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2021-10-15赵文

康颐 2021年14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规护理临床护理

赵文

【摘要】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20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呼吸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备易反复、发病慢及病程长等特性,临床表现有咳痰、呼吸困难及胸闷等,该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多和吸烟、空气污染及感染等相关。近些年,随着环境的不断被破坏,该病的发病数量逐年呈上升态势,患者发病时,多伴有气急、缺氧及咳嗽等症,对其生存质量造成影响。常规护理是遵医嘱执行的护理,护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患者接受度不高,护理效果欠佳。临床护理干预主要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而制定适宜患者健康恢复的一项具有综合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比较理想。为探析临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我院特选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43-67岁,平均(52.36±2.58)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3-69岁,平均(52.39±2.51)岁,两组患者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对患者饮食及生活等进行干预,实验组在此之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首先,创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等,对组内人员进行培训,对患者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流程,定期对最内成员进行考核,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其次,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与心理引导,将疾病的致病因素、治疗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以同伴教育方式,分享康复配合技巧,以患者主观感受为护理要点,将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调整到以患者舒适为宜,针对患者错误认知进行纠正,积极和患者交流,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予以缩唇或腹式呼吸等方式,增强呼吸训练,當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短距离行走引导,实现减少氧气耗氧量的效果,使用胸肌锻炼等方式,改善患者的气喘症状,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高度重视食材的营养价值和多样性,引导患者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进而培养患者规律饮食,若患者出现恶心等不适针状,则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窒息,使用叩背的方式,推进痰液的排出,保证呼吸道畅通。最后,在患者出院前,将疾病恢复程度等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电话回访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生活理念,引导患者在可程度的范围内进行康复锻炼,提升抗病能力,定期复诊。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咳嗽及咳痰等)完全消失者为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咳嗽及咳痰等)明显改善者为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咳嗽及咳痰等)没有任何好转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1与无效率之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P<0.05。

2 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步增多,肺部疾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其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气胸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见较重并发症,出现气胸后,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2]。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预后状况,此方式明确诊断疾病,依据时间顺序,制定适宜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测评,饮食等进行干预,保证护理流程拥有标准型,创建护理小组,提升优质护理服务,依据疾病特点,对患者实行心理引导,以及健康教育,主动和患者交流,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实行饮食干预,保证高蛋白饮食的摄入量,提升抗病能力;定期进行有氧训练,使用叩背方式推进痰液的排除,防止出现窒息;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引导,可明显减少疾病康复时间,降低复发率[3-5]。本次研究也发现,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高,由此说明,临床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总之,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上,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严晓晴,陈雅萍,常玉萍.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5):146+149.

[2]陈杨.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3):2080-2081+2080-2081+2105.

[3]包春梅,乌兰图雅.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222+224.

[4]郎华,王芳宁.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02):325-326.

[5]金瑞芹,夏翠萍,蔡明霞.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69-270.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规护理临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脑梗塞的诊治体会
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0例临床治疗体会
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