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培养的英语教学案例库应用研究
2021-10-15张菊香
张菊香
(淮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1870 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首创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1]。 该方法在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医学、工程力学、信息等领域也广泛使用并取得不菲成绩[2]。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结合知识点,列举案例库中有鲜明特色的案例, 以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思考、分析、讨论、总结,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和形成技能,优化教学过程[3]。
目前,教学案例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包括建设路径、方法、标准、反思、完善及可行性分析上;还包括利用案例库开展教学应用性研究和应用效果评价,利用案例库探讨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其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影响。 教学案例库建设和应用研究基本是以学科为基础展开的,较少以内容为导向,更缺少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案例库建设和应用研究,而师范生的专业核心素养是教学能力,本案例库应用研究选择“技能培养”为视角,结合活动中心模式,提出理论实践交互三循环应用模式,发挥案例教学在提升学生理论和实际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基于技能培养的英语教学案例库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具有生动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和优势[4]。 本案例库基于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建库,相对其他教学案例库,本案例库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一)体现技能为纲,针对性强
目前案例库建设研究基本以学科为基础,案例综合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而本案例库以技能三级指标建库,纲举目张。以阅读教学为例,一级指标是“阅读教学技能”;二级指标是“导入技能”“略读技能”等;三级指标是“直接导入法”等。 (见图 1)。
图1 阅读技能教学案例库索引(部分)
此技能案例库,查阅方便,针对性强,使用方便高效。它不仅方便了教学,改善了教和学的条件,也为教学革新提供了条件。
(二)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传统英语教学理论学习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它类似康建宏所归纳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实践”教学模式[5]。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我国绝大部分师范类院校英语教学类教材是王蔷主编的第二版的《英语教学法教程》[6]。 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记笔记,偶有实践,鲜有补充。 本案例库的建成和应用可以改变现有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在本案例库支持下的案例教学法中,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展开教学: 学生课前完成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及与教学理论的结合; 课堂展示预习成果、提出疑问并听教师讲解重点、答疑难点;课后进行教学设计和下节课的预习。翻转课堂解决了现有大学课堂学习文化中互动性不够、 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缺乏、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等被诟病的问题,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生技能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技能培养的重要原则。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苍白空洞的, 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会是肤浅的;而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常常是盲目的。本技能案例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将理论习得与实践操练紧密结合起来。 如果没有案例的观摩和分析,所谓的理论学习经由实践、用于实践和指导实践便成了纸上谈兵。 本案例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分两部分:一是学生对案例和其他同学教学设计的背后的理论的反思,将实践活动置于理论指导下。 二是学生模仿案例,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如此, 结合实践的理论学习路径相对清晰,理解比较深刻;作为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完成,促成理论和实践耦合互动、深度融合。
(四)提高学生教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知识的习得路径是理解和记忆,而技能的习得路径是反复实践操练和反思[7](P20)。目前师范生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问题[8]。 教师虽然认识到实践对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但由于课时不够,学生实践环节未能很好落实。由于教学案例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抓手,协助学生顺利高效完成翻转课堂之学生自学的部分。 这样便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从而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造成的实践机会缺乏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安排学生实践所学知识、展示操练成果和进行成果评价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读案例、模仿案例、完善案例,形成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相结合,分析问题、独立判断、自主决策,最后解决问题。 本库的建成和应用,能助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素养生成。
二、应用原则
应用方式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同的案例,应用时机不同、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 技能案例库的案例应用过程中,需遵循下列原则。
(一)案例与教学相适应
案例的使用时机可以贯穿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包括导入阶段、佐证阶段、答疑阶段、应用阶段等。各个教学时段恰当运用相关案例不仅可以带动理论学习,可以引领实践,还可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
案例的特点包括典型性、相关性[9]、全面性、清晰性、思辨性等。 不同教学阶段所应用的案例应该具有不同特征。 例如,导入阶段所使用案例应该具有引导性、讨论性;佐证阶段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和描述性; 答疑阶段案例应该具备针对性和清晰性;应用阶段案例应该具有综合性和示范性。
(二)案例与理论交互使用
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教学范畴,教师要使其与理论学习和运用紧密结合。 首先,教师可以应用案例于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使理论学习更具象化。其次,教师又可以用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使学生更容易从模仿案例走向个性化教学。 最后,教师还可以用案例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理论和实践模式,促进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也就是说,在应用中要体现理论引领案例应用、案例佐证理论、案例展示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中。理论知识与案例使用应该交互融合,而不是将他们分离。
