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馆的展示与空间设计
——以淮南师范学院校史馆为例

2021-10-15高龙琦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线校史馆展柜

高龙琦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高校校史馆是一所高校历史档案馆、 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概称,它是以收藏反映学校发展历史重大事件与人物的相关资料与实物为主,并且经过统一规划和利用多种形式加以陈列与展示的场所。”[1]高校校史馆承载着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有别于一般历史博物馆,除了收藏和研究之外,还包含教育、宣传以及对外交流等功能。

从传承历史文化而言,高校校史馆建设是体现高校历史进程与文化内涵的载体。校史馆中收藏陈列的实物展品与图文资料,述说学校建校与发展时期历史人物与大事件,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

于教育传承而论,校史馆不仅是学校历史进程的回顾,更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基地。 校史馆中的历史文化是教育与感化学生的最有效教材。校史馆中的感人事迹、办学成果、校友风采等展出内容给予师生自豪感与归属感,增强了学校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激励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动力源泉。

在对外交流方面,高校校史馆逐渐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最重要场所之一。校史馆的建立给校友们提供了一个功能丰富的交流空间。如历届校友可以在校史馆通过师生系统查询自己当年所在学院班级等相关资料信息,知名校友的事迹还将在校友风采中展示。 另外,校史馆也将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访问、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高校校史馆体现着学校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它将在高校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2]。 高校校史馆作为承载学校历史与塑造校园文化的载体,它的展示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高校校史馆展示设计策略

(一)主题定位清晰

每个高校的历史都是一独一无二的,在校史馆的设计主题上一定要突出自身的特色。校史馆的主题定位可以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进行设计,成为专题展馆,如云南大学的西南联大校史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也可以设计多个主题融为一体,成为综合展馆,如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同济大学校史馆。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的定位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而定。主题设计的关键要能依据学校特色, 要能够体现学校独一无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从名人和大事件为设计思维切入点来组织校史资源,体现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艺术类院校可以以专业特色作为切入点来组织校史资源, 体现高校的个性与特色。“高校校史馆只有确定了自身主题定位、立馆理念,才能在校史馆的规划设计、展示陈列、宣传教育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以利于推动学校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发展。 ”[3]

(二)空间组织合理

优化校史馆展示空间,关键在于科学地做好功能分区。 首先,功能分区需要根据设计定位与设计主题进行整体规划,然后根据各个主题空间进行局部分区。 其次,各个空间需要根据展陈内容的体量和形式进行分区。再次,功能分区要有先后关系,这样才能形成有序的空间组织关系。 最后,空间要有主次关系,不同体量的空间穿插组织,给展示空间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三)动线设计流畅

首先, 动线要根据空间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引导参观人流按顺序参观校史馆。动线设计决定了参观流线,校史馆动线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决定校史馆设计的观众空间体验。 其次,动线设计要保证观众进出展馆流畅而互不干扰, 主动线应采取单一流线。单一流线的设计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展览的有效性, 这种参观路线可以有效地规避动线的交叉,避免了重复浏参观的情况。 “这种参观路线有利于参观人群有效地完成参观流程并合理疏散,同时也能够保证让参观者浏览到展馆全面的展览信息,避免了因展览流线过多造成的混乱、 信息遗漏等情况。 ”[4]校史馆展馆可以沿着展墙作为主动线,体量较大的空间可以设置中岛展柜作为次动线,次动线起到分流作用,能够缓解在参观的流量达到峰值时的压力。

(四)展示手法多样

传统的展示方式主要依靠实物展柜与图文展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动媒体技术和艺术开始出现在各类展示空间设计中”[5]。新媒体展示技术不仅消除了展示空间的局限性,包括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且改变了传统展厅被动参观的模式,吸引了受众的主动参与,并与展厅进行互动。 校史馆应当兼顾新旧展陈模式,用于展示实物和图文的展柜、展台、展架、展板和展墙是最传统的展陈方式,也是直观展陈方式,是校史馆的核心。同时也应当采用新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进行展示,能够给参观者带来更多的空间体验,打破校史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局限性,丰富校史馆的内容。

