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用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2021-10-16高梦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循证资料血压

高梦婷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351100)

临床上将孕期女性血压升高称之为妊娠期高血压,可造成血压升高、水肿等症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严重危害了胎儿的正常发育[1]。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可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但在控制血压方面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故需要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干预是遵照循证医学,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护理[2]。本次实验将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为研究对象,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详见表1。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路径》[3]中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肝、肾等重要脏器无严重的功能障碍;(3)本次研究已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准执行,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意识不清晰或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不能进行简单的交流,无法顺利完成本次实验;(2)患有恶性肿瘤;(3)肺动脉高压或急性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观察指标并指导用药等。

1.2.2 观察组 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循证基础和支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并查阅国内外有关妊娠高血压的资料和文献,后根据患者病情再次查阅文献,找到可支撑的相关依据并知晓如何在患者需求上正确实施循证护理。

(2)循证问题:找到相关问题后,护理人员需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解除产生问题的原因,如孕妇情绪、体质量指数(BMI)、生活饮食习惯等是发生妊娠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情绪波动过大会引起肾素的大量分泌导致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不良的饮食习惯使钠盐、不饱和脂肪酸等摄入过多,钾摄入过少、饮酒、吸烟等也是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同时肥胖也会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并且妊娠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子痫、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需引起格外重视。

(3)循证实践: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时,加强交流,进行鼓励,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铁、钙、蛋白质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并减少盐的摄入,同时叮嘱患者戒酒、戒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减少诱发原因。对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密切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指导患者自主观察阴道流血等情况,每次便后使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稀释液进行清洗来预防感染,发生子痫时及时静脉注射硫酸镁,患者血压稳定且症状缓解后让其多加走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大出血、子痫前期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初产、经产例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40 40平均年龄(岁)28.43±4.26 30.32±4.54 1.921 0.585平均孕周(周)31.54±4.73 30.50±4.57 1.007 0.321初产24(60.00)21(52.50)经产16(40.00)19(47.50)0.457 0.498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s,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s,mmH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0 40治疗前152.33±22.85 151.24±22.68 0.371 0.751治疗后132.14±19.82 142.55±21.38 3.349 0.001治疗前96.03±14.40 95.32±14.29 0.329 0.742治疗后73.241±10.98 84.474±12.68 6.283<0.001 SBP DBP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结果表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晚婚晚孕比例的不断增高,多种因素的结合造成了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约为10%左右,呈逐年上升趋势,和患者精神波动较大、神经过度紧张、中枢神经紊乱等有密切关系,能引起各种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给母体健康和胎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4]。常规的护理模式虽然可以满足患者基本需求,取得一定效果,但根本上无法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其结局[5]。而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是以大量的文献和临床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求制定出具有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主要由循证基础和支持、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组成,不仅可以改善血压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6]。妊娠高血压会造成产后出血、产道受损、子宫收缩乏力等症状,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和产后对产妇进行密切监测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来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故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十分必要[7]。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加强了对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监测,针对患者血压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治措施,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循证护理可明确了解患者需求,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不良情绪而造成病情的加重,减少诱发妊娠高血压的相关因素,这与姜燕红[8]等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了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此外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循证护理可制定全面的干预计划,能提前应对各种风险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有效的应对措施[9],实验结果也表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柯燕玲[10]等研究称该护理模式可在风险发生之前预先解决问题,做好预后基础,提高了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循证护理能更好地提前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可发现,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变化,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也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整体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资料血压
《循证护理》稿约
稳住血压过好冬
《循证护理》稿约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