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游戏融入故事剧表演的指导策略

2021-10-16李庄园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布置创造性舞台

李庄园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之一,国内学者对创造性游戏有着不同认识:霍力岩认为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华爱华认为“创造性游戏主要是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邱学青指出创造性游戏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从诸多学者对创造性游戏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创造性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展开的活动,强调他们在游戏中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反映的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内化和理解。

表演游戏作为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角色扮演,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再现作品的一种游戏形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喜好进行表演。该游戏拥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元的道具材料,满足了幼儿爱模仿、爱表演的天性,能让他们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进行宣泄和表达,因此深受幼儿喜爱。

故事剧表演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以故事为蓝本,运用一定的语言、动作、道具等来表现故事内容的活动,是幼儿表达自我、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在幼儿园故事剧表演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除了是演员,还可以充当导演、编剧、道具师、舞美师等参与台前幕后多方面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将自己的生活与游戏经验通过故事剧表演的方式加以整合、内化,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将创造性游戏融入幼儿的故事剧表演,从而回应、支持幼儿的需要和发展。这既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快乐地参与活动,也利于幼儿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一、建立游戏主题与表演主题的关联性

幼儿园故事剧表演活动中往往存在“剧本先行”的现象:教师以经典故事、优秀绘本等既有素材为依托,直接改编、创编其中的对话和情节等,使其成为适合幼儿表演的剧本,从而展开相关的表演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想法和意愿被忽略,只能从教师提供的故事书中投票、选择表演的主题。这种由文学作品衍生的表演主题来源单一,情节容易重复,幼儿只有“被动选择权”和“部分选择权”,弱化了表演主题与幼儿生活、游戏的关联性,忽视了幼儿对表演主题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反映幼儿的现实和心理需要。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从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入手,观察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并捕捉他们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尝试将游戏主题与表演故事相匹配,使幼儿在表演中再现游戏情节。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自主、独立的游戏意愿,也能激发幼儿的表演天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故事的创作与表达中。例如:小班故事剧《佩奇捉迷藏》,该活动的主题源于深受幼儿喜爱的“捉迷藏”游戏。在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十分喜欢“躲”和“藏”的过程。因此,我结合幼儿兴趣,将该游戏与动画片《小猪佩奇》中小猪佩奇在复活节找彩蛋的情节联系起来,并在与幼儿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游戏形式,将原本单一的“捉迷藏”游戏发展为有不同角色参与的“佩奇捉迷藏”游戏,再到“佩奇约小伙伴玩捉迷藏”游戏。在此基础上我又加入一定的冲突情节,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在活动中,幼儿的表演因有前期游戏经验的铺垫而更加生动、形象,幼儿的游戏经验也在表演活动中得到丰富和提升,实现了从“在舞台上表演”到“在舞台上游戏”的转变。

将游戏主题与表演主题相整合,可以使幼儿在表演活动中收获对游戏的快乐体验,也体现着幼儿对表演主題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性较强的表演主题不仅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舞台上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自然、真实的表演状态,发展其对表演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可见,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将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角色和情节与表演活动建立联系,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故事剧表演活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表演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二、促进游戏情节与表演剧本的融合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自发地进行“娃娃家”“开餐厅”“开商店”等角色游戏,往往要经过分配角色、确定角色分工、寻找游戏材料、布置游戏场地、进行游戏等过程,这和表演活动中创作剧本、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布置场景、进行表演的过程相类似。因此,教师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角色游戏中提取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情节,用这些素材支持故事剧剧本的建构。例如,中班故事剧《嘟嘟,消防车》就是源于幼儿在消防队的一次参观经历。在这次活动中,消防员、消防车和灭火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班级后,他们便自发地玩起了“消防队灭火”的游戏。我关注到他们对“消防队”游戏主题的兴趣,便提供了很多消防类的道具支持幼儿的自由表演,并将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瞬间以拍照、录像的方式记录和保存,还请他们以画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游戏过程。