二、淮南师范学院校史馆的展示与空间设计

(一)项目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校史馆位于该校信息楼南楼一层大厅,建筑面积约760 平方米,框架结构。校史馆主要由百年教育展厅、校史校情展厅和未来教育展厅三个部分构成,是一所集收藏、展览、宣传、交流和教育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二)设计定位

淮南师院学院始建于1958 年,2000 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淮南师范学院。 因此,淮南师范学院的历史相对其他著名高校来说,历史并不算悠久,收藏的展品及资料并不多,不足以支撑整个校史馆。 所以校史馆除了展示学校历史文化之外,还应兼具其他的功能。将学校现有的“百年教育展馆”以及筹划中的“未来教育展厅”和校史馆融为一体,形成以“教育的过去、教育的现在、教育的未来”时间线为主题的展示空间。

“教育的过去”主题展厅即百年教育展厅,是在学校原有的“百年教育馆”整体搬迁基础上的重新设计,该展厅的主要功能是展示中国近百年以来教育发展史, 馆内的展品包括清代至上世纪80 年代的教科书、作业本、奖状、毕业证及部分教具、学生用品等。 百年教育展厅主题展厅对应的主题为“过去”,这与博物馆的空间感是类似的,空间风格应是复古与稳重的。

“教育的现在”主题展厅即校史校情展厅,面积400 平方米,约占整个校史馆的三分之二,是整个校史馆的主展厅。该展厅一方面展示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另一方展示当下学校办学发展情况、办学成果以及校园文化。 校史校情展厅对应的主题是“现在”,空间风格是简洁明快的。

“教育的未来”主题展厅即未来教育展厅,主要展示内容为以智能设备与科学技术为载体的教育新形式。 该展厅包括一个VR 沉浸式智慧教室,两个AR 沉浸式教学空间, 一个人机交互展示空间。未来教育展厅的对应的主题是“未来”,空间风格是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的。

(三)空间组织结构

根据校史馆的设计定位,3 个主题展厅分为3大区域(图1),加上入口序厅一共4 个分区。 其中入口序厅是校史馆的门脸, 也是人流最集中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通透开阔。 “教育的过去”主题展厅以实物展柜为主,空间形态为传统的线形展示空间。紧接着就是“教育的现在”主题展厅即淮南师范学院校史校情展厅,它是校史馆的主展厅,展陈内容最多,体量也是最大,适合多种形态相结合的空间。 最后是“教育的未来”主题展厅,以交互设备为主要展陈内容,呈线形空间延申至出口。 四个不同体量与形态的空间井然有序地组合起来,让整体空间结构疏密有致、层次丰富。

图1 平面分区图(作者自绘制)

(四)动线设计

校史馆动线设计根据功能分区而规划设计,各个展厅之间的由一条主动线串联接起来,从入口序厅到“教育的过去”主题展厅、“教育的现在”主题展厅、“教育的未来”主题展厅、最后到出口(图2)。这种单向串联的动线设计, 可引导参观者一直前行参观完整个场馆, 避免了折返参观人流冲突的情况出现。

图2 动线分析图(作者自绘制)

百年教育展厅中央的组合造型展柜形成了局部环形动线,这样的动线设计可增加人流方向灵活性并提高空间利用率。校史校情展厅中间的触控投影圆形岛台为参观停留空间,参观者可能会再此停留并聚集。此处也增加了环形动线做次动线用来分流人群,解决了停留聚集人员和参观人流相互冲突情况。

一条串联动线为主, 局部环形次动线为辅,两种动线相结合形式使得空间紧凑、方向性强、简洁明快,避免了重复和交叉。 校史馆空间中的动线设计可以有效引导观众井然有序地参观浏览,而不仅仅是依靠标识系统。

(五)展陈方式

1.传统展示方式

传统展示方式主要包括展墙和展柜,展墙和展柜的设计需要相互联系,做到对比统一。 百年教育展厅展墙采用胡桃木饰面做造型,上下留出反光灯槽,让墙面有了层次感。其中最后一面弧形展墙,延续了序厅背景墙蜿蜒的造型。校史校情展厅展墙采用直线造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大小不一的展板,使得整个展墙更丰富,层次感更强。不同的展区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各展区的空间关系也就更加明确。

