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促进1~2岁幼儿独立进食能力的发展

2021-10-16胡玉敏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奶瓶勺子餐具

胡玉敏

1~2岁是“生命最初1000天”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的幼儿开始萌发自主意识,表现出强烈的自主进食欲望,因此这一阶段是幼儿学习独立进食的黄金期。照护者应允许幼儿参与每日的进食活动,满足其自主进食的欲望,培养其独立进食能力。1~2岁幼儿独立进食能力的发展主要面临两种摄食方式发生转变的挑战:一是液体食物从奶瓶吸食到杯子饮食的转变,二是固体食物从被动喂食到自主进食的转变。本文结合1~2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照护者辅助幼儿顺利完成这两个重要转变提供一些策略。

一、及早戒断奶瓶,训练用杯饮食的能力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儿童1周岁时开始尝试停止使用奶瓶,最晚不能迟于18个月大。我国《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也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最晚不超过2岁。那么,如何帮助幼儿有效戒掉奶瓶?以下几个措施可做参考。

1.思想观念:重视戒断奶瓶和建立杯饮的重要性

许多照护者都知道及时断奶的重要性,但是对及时戒断奶瓶、用杯饮食的重要性并不清楚。长期使用奶瓶容易影响幼儿的口腔发育。由于用奶嘴进食时需要嘴部用力吮吸,上颚和舌头长期受到挤压,容易使口唇上翘、嘴唇微张,引发牙齿咬合问题,出现“地包天”、牙齿参差不齐,还会导致发音不准、说话漏风、表达不清。不及时戒断奶瓶幼儿的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长期使用奶瓶进食易侵蚀牙齿,增加龋齿的概率;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不愿吃固体食物,造成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此外,长期依靠奶瓶吸食也增加了幼儿的心理依赖,不利于其身心的正常发育。

幼儿及早从口腔泵吸的奶瓶饮转换到用口唇吮吸的杯饮,不仅能大大促进口腔尤其是口唇的能力发展,还能训练其手部小肌肉,促进手、眼、口的协调发展。因此,照护者需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及早戒断奶瓶、用杯饮食的重要性,从而提早做好准备工作。

2.准备工作:分阶段选购水杯,充分利用不同杯型的功能

幼儿学习用杯饮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随着其能力的增长逐渐调整杯子的使用类型。

(1)奶瓶式訓练杯:用于刚开始戒断奶瓶学习杯饮阶段,训练抓握能力和将杯子送到嘴边的准确程度。

(2)鸭嘴式训练杯:饮口设计似于奶嘴,但流量大于奶嘴,可减少幼儿对奶嘴的依赖,同时训练吮吸和吞咽能力,是良好的过渡性杯。

(3)宽口式训练杯:没有凸出的饮口设计,其口径更宽,流量比鸭嘴杯大,可用于训练口唇吮吸和控制流量能力。

(4)吸管式训练杯:用吸管杯喝水,是口腔进行咬吸的过程,能锻炼牙齿的咬合力。

(5)儿童水杯:杯口设计与成人水杯相同,但直径较小、重量较轻,开始可用有两个把手的帮助幼儿练习口腔肌肉,锻炼吞咽能力。基本进食方法掌握后,可由两个把手逐渐变为一个把手,把手由大变小。在安全的前提下,可选择造型有趣的杯子,以提高幼儿用杯进食的兴趣。

3.方法步骤:细化戒断奶瓶、用杯饮食的过程

不管幼儿使用何种杯型,处于学习杯饮的哪个阶段,都需要照护者逐步减少奶瓶的使用频率和进食量,避免幼儿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以便顺利实现液体进食方式的转换。

(1)始于模仿:利用好奇心使幼儿及早对杯子产生好感。可提前准备玩具杯供幼儿把玩,或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幼儿面前愉快地使用杯子喝水,流露出对这一喝水方式的喜欢。

(2)单次减量:逐渐减少单次奶瓶的进食量,慢慢尝试用杯子给幼儿喝少量的奶和水(以一口量为准)。若突然改用杯子喝奶,幼儿可能会因为一时无法适应这种喝奶方式而短期内拒绝使用杯子。

(3)按餐减频:幼儿对奶瓶的依赖程度一般呈现出夜高昼低的特点,因此可以尝试从依赖性最低的中午开始不使用奶瓶,再到早上脱离奶瓶,最后到依赖程度最高的晚上也不再使用奶瓶,逐渐减少奶瓶的使用频率。

(4)勤于练习:由于杯子饮食需要口腔肌肉、牙齿和嘴唇的协同合作,难度比使用奶瓶大得多,因而需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

(5)贵在坚持:受手、眼、口身体动作发育的限制,幼儿在学习杯饮过程中,边喝边漏、杯子翻倒是常见现象,因而容易产生挫折感,容易哭闹。但一旦开始就需要坚持到底,如一哭闹就恢复奶瓶进食,那么下次戒断就更困难。一般情况下,幼儿接受用杯子喝各种液体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

二、停止被动喂食,培养用勺独立进食的能力

大多数幼儿1岁后乳磨牙开始萌出,他们的咀嚼能力明显提高,进食时表现出强烈的自主进食欲望,什么都想“自己来”,此时发展其自主进餐行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固体食物从被动喂食到独立进食的转变,以下几个措施可做参考。

