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贯穿脉络清晰

2021-10-15李忠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7期
关键词:枣核蜜蜂红军

李忠胜

如果把作文比喻为大厦,那么,材料無疑是大厦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了。如何把这些建筑材料组装成大厦,有一种常用常新、简单易行的方法——一线贯穿法,即通过围绕一个线索来组织材料,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缀联成篇。

那么我们在写这类作文时,应如何来设置文章的线索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以某个特定的人物为线索。叙事时,以人为线索贯串全文。事实上叙述以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线索,穿起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系在“性格”这条大绳上,色彩各异地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里的“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就是这样一个“线索人物”。在这篇作品中,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从这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中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一切都经过“小伙计”眼光的折射,通过他的叙述,完成了对孔乙己性格的塑造。

二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文章是表达作者情感的。有不少的文章在叙事时,就是以人物的某种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的。杨朔的《荔枝蜜》就是这样的文章。一开始,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画家的爱物——蜜蜂,“我”却“总不大喜欢”,因为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后来听说蜜蜂蜇人后自己也将耗尽生命,活不长时,又原谅了蜜蜂,但是心里却“总是不大舒服”。而在广东吃到了香甜的鲜荔枝蜜,“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一次转折性变化,对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不觉动了情”,萌生了想去看一看的念头。当作者看到蜜蜂酿蜜的情景后,心灵受到震动,感情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抒发了对蜜蜂的赞美:“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一次升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同蜜蜂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决心学习蜜蜂的精神,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心愿。“不大喜欢、不大舒服——不觉动了情——赞美——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这是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

三是以某个特殊的“物”为线索。物件在文中有时起象征或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与情节的展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少文章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萧乾的《枣核》一文是以“枣核”为线索来贯串全文。文章起笔写朋友再三托“我”为她带几枚生枣核,对此“我”感到很“蹊跷”,设置了悬念;继而写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当我问起枣核的用途时,她却又故弄玄虚,加强了悬念;最后“我”踏访朋友的后花园,朋友说“离乡越久,思乡越切”,“最近,老想起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棵种子,试种一下”,至此方解开悬念。几枚枣核,牵引出耐人寻味的故事。有的文章,不仅以物为线索,作者还赋物以生命或象征意义。如《松树的风格》,作者对松树的特征作了充分的描绘之后,进一步指出它的象征意义,写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写事或抒发某种感情。这样的文章很多,如:《记一辆纺车》《七根火柴》等。

四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作者在写人叙事过程中,如果不止写一件事,那么要突出中心事件,就可以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的记叙文要求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人们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进而理解文章蕴涵的意义,同时,叙事过程中涉及的人、景、物,也都应紧扣中心事件展开适当的描写。《老山界》一文就是以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线索来写的。文章开门见山交代“我们”决定要翻越老山界。行军途中,还写了在瑶民家中与瑶民攀谈一事。从表面上看,这与翻越老山界没有很大关系,其实这件事表现了军民鱼水情,揭示了红军的本质和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是红军长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在半山腰醒来所见所闻的景物描写,“星星”“山峰”“山谷”及不可捉摸的声响,突出了翻越老山界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情绪,读者不仅从中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而且能为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

以上几种方法是写人记事类文章安排文章线索的常用方式。在作文中,是否能清晰准确的设置线索,是作文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枣核蜜蜂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十送红军
蜜蜂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老鼠们的枣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