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意义及策略

2021-10-15杨灵芝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对于学生的教育更追求全面综合地培养。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道路中必不可少的品质教育,未来千万学子将是国家的劳动者和主力军,良好的劳动素养将是学生未来事业上的重要方面,也是创造幸福、走向幸福的智慧大门,更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意义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8-043-03

【本文著录格式】杨灵芝.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意义及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28):43-45.

哲学讲道: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世界。不论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还是现今世界各处的宏伟建筑等,无一不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劳动教育则是肥沃的土壤,从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灌输不但能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小学语文教育来讲,是劳动教育传播渗透的重要方面,在人文学习中懂得劳动的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提出几方面的探讨和分析。

一、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渗透的意义所在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素养和品质是决定他们能否为国家提供创造力和贡献的具体要素。随着教学革新工作的开展,我们国家针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革新。教育部门明确地提出了应该去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不可否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和融入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老师应该认识到语文中渗透劳动素养的必要性和具体价值,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去努力探究和探索。劳动教育和语文结合的具体方法,然后落实到语文教学课堂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教育

就现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现状,家长对于学生可谓是呵护有加,很少让孩子干活,更别说累活了;甚至出现“孩子已成年却因为一点点困难小事自杀跳楼”的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对于孩子思想教育的不足。劳动教育是一项全面的思想教育,能让学生懂得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劳动才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喜悦。从另一方面讲,劳动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培养自我品质的过程,也是磨炼自身意志的重要方面,通过劳动的渗透学生不会因为成长道路的阻碍而退缩。当然,劳动教育更在于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动品质以及劳动能力的多方面品质,是学生健康道路的坚实基础。教育的基本作用和价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习素养,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劳动教育工作就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同样能够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和进步。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明确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有所收获。在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有利于营造劳动教育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学习教育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不仅仅是家长和学校,也包括整个社会。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提高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传播者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甚至社会出现“人人热爱劳动”的现象,有潜在“一呼百应”的效果。学生长时间受到劳动教育的熏陶,势必会产生“我爱劳动”的积极作用,久而久之,有利于营造“人人爱劳动”的社会环境,这也符合社会及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把劳动教育整合到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让劳动和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地学习劳动的有关知识,提升他们的能力,也能够让学校、老师和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劳动教育工作当中,进一步发挥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校园内形成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良好气氛,清除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不良现象。

(三)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劳动属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接班人。如果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没有基本的劳动能力,就可能会让他们自身的发展受到阻碍,也可能缺少最基本创造生活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的,也是促進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劳动教学理念

教育革新工作明确地提出了,我们应该尽快地去完善相关课程,要丰富教学的资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去落实教学活动并且健全劳动教育机构和体系,形成浓厚的劳动教育气氛。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内容,将语文教学中加入劳动教育就是对劳动教育科目的进一步补充和调整。老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工作在劳动教育中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价值,要认识到语文教学是促进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还有老师应该正确地把握自己在劳动教育中的地位,应该认识到自身对于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讲授基本语文知识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让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素养,那他们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语文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尽力去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舍弃一些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真正地推进素质化教育。

(二)情景教学,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意义

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去深入地挖掘语文当中的教学素材,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老师先去熟悉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和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找到教学和劳动教育的最佳契合点,把二者进行紧密的结合。学生在此阶段正是调皮好动的时候,直接性的教育灌输,不但不会达到劳动教育的意义,还会适得其反。就目前的教育现状,部分教师存在直接性的课本导入教育,没有过多的表达或者情景性的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内容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对课堂存在排斥的心理;学生的调皮好动正是思想活跃的重要体现,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情景式的导入教育,有利于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学生在情景的导入下势必会联系生活,这也是让劳动教育接近生活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明白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材中能够加入劳动教育的文章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去赞颂劳动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主要凸显了作者对于劳动人民的赞扬和赞赏,贊美了劳动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种就是去赞颂劳动的成果,这种文章主要是描述如何通过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通过这样文章的讲解,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教师在课堂之初这样讲:“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我们人体最离不开的是什么?”不乏学生会说“食物”,之后教师引出本课相关内容并这样讲:“我们人体最离不开的是水,如果我们只喝水能够存活几周的时间呢,那么大家知道是谁让我们有水喝吗?他又是怎样找到的水呢?”学生在预习的情况下会异口同声地讲“毛主席”,紧接着教师可以进行情景的假设,想象毛主席和战士乡亲们挖井的场景,并带动学生一同参与,“如果大家当时在场的话,会怎样挖井呢?我们是不是要拿着铁锹,然后集中起来你一下我一下挖一个又深又大的井呢?”将挖井劳动的场景表达得更有画面感,学生也会联想并产生兴趣。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不会有紧迫感,还会有愉悦感。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化主题,让学生明白多人劳动换来的水喝,劳动是最美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劳动的意义,这也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了劳动就是在自我创造的过程,同时也不忘分享给他人。

(三)结合教材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教育的本身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更包含劳动所带来的深层内涵,同样也是学生心智成熟,提高思想内涵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劳动的理解会过多停留在表面字义上,而一些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仅仅给学生讲述打扫卫生、热爱劳动等,在学生看来更像是进行“劳力”,没有体会到劳动带来的真实快乐,自然劳动教育的意义也达不到,所以说教师在授课时要对劳动教育的本质进行深讨,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劳动的内涵意义。

比如,在开展《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究,然后渗透劳动教育就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个文章里面主要阐述我们的毛主席是如何关爱我们的人民群众的,并且是如何为人民群众解决喝水的困难的,在文章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让学生理解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相关功能去引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文章的具体内容,并且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中的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劳动价值是非常丰富的。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在文章中去寻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而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四)举行劳动活动,真实感受劳动的快乐

劳动教育不只是教育上的纸上谈兵,也需要投入实践,走进生活。对于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多数家长和学校会专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课余时间更是用来补课学习,学生的放松时间少;即使有时间玩,多数学生也是抱着电子设备进行游戏冲浪,缺少学生本该有的朝气和稚嫩。所以说举行劳动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选择,不仅能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到一丝放松,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喜悦。

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够扩宽劳动教育的教学途径,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在教授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去发展自身的思维并且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的绿地上除草或者种植树木,在劳动的具体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于劳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有所提升。老师就应该抓住这个特点,然后立即开展实践活动,趁热打铁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的提升。在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日里,学校可以举行劳动协作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给爷爷奶奶唱歌跳舞,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为社会的一方贡献一份力量;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学校为组织成立一支志愿队,在校外的街道路边进行志愿者活动,通过这样真实的活动学生也会得到劳动的喜悦,明白劳动不只是得到自己的快乐,也得到了他人的快乐。

(五)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光从阅读教学可以融入劳动教育,还可以从写作教学中去进行讲授。语文学科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老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劳动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对于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在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从几方面去进行渗透。比如可以从家庭劳动着手,让学生写一次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小故事。还可以从社会劳动着手,让学生写一次自己参加过的很有纪念意义和价值的社会义务劳动活动。第三还可以从学生在学习某种劳动技能时入手,让学生自己去描述一下自己参加过的某种劳动学习。比如种植蔬菜、刺绣等等。这样针对性地开展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劳动教育的渗透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教育,还能有效营造人人参与劳动的社会环境。当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的意义所在;同时,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教师也应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教育,让学生明白劳动不只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能从他人快乐中得到乐趣,并明白劳动本身的不易;通过举办劳动活动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深化劳动教育的意义,让学生的综合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琦.语文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9).

[2]王小锋.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J].考试周刊,2020(92).

作者简介:杨灵芝,女,1984年生,甘肃临洮人,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小学语文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