1.思想观念:重视独立用勺进食的重要性

学习独立用勺进食,不但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还可以锻炼其肩膀、胳膊、手掌、手指等部位的肌肉运动,加强精细动作的协调性,促进口腔的咀嚼吞咽能力及手、眼、口的协调性发展。同时,独立进餐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幼儿凭借自己的努力把饭送到嘴巴里,由此产生的成就感会让他们身心愉悦,即使尝试独立进餐而暂时没能把饭吃下去,这种体验也可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为了追求吃饭环境的干净、整洁,粗暴地阻止幼儿自己进餐而由大人喂食,容易束缚其探索精神的发展,使其产生受挫感,形成自卑心理,长此以往还易形成依赖性人格。因此,照护者需要充分重视幼儿学习独立进食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在行动上加以支持和帮助。

2.准备工作:物质、环境、心理的全方位准备

(1)准备适宜的餐具:餐具尽量选择图案简单、结实耐用的,主要包括勺子、碗和餐桌椅。其中勺子需要勺头较小,适合幼儿嘴巴大小,手柄短而粗,易于抓握;刚开始手腕还不能自如弯曲时,可以准备歪头勺或勺柄可以弯曲的勺子。碗需要选择舀取范围较大、有一定深度的;当幼儿一只手还不能扶住碗时,可以选择较重的不易掀翻或下面有吸盘可牢固放置在桌上的碗。开始学习用勺独立进食时,可以准备两套勺碗,一套用于成人示范,另一套供幼儿练习使用。餐桌椅需要选择座位深浅合适、高度可调节的,幼儿坐在上面有挪动空间,并带有安全带和刹车等安全装置,以确保进餐时的安全。

(2)准备合适的食物:食物从幼儿喜欢的、黏稠状的半固体食物开始。喜欢的食物可增加幼儿的进食欲望,提高用勺积极性。苹果酱、稠粥、软饭、香蕉泥等就是很好的选择,既好吃又方便兜取与入口。随着幼儿用勺技能的熟练度增加,可以准备一些扁平状食物,如土豆片、南瓜片等,方便兜取,不易滚落。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和成人食物性状相近的食物,进一步锻炼幼儿用勺熟练度。

(3)准备舒适的环境:进餐前,照护者需要营造相对安静、轻松的进餐环境,如安排相对固定的座位,照护者和幼儿面对面而坐,餐具、食物以有序又有趣的方式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杜绝电视、玩具、手机等视听设备的干扰。

(4)照护者适宜的心理预期:幼儿一般需要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用勺进食。刚开始时,由于手部力量与协调能力较弱,小勺自喂时食物经常洒落,导致口周、衣领、桌面、地面脏污;随着幼儿手、眼、口协调能力和用勺熟练度逐渐提高,食物洒落会越来越少,餐后环境趋于整洁。因此,照护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凌乱场面有充分的预见性和包容度。

3.方法步骤:细致示范,适时引导与支持

(1)始于介绍:进食前,照护者需要向幼儿简单介绍本次进食使用的餐具和食用的食物,具体有餐具的名称、外形特征,食物的名称、颜色、形状、口感等。如:这是宝宝的小兔勺和碗,吃的是胡萝卜,它是橙色的,吃起来甜甜的。这使幼儿对餐具和食物有充分的感官认知,可提高进食的兴趣。

(2)分步示范:照护者要分步示范用小勺舀起一勺食物送入口中的动作,便于幼儿观察和模仿进食过程。用勺进食的动作可细分为五步:正确用手抓握勺子;将勺子移至碗内;用勺子将食物舀出;将装有食物的勺子送入口中;取食后将勺子从口中拿出,放到桌子上。照护者示范时,进食动作需慢一点,且分步动作间做适当停顿。

(3)敢于放手:幼儿学习用勺进食过程中,照护者需要放手让其用较长时间进行练习和揣摩用勺进食的技能。当其还无法灵活地使用勺子时,不要急于提供帮助,可在旁边耐心陪伴或同时进餐。过多的干预容易对幼儿的学习过程产生干扰,影响幼儿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巧妙引导:照護者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巧妙的帮助,提高幼儿学习用勺进食的兴趣与信心。如单次提供少量食物,颗粒状食物可一次给2~3颗,降低用勺进食的难度,增强幼儿独立进食时的成就感;当幼儿尝试多次用勺舀食物未果时,照护者可先帮其将食物放在勺上,引导幼儿完成后续进食步骤,逐步完成独立进食。

(5)适度鼓励:幼儿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用勺进食时,照护者要适当鼓励,可以用客观、具体的评价性语言给予肯定,激发其继续练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如“宝宝能自己用勺兜食物了”“能自己用勺将饭菜送到嘴边了”;也可用微笑、轻抚头部等肢体行为表示肯定。照护者要避免使用空洞、夸大的言语或行为,以免影响幼儿正常的进食情绪。

总之,幼儿无论是戒断奶瓶用杯饮食还是学习用勺独立进食,都需要照护者思想上的充分重视,也需要物质上的细致准备,更需要行动上的分步引导与支持,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完成两种摄食方式的顺利转换,促使其独立进食能力的正常发展。

猜你喜欢

奶瓶勺子餐具
智能的婴儿奶瓶
吃面
餐具叮咚
夹在杯子上的勺子等
恒温的不倒翁奶瓶
有趣的西式餐具
奶瓶喂鱼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
不用自带餐具
源源为何故意将玩具奶瓶摔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