、意境和抒情方式上的异同。这样开放性地把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实战演练、学以致用。而在诗歌专题复习课中,把一些重难点,比如高考常考的七大题材诗歌的常见情感、常用手法等制作成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时间灵活复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六、巧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多元考核评价
在传统的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一般只是“师对生”的单一型,容易出现疏漏,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交流平台,实现学生自我、生对生、师对生等多元考核评价。在日常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解读通过投影展示到大屏幕上,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质疑、自我评价、反馈交流的机会;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学生即时互评和师生即时共评活动,实现考核评价的多元开放,让教育教学工作既轻松又高效。
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抢答、PK等游戏型随堂训练,或投影展示学生的习作,供师生一起即时点评、打分。也可以在写作讲评课前,借助QQ、钉钉或微信等信息软件将全班学生的作文发送到班级群里,让学生提前查看、初步写好评语,使评讲课更多元、更高效。此外,课后还可以将修改后的优秀答题范本、佳作,分享到班群供大家借鉴,分享到家长群供家长参与点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促进了他们答题的规范性和写作技能的提升,让学生乐于所学,学有所得。
总之,巧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弥补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缺陷,为创新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空、实现多元考核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实施路径,也为提升农村普通高中生语文综合核心素养提供了契机。因此,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要与时俱進,把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复习等环节中,不断探索融合的路径,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陆萍.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
[2]邱海芳.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试题与研究,2019(9).
[3]马辉.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
[4]丁立志.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9).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B类)“‘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2021B267)研究成果。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