(三)节奏适切性
在传统的案例解读过程中,教师朗读或播放一遍案例,然后告诉学生答案或观点。 学生没有足够时间理解、吸收和加工案例内容;学生也无法获得深入讨论思考和充分表达见解的机会(这是非常耗费时间的)。这样的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率非常低。 若要避免上述问题,教师要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要,采用节奏适切性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也就是说,应用案例时,教师要按照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节奏来开展教学。具体来说,学习理论知识时,案例的运用要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自己悟出道理,从而建构知识。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案例分块、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两者都不是直接将结论或规则呈现给学生, 而是充分发挥案例引领作用,逐步引导,水到渠成。只有遵循节奏适切性原则,方可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四)多模态、多媒介结合
文字案例与声音、图片、视频案例要恰当结合。图片和视频案例更直观、更真实、更易理解和模仿。文字案例则更方便使用者管理、 开展改写等活动,也更方便研究活动的开展。 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播放视频案例时,为方便教学,要将重要和典型的地方转录为文字。 使用文字案例时,可插入图片或视频,使其更直观、更生动。
传统案例教学中, 教师只在课堂播放或朗读案例。但随着智慧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普及,借助学习通、博客等媒介,课上、课下推送案例,线上线下多媒介结合,可使案例教学方式更灵活,案例学习方式更符合当下学生的习惯。 总之,案例教学多模态、多媒介结合,更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三、应用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实践三循环模式
传统教学中,通常是先理论讲解,然后实践案例佐证,理论和实践只有一次循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更为高效的案例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三循环模式。
一循环:以具体技能为筛选维度从案例库中选择恰当的案例,教师将案例发布给学生,教师将拟解决的问题和相关理论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前自学(阅读、解读)理论知识、观看案例、分析案例(寻找理论的应用点)、思考问题(理论解读),进行理论建构。 在此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用案例(实践)来辅助完成教师布置的理论解读任务,理论知识由案例解析来建构。
二循环:课堂伊始,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时教师所布置的问题和自己的解答;展示自己对教师所布置的理论知识的解读,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和理论的解读必须结合案例来说明。其他学生对所展示的回答和解读进行评价并说出理论依据。教师对学生的展示以及其他学生的评价进行讲评; 介绍理论背景、精讲理论重点、点明疑点、介绍其应用;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认知实践如何在理论指导下开展。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开展实践的原则,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应用模式。
在此展示和评价中,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原则(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理论)的创建,也完全建立在案例的解读这一实践活动基础之上。 这是理论和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三循环:教师发布相关教学材料,学生依据自己所学习的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借鉴或模仿案例,分组合作开展教学设计, 并准备对此设计进行汇报,汇报包括教学设计和设计依据。 此实践设计活动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此为理论和实践的第三次结合。
如此,通过案例库的应用,学生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三循环。三循环模式的教学加深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活动中心模式
课程组织模式有三种:向后看、向前看和活动中心模式。 向后看模式中,教师由第一个活动向最后一个活动一步步设计。向前看模式正好相反,教师 “首先设想下课时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后一步一步地反向推理获得这个结果的教学活动和步骤”[10](P51)。 笔者认为,由于案例教学针对某个教学目标,所以宜采用活动中心模式。就培养教学技能的课程而言,教师以某个教学技能培养为中心,设计该技能培养之前的任务支持性教学活动, 以及该技能培养之后的总结、巩固和其他输出性教学活动。
以结构主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理论为例。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先向师范生讲授结构主义语言能力培养理论:对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大量练习是培养或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然后以案例演示如何操作来培养或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即展示针对语言点所设计的大量熟能生巧的练习。
而活动中心模式下,教师会以案例协助开展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理论解读和实践运用。 这些教学活动均以培养师范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课堂教学技能为中心。 课前活动为两个:一是学生观看或阅读教师发布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做大量填空、朗读、背诵、改写等熟能生巧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二是师范生思考案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依据。这两个课前活动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设计。 第一个展示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路径;第二个让学生思考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理论。此课前预习活动紧紧围绕结构主义语言能力培养理论学习这个中心展开。
课堂上, 师范生回答上面课前活动2 的问题,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价其正误并进行补充。此步骤中,师范生进一步厘清和深入学习了理论。这样的理论学习指导了师范生课堂教学的开展,展示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路径,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 之后,教师指导师范生总结如何开展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活动设计原则和教学模式。 此环节紧紧围绕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展开,教学技能培养这个中心仍旧十分突出。
教师课后发布材料,师范生依据该理论和设计原则, 通过模仿案例和自己个性化的设计模式,设计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活动。 下节课伊始,师范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价其与相关理论的吻合度、设计的优劣并给出改进的建议。这个实践活动仍然紧紧围