我从游戏“消防队”的相关照片、视频和幼儿的画画日记中发现,幼儿作为“消防员”不仅去厨房扑灭了突发的大火、去娃娃家解救了被困在窗台上的小猫,还忙里偷闲一起到苹果公园举办了一场野餐……当幼儿回看这些资料时,他们对游戏的关键情节和过程的记忆仿佛也被激活,这些都可用作故事剧剧本的创作素材,丰富剧本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剧本的创作和改编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当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剧本素材、讨论出剧本的总体框架后,教师还应对剧本的情节起伏、冲突、对话等进行艺术的再加工,使故事剧情环环相扣,走向高潮。

由此,师幼共同创编出《嘟嘟,消防车》的剧情——在新年前夕,消防员结伴开着消防车来到广场迎接新年,欣赏烟花表演。没想到,烟花一不小心点燃了路旁的树木,伴随着阵阵大风,树木很快燃烧起来,火势越来越大。消防员看到大火,马上展开救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火被扑灭了。不仅如此,消防员还解救了被困在树上的猫宝宝,最终大家平安地度过了新年。这一幕幕剧情既来自幼儿在“消防队”游戏中的片段经历,又是师幼共同根据游戏素材和线索梳理出来的连贯故事,整合了幼儿的游戏经验与戏剧经验,实现了将游戏情节延伸成表演剧本的转变。

三、做好游戏场景与舞台场景的转换

在幼儿园表演活动中,对于舞台背景的创设,教师较少意识到幼儿在其中发挥的能动作用。大部分情况下,为了能够展示出“好看”的演出效果,大多教师往往选用现成的电脑喷绘背景板或投屏图片当作舞台背景,其布置与摆放较少考虑幼儿的意愿和需求,也没有留给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削弱了幼儿在舞台场景布置中的能动性,从而影响幼儿经验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可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经验迁移到故事剧表演的舞台创设中。这是因为幼儿在玩建构游戏前往往需要布置游戏场地,如搬运、围合、张贴、分类、摆放等。在布置场地的过程中,幼儿的空间思维、同伴沟通、团队协作和以物代物等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发展。在故事剧表演中,幼儿同样需要对舞台场景进行装饰和布置,这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地为幼儿包办舞台的场景布置,而要将幼儿在游戏时的场景创设与表演的舞台环境建立有机联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使幼儿自主、自愿、独立、愉快地完成表演的场景布置与转换。例如,中班故事剧《小红和小黑》讲述的是小红和小黑两辆小卡车克服重重困难,为猪先生一家运送新房材料的故事。在表演开始前,幼儿便将砖块形的纸盒材料放进道具小卡车中,当表演到大家帮助猪先生盖新房时,舞台上呈现的是幼儿用小卡车中运来的纸盒材料现场表演搭建新房的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用纸盒搭建房屋的真实场景的重现。这一幕的场景布置和情节表现既来自幼儿的创意,也来自教师对建构游戏与表演活动的整合,不仅让幼儿避免了机械、枯燥的排练,还能用游戏的方式实现舞台场景的转换,顺利推进剧情发展,大大增加了幼儿对表演的专注度和兴趣。

在游戏场景与舞台场景的创设之间建立联系,不仅能整合幼儿的建构经验,还能让游戏置于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幼儿对空间的不断想象和创造。教师可鼓励幼儿将游戏中用到的围栏、栅栏花、大积木等低结构围合材料搬上舞台,结合故事情境对环境进行改造,在舞台上模拟真实的游戏场景。此外,教师还可采取三种策略帮助幼儿提升舞台背景的独特性:一是让幼儿根据舞台的地形灵活规划场景布置;二是引导幼儿根据剧情需要选择适宜的布置材料;三是设计游戏情境,鼓励幼儿自主完成舞臺场景布置。例如:在中班故事剧《嘟嘟,消防车》的背景创设中,幼儿提出将游戏中用来区分消防队和其他区域的围栏从舞台上撤掉,因为消防队员不是每一幕都在台上,不需要固定的场所。此外,原先游戏中用来表示新年烟花表演的广场围栏是四面围合的,但在表演中撤掉围栏会更合适,一方面不会遮挡观众的视线,另一方面也方便演员上下台……幼儿将游戏场地的布置经验迁移到舞台场景的布置中,并针对舞台的变化灵活做出调整,这既保留了原有的游戏场景,又顺应了舞台表演的需要,成功实现了从游戏场景到舞台场景的转换,使舞台背景由静转动,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布置创造性舞台
特别号都有了
台上
画与话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我们的舞台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