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021-10-15李全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7期

李全胜

【摘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鼓舞学生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巨大动力,是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就是要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并以语言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想象的成果。

【关键词】阅读激趣;观察激趣;模仿激趣

兴趣是“磁石”,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钥匙,悄悄打开学生的心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一、阅读激趣

古今中外,文章写得好的,没有一个不是会读书的。怎样才算会读呢?张志公先生说,精读一遍,想一遍,再读一遍,这就是会读。精读一遍,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知其大意,得其梗概;想一遍,就是对那个大意和梗概是否如实;再读一遍,就是咀嚼消化,验证第一遍读后所得的印象对不对,求深求透。把这三次的所获,分别记录下来,不仅获得了写作材料,而且训练了思路,这样训练,在写文章时就会有办法了。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选用的都是古今中外的文情并茂的典范文章,若能篇篇如此,特别在老师的提示下如此三遍读书激趣,不仅能使学生吸收其中丰富的文化积淀,获取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能接受表达经验,在口头上习惯文章用语,长期坚持,炼字炼词炼句于心,构思布局于脑,听读能力增强,写作时心到笔随,得心应手。这就是激发习作兴趣的原因。

二、观察激趣

为什么观察能激趣呢?因为观察是看和想的结合,观察是联想和想象的阶梯。张志公说,观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张志公认为观察是看,“看一样东西,不是毛毛草草地看,一看就算数,而是多看,仔仔细细地看,一边看着一边想想,一定要把它看清楚,想明白”。张志公还认为观察就要想象。他说,看一座山,可以从远处看它的气势,又可以从近处看它的岩石树林,还可以从这山想那山,想过去看过的山,也可以由山景瀑布想到发源的溪流江河,也可以从它的今天想到它的明天,如此等等,看人物事件如此,想一个道理也如此。所以张志公先生说,只有从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入手,才能培养活泼而严肃的思路,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这就是观察能激趣的原因。

三、模仿激趣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针对性强,有章可循,降低难度,收到效果。对于初中生来讲,我们应该积极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的文风。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习作的必经之路。”模仿是学习过程,不是目的,要不断地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好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在自己的创造中去活用。在写作中善于从模仿中开创自己风格的人是大有人在的。

李商隐是从模仿之路走出来的著名诗人。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从李商隐的创作历程看,说他是从模仿中走出来的大家,一点不假。

通过“阅读”与“观察”,学生会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把这些素材通过适当的“模仿”,学生会慢慢掌握习作的技巧,从而产生了习作的兴趣,不断提高其驾驭文字的能力,最终能得心应手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