实物藏品的展示主要通过展柜陈列,与展墙内容一一对应。 百年教育展厅除了普通展柜之外,还在中间设置了一组组合展柜, 这组展柜大小不一、高低起伏,并且可以调整位置,给稳重的展厅带来一丝灵气。 校史校情展厅主要采用活动式展柜,方便后期该展厅的物品更新迭代。

2.交互式展示

交互式展示设计能够丰富用户体验,把主动权归还给观众,让观众自行去感受展馆内容。 交互式的展示设计摒弃了传统展示方式的玻璃外罩和观看距离,打破时间和空间对于展品的限制,增加了观众和展品之间的交流互动性。 同时,数字交互技术的应用,创造出了夺目的光影效果,能够使空间变得更有节奏,带给观众步移景异的体验感,令观众沉浸在博物馆中。

校史校情展厅中央设置了圆型中岛台,吊顶三层圆形光圈与之对应, 造型与光影效果极具科技感。 圆型中岛台面安装了触控投影设备,访者可以触控岛台桌面,使用查询历届班级与校友信息。 校友风采展区配置了两台触控一体机,用于展示更多的电子资料。未来教育展厅中的智慧教室采用了一组沉浸式VR 虚拟现实教学设备,可供十个人同时使用。 该设备能够模拟各类场景,完成校园环境欠缺或无法实现的教学环境。 足不出户,访者可以使用该设备体验到不同场景并与场景环境发生互动。同时,这一展厅也将作为学校的教学场所,兼具教学功能。 该展厅的交互展示区安装了一块长度达9米的体感交互机,此展区主要展示与未来教育有关的各种新技术,访者能够通过行走、挥手和触摸等肢体语言与机器交流互动,给访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六)展厅介绍

1.序厅

序厅作为校史馆的馆出入口, 其位置非常重要,奠定了校史馆的基调。 序厅背景墙的设计灵感来源的于淮南的淮河和舜耕山(图3)。 背景墙采用了265 块尺寸不同的密度板在平面上排布成以一条流畅的曲线,寓意着蜿蜒的淮河河流的曲线。 其中在正中间的有74 块密度板在立面上做成连续的起伏的山脉造型,象征着坐落在学校南侧的舜耕山脉。 吊顶采用了三层叠级吊顶,有层次的曲线造型与立面的曲线背景墙一一对应,墙面与顶面共同形成了抽象山水的造型空间感。 除此之外,蜿蜒的背景墙同时起到空间引导作用,引导人流有序进入展厅(图 4)。

图3 序厅背景墙(作者自摄)

图4 序厅(作者自摄)

2.“教育的过去”主题展厅

“教育的过去”主题展厅即百年教育展厅,该展厅陈列的展品包括清代至上世纪80 年代的教科书、作业本、奖状、毕业证及部分教具、学生用品等。展陈方式主要是展柜和展墙相结合的手法。展柜包括25 个固定展柜、1 组通柜和1 组造型展柜。 其中固定展柜沿展墙布置, 陈列的藏品与展墙一一对应;南墙面的通柜的空间很大,方便陈列一些大型藏品;北墙面的曲面造型窗套串联起来形成波浪的起伏形态,同时每个窗套用“框景”的手法将室外的景色引入进室内,营造出了连绵起伏的意境。 造型展柜位于展厅中央,高低起伏的展柜与其上方的软膜灯上下对应,打破了中规中矩的展柜形态,成为展厅的视觉中心(图5)。

图5 百年教育展厅(作者自摄)

3.“教育的现在”主题展厅

“教育的现在”即校史校情主题展厅,也是整个校史馆的主展厅, 其展示内容包括学校发展历史、办学成果和校园文化。校史校情展厅分为8 个小展区,包括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外交流、校友风采、银杏影厅。 校史校情展厅所占面积最大,展出的内容也最多,因此这些展区设计需要根据展示内容做出有节奏变化空间,避免出现单调乏味的情况,同时也要保证整体空间的统一性。

