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毕业班如何提升整本书阅读有效性策略

2021-10-15李依玲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班有效性

李依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整本书阅读”在中小学阶段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高中的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入 “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时间少、阅读面窄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关于“初中生如何提高整本书阅读有效性”,前人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是这样的问题在初三毕业生身上会更加明显。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初三毕业生在学业紧张、时间紧迫、阅读量大的情况下,运用分类梳理,整体归纳;“文学要素”思维导图的内容重构;立足中考,片段对比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提升初三毕业生整本书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有效性;毕业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8-008-03

【本文著录格式】李依玲.初中毕业班如何提升整本书阅读有效性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28):8-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当前初中阅读教学的大体情况和改革的趋势来看,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作用也逐渐发挥出来。但是在《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中,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可以体现我国初中生课外阅读名著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在面临中考,学业紧张、时间紧迫的初三學生面前,名著作为必考题,如何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以及对初中12本必读名著的回顾和掌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分类梳理,整体归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不同的作品,文体不一定相同,不同的文体特点也不相同,初中阶段的名著是符合目前初中生培养文学素养要求的作品,但其中更深层的文体特点又不局限于初中阶段,从这12本书里学会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才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长久发展之计。以下表格是通过分类梳理作品文体,整体归纳文体特点及有效的阅读方法。

通过分类梳理作品文体,整体归纳文体特点,帮助毕业生进行有效的侧重阅读。

二、文学要素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形与文字组合于一体,开发思维,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高效工具。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托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提出:“思维导图特别适用于高效的阅读、复习、笔记和计划。它对收集和整理信息特别有用,可以帮助你识别各类资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事实。”整本书阅读对象都是经典文学作品,具有篇幅长、情节复杂、意蕴深刻等特点。毕业班的学生在面临中考的压力下,需要精简、高效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对作品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时,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内容重构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一切阅读策略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将作品粗略浏览过一遍,对整本书的情节、人物、环境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在这里,我们以学生已将初中12本必读名著全部阅读完一遍作为前提,讨论“毕业生如何提升整本书阅读策略有效性”问题。

吴欣歆曾经提出:“‘内容重构策略,指阅读主体基于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通读全书后,提取相关信息,按照新的形式组合并呈现。”整本书阅读不应该是只读一遍就足够了,还需要进行内容重构,帮助我们对作品内容进行快速梳理,迅速进行摘取。

针对结构、情节、人物等重要文学要素在作品阅读中进行了解,阅读的效率和速度会大大提升。通过“文学要素”的思维导图形式进行记忆,运用色彩、图形、线条等刺激大脑,区别于文字的记忆方式,超越空间和逻辑,将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学要素的记忆。

如《儒林外史》是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以“讽刺”的主旨作为思维导图的圆圈中心,通过线条向外辐射一个个相关的“故事情节”(一句话概括),在相关的故事情节节点中,根据本书的特点,可以标注上“人物”“感悟”等二级节点信息,在二级节点中可以继续细化相应的节点信息。如在“人物”的二级节点中,继续延伸“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等三级节点,以此类推。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图形标记不同等级节点,以此区分,并更加直观、清晰。

如《傅雷家书》以“家书”为圆心,辐射的一级节点是“傅雷的家书”“傅聪的回信”。“傅雷的家书”的二级节点是“教子之道”“对子之情”“傅雷形象”;“傅聪的回信”的二级节点是“态度”“情感”。

如《朝花夕拾》以“回忆的记事”为圆心,辐射的一级节点是“童年”“青年”。二级节点均是“主要人物”“事件”“生活情景”“情感和思想”“艺术特色”。“青年”增加一个“革命与知识分子”二级节点。

初三毕业生需要对12本书的内容进行重构,在初一初二做过大量名著阅读训练的前提下,到了初三,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可以直接针对目录进行“文学要素”思维导图制作。

三、立足中考,片段对比

阅读文学作品旨在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掌握阅读方法,培养文学作品鉴赏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回顾往年的名著阅读考查内容,主要以经典情节、人物形象、深层探究等方面为主,而这些部分本就是名著阅读中重要的文学要素,对这些重要的文学要素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所以立足中考考查重点进行名著阅读复习并不是应试化教育的体现,反而是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是否有深刻认识的途径之一。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基于初三学生学情,通过片段式的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对初中12册书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从写作内容进行比较。可以是本书内关于某人物的人物形象讨论。如《简·爱》中关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外貌描写”片段和“解救被施绞刑的爱斯梅拉达”。可以是同一个人物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对比。比如《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前后对朝廷的不同态度。可以是本书内关于相同处境不同人物的选择对比。如《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中,面对孙悟空被青狮老魔吞下肚,猪八戒和沙僧的不同反应。

从写作手法进行比较。可以是不同书的艺术特点对比,比如《儒林外史》和《西游记》同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艺术特点,《西游记》则是奇幻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从语言风格进行比较。比如《昆虫记》和《艾青诗选》的语言风格从文体就可以做出区别,明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以上的片段对比均可以对经典情節、人物形象、深层探究等方面设计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初中12本书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提高思维能力,也可以立足中考,高效掌握中考考查的重点知识。

四、课后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恰当的评价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纳入传统测试

评价的方式和手段有很多,但是本文针对的是初三毕业生,在时间紧张、内容繁多的情况下,通过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无疑是一个高效的举措。中考的名著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建议研究当地中考名著常考题型,把握正确走向,将名著纳入传统的各类测试中。

例如广东中考,将名著作为附加题,以简答题为主,从“基本内容”“人物形象”“体验和看法”等考点进行考查。如2019年中考真题“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浙江省中考的名著考查既有作品评价的选择题,也有分析人物形象的语用题。主要从“人物经历”“情节”等方面进行考查。

北京市2020年中考的名著考查到对名著的阅读体验。如:“读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100字左右)”

立足名著常考题型,把名著纳入传统的各类测试中,可以有抓手地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效性。

(二)加大题型设计的思考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教育部所制定评价标准的大前提下,各省市试卷会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会趋同。所以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加试题开放性也是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注意点,通过创新题型帮助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有效性。

南京市中考对于考查名著的题型非常创新,值得我们借鉴。2017年将名著阅读和现代文相结合。通过“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阅读,设置人物形象、内容情节等考查要点。2018年没有考查名著阅读题,而是融入作文中,以“__在2018”为题,要求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2019年是要求在12部名著中任意一本,撰写专题阅读报告提纲。2020年则是通过阅读材料,对多部名著片段进行考查。南京市中考每一年对名著阅读考查的题型、样式、分值全部都改变,具备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的特点,培养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改变固化的命题形式。这也将是未来名著考查的发展趋势。所以针对各地中考不同的名著考查方式,可以加大题型设计的思考,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效性。

(三)转换角度,逆向思考

综合各地的名著真题,名著的考查内容不外乎“基本内容”“人物形象”“体验和看法”等。其实都是根据理解程度由浅到深的难度、由表层到深层的理解进行考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加大对题型设计的思考,立足整本书,利用前文的文学要素思维导图设计“题树”,在相关的节点上设计对应的题型。既可以培养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题目所对应的答案设计,也便于学生之后的复习。

如《儒林外史》中思维导图的第一个节点是“故事情节”。 “题树”的主树干便是“请概括本章节内容”。第一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是: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回乡。“题树”的第一个枝干便是“为什么王冕要远走山东”。思维导图的二级节点是“人物形象”,相应的“题树”枝叶便是“请结合选文概括王冕的人物形象”“对王冕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等;另一个二级节点“刻画手法”的“题树”枝叶便是“选文如何刻画王冕”,以此类推,围绕思维导图设计相应的“题树”,同样是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人物、主旨的题型设计。

通过“题树”的创建,以思维导图为蓝本,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训练逆向思维,帮助学生对名著阅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将初中12本书进行分类梳理,整理归纳不同文体的基本阅读方法,找出阅读重点;再通过相应的“文学素养”思维导图进行内容重构,形成对整本书的全面、深刻认识;最后立足中考,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片段式对比阅读,发散学生思维;最后通过课后评价,对学生从出题者和考生两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对考查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希望通过以上阅读策略,并对初中12本书进行整合复习,让毕业生在面临中考阶段,高效、全面地提高初中毕业生整本书阅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东尼·博赞.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陈烜祥.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4]邹媛.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5]闫玏.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6]赵彩玲.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附注

课题项目: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初中生课外整本书阅读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课题号:NSKY2020017)。

作者简介:李依玲,女,1993年生,广东河源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初中生课外整本书阅读。

猜你喜欢

毕业班有效性
尴尬
小学毕业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户外课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对密大附属高中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浅谈毕业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毕业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