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
2021-10-15曾永红
曾永红
摘要:数学学史作为蕴含了丰富数学思想、对数学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讲述的科学内容,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数学史的融入,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讲解相关的数学史,以此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渗透 数学史教育
引言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存在着一种尴尬的现象:教师想要教,但是教不会;而学生想要学,但是学不会。造成这种局面有着多重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数学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其实,在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数学史中可以借鉴的内容,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可以从厌倦数学转变成喜爱数学,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此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
一、发挥数学知识特性,拓展数学学史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际上都是存在相应针对性的,这些针对性能够充分展示出数学史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中,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融入数学史,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后,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扩大数学史的范围,要解除数学史的年级限制,高一学生可以了解高二年级甚至高三年级的数学史,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学生也要加强复习高一年级的数学史。如,教师在教学必修一中的“基本初等函数”时,就可以引入必修四中的三角函数,并对与三角函数知识相关的数学史进行讲解。教师甚至可以在三角函数的讲解中,讲解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深刻地融合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史,能够真实呈现数学史进程。在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客观性提供保障下促进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渗透数学史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文化
虽然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它蕴含着饱满的数学文化,这些优秀的数学文化对于当代人来说,具有学习研究及应用的价值。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2“阅读与思考:画法几何与蒙日”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教材内容,我向学生介绍了“画法几何”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法国数学家蒙日与“画法几何”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地,首先,我向学生介绍,“画法几何”理论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藝术学及建筑学,人们最初提出“画法几何”的概念,是为了追求美.然后,我对蒙日的生平经历进行介绍,蒙日将以“画法几何”为代表的数学知识及研究方法,充分运用到物理学、化学、机械学等研究领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后,为了使学生对于“画法几何”产生直观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了达·芬奇的著作《哈默手稿》的照片,并向学生详细地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几何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数学文化的基础上,准确诠释“画法几何”的概念,进而更好地了解“画法几何”这一独特的数学文化。
三、公式推导中结合数学史
教师借助分析数学实践发现,若学生可对公式推导过程加以明确,则学生记忆公式时则会较为轻松.所以,教师可有意识的将部分数学史知识同公式推导过程结合,借助趣味故事,或数学家推导过程实现学生记忆的强化,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如教师讲述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国王奖励下棋者”故事应用至教学中,若在一个64格棋盘中放置麦粒,第一个格子中放置1粒,第二个格子中放置2粒,第三个格子中放置4粒,以此类推,共需放置64个格子.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思考,共需多少麦粒,学生经思考发现,棋盘每格中的麦粒数为1,2,4,8,16,32,64,128……,由此引出此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即等比数列.要想知道棋盘中共需放置多少粒麦粒,则需计算全部数的总和,即为等比数列的求和。随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学生经计算得出麦粒总数约为18446744073709551615.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可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严谨、简便形成认知。由此可见,教师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应用数学史内容,将会增强数学知识趣味性,促使学生可对数学知识的严谨、美妙形成认知。
四、开展数学史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数学史课外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内化数学史的形式。比如,在学习“二项式定理”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结合成数学兴趣小组,并且开设以“二项式定理”为主题的座谈会,让各个小组共同合作,搜索一些与其有关的数学史资源。其次,教师就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互相分享、互相交流。有的小组可能就会说:“我们小组在网上搜索了‘杨辉与杨辉三角’,我们认为其与二项式定理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时,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所分享的内容,并对其做出一定的判断。然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这个小组的搜索结果继续讲解,将该小组的回答中不够准确的地方加以改正,以此来让学生可以更加正确地记忆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史座谈会,这不但可以让高中数学的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悦,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而且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以此促使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收获到数学知识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结束语
总之,数学史的教育目标高度吻合于素质教育目标。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数学史的讲解,增长学生的数学见识,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狄亚男.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4):17.
[2]高志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史教育的基本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7):64-65.
[3]张国平.以知启智,以史怡情——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