历史沿革展区主要展示淮南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图6)。淮南师范学院是由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和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而成立的,因此该展区主要展示内容是三校合并的历史情况。历史沿革背景墙上下共有四条波浪线灯槽构成,背景墙正中配有一台显示器循环播放 “三校合并”历史进程的视频。 吊顶也采用波浪造型,学校各个时期的照片随着“波浪”前行,象征着历史长河绵绵不绝。地面用了15 个标识年份的仿古铜片嵌入,每个年份的仿古铜片对应着学校15 个历史大事件。 历史沿革的相关藏品通过活动的展柜陈列,藏品与墙面展板一一对应。

图6 历史沿革展区(作者自摄)

科学研究展区、人才培养展区、社会服务展区、文化传承展区和对外交流展区五个展区以展墙为轴线连续布置。展墙主要由直线与块面造型组合构成,其中位于展厅中部的文化传承展区则采用折线造型的展墙与展板,相对于其他四个展区的展墙做了一些变形,打破了连续的直线造型,让整体空间有了节奏变化,避免形成过于单一的空间感。 黑白灰为主色调并加以少量红色为跳色,与学校建筑群的色彩相互呼应,空间简洁明快。 展陈方式主要是由墙面展板与活动展柜相结合的方式。

校友风采展区展陈内容主要是学校历届校友,该空间也是校史校情展厅的最后一个板块。展墙采用折叠造型, 每个校友的小展板沿展墙依次展开,有节奏韵律, 展墙背景采用了校园手绘画稿衬底,图底关系明确,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 吊顶处采用铝板镂空银杏叶片造型灯片,与玻璃隔断银杏叶相互呼应,具有“开枝散叶”美好寓意。

整个校史校情展厅中心位设置了中岛台,并安装了触控投影设备,访者可以触控岛台桌面,查询学校历届班级与校友信息。 中岛台为圆锥形,上方的三层圆锥形吊顶与光圈与之对应,造型与光影效果极具科技感(图7)。

图7 中岛台(作者自摄)

银杏影厅的命名来自校园知名景点——银杏大道,它的主要功能是播放学校各类宣传视频(图8、图9)。该区域位于展厅中心,20 平米的满墙荧幕简约大气,两侧墙面并没有用隔墙分割空间,而是采用了钢化玻璃隔断,使得空间更加通透。 玻璃隔断上采用仿银杏叶片装饰,呈飘落动势,营造出了别样的意境。以仿银杏叶片装饰的玻璃隔断与校史馆门口的银杏大道隔窗而“望”,让室内室外空间相互呼应。

图8 银杏影厅(作者自摄)

图9 银杏影厅(作者自摄)

4.“教育的未来”主题展厅

“教育的未来”主题展厅即未来教育展厅,展陈的内容主要为以智能设备与交互技术为载体的教育新形式(图10)。 该空间墙面造型由几何线条与块面构成,线条相互穿插构成块面,形成了四个具有未来感的小空间。 这四个小空间分别是一个沉浸式VR 教室、一个交互展示区和两个AR 教学空间。

图10 未来教育展厅(作者自摄)

沉浸式VR 教室背景墙两侧各由箭头造型构成,中间设置3D 屏幕,增强视觉凝聚力。 吊顶采用软膜天花,箭头的造型与背景墙面相互对应,增强了空间的完整性。 AR 教学空间由几何线条和块面构成,形成两个“未来仓”。 每个“未来仓”设置了一套增强现实设备,来访者可以体验更加丰富立体的教学模式。交互展示区空间设置了一块长达9 米交互屏幕,参观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与屏幕产生互动获得展示信息。交互展示空间长达10 米,超长的几何造型极具纵深感。 AR 教学空间和交互展示区的线形的灯光加强了几何造型的轮廓,加强了空间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让人仿佛置身“时空隧道”。

三、结 语

高校校史馆是一个特殊的展示空间,它承载着学校厚重的历史, 传承着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凝聚着师生和校友的情感。 因此,校史馆的设计应该结合自身的校史校情,建设能够代表和体现学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空间场所。同时高校校史馆还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结合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赋予校史馆更多的功能,更大地发挥校史馆的价值。 本文结合淮南师范学院校史馆实践设计项目, 详细分析校史馆设计思路与过程,抛砖引玉,期待着能够对国内其他高校校史馆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动线校史馆展柜
博物馆展览中的文物展柜设计
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文化意义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超越“展”与“藏”
温湿独立控制展柜的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业态的商业动线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