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2021-10-16陈玉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外周血冠脉溶栓

黄 鑫 陈玉娜 杨 兵

(1、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361021;2、厦门市海沧医院,福建 厦门361021)

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能在短时间内使血管通畅,达到血管正常运转的功能,可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其病死率。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有部分AMI患者无法达到预期的静脉溶栓效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病死风险大,预后改善效果不理想。有研究指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AMI的发病基础[2]。以上研究提示RDW、PDW可能与AMI有一定的关系,但临床有关RDW、PDW与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相关性的研究不多。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外周血RDW、PDW与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6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A组;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的6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B组。纳入标准:(1)AMI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相关标准且满足静脉溶栓标准;(2)免疫功能正常;(3)肝肾功能正常;(4)临床资料完整;(5)发病时间小于3h且不能及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或就诊至球囊开通时间大于120min。排除标准:(1)3个月内有重大手术史、抗凝药物服用及脑血管意外史;(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3)14d内有慢性活动性出血史及急性出血倾向;(4)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动静脉瘤畸形。

1.2 方法

1.2.1 预后判定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判定预后情况:溶栓治疗后冠脉再灌注,梗死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或持续改善,各项并发症消失为预后良好。梗死症状无好转或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甚至死亡为预后不良。

1.2.2 一般资料统计 查阅患者病例资料,明确其性别、年龄、Killip心功能分级。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抽取其空腹状态下的4-5mL肘部静脉血,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dvia212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检测RDW及PDW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不同预后的AMI患者性别、年龄、Killip心功能分级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MI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AMI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s]

性别0.033 0.857组别A组B组χ2/t值P值例数(n)62 62男33(55.00)34(53.33)女29(45.00)28(46.67)年龄(岁)45.72±5.52 45.71±5.55 0.010 0.992Ⅰ级33(54.17)31(56.67)Ⅱ级19(29.17)22(30.00)Ⅲ级10(16.67)9(13.33)Killip心功能分级0.207 0.836

2.2 两组外周血RDW、PDW水平比较

A组患者外周血RDW、PDW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外周血RDW、PDW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外周血RDW、PDW水平比较(±s)

组别A组B组t值P值例数(n)62 62外周血PDW(%)55.23±6.16 40.22±5.15 14.720<0.001外周血RDW(%)18.39±3.31 12.71±2.35 11.018<0.001

2.3 外周血RDW、PDW对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

将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将外周血RDW、PDW水平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RDW、PDW升高是AMI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见表3。

表3 外周血RDW、PDW影响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冠状动脉内出现血栓是导致AMI最常见的原因,需及早实施再灌注治疗来溶解血栓、恢复冠脉血供。目前,rt-PA静脉溶栓因其冠脉再灌注效果好、无过敏反应、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已经成为AMI患者最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AMI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情进展程度不一,仍有部分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改善效果较差。因此,找到能够有效监测病情以及评估预后的实验室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指出,在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RDW和PDW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中结果显示,A组患者外周血RDW、PDW水平高于B组,提示外周血RDW、PDW水平可能与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有一定关系。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RDW、PDW水平升高是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进一步明确外周血RDW、PDW与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分析可能的机制为:AMI患者梗死或缺血心肌氧气供给减少,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循环容量以及加快心率来满足机体氧气供应,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红细胞生成增多,体积较大的年轻红细胞提前释放,RDW随之升高;另外心梗发生后血液通道变细或阻塞,血流冲击下,红细胞强行通过缝隙时机械性破坏,细胞变形、破裂也可引起RDW升高。RDW升高预示心肌梗死面积扩大,溶栓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溶栓后预后不良风险提升。PDW和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DW水平越高,提示AM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会不断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剧冠脉膜下出血及持续痉挛严重程度,导致冠脉血供急剧下降,加重心肌缺血程度,即使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也无法全面恢复冠脉血供,溶栓效果有限,进而增加预后不良风险。

综上所述,外周血RDW、PDW和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外周血RDW、PDW高表达可增加AM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风险。

猜你喜欢

外周血冠脉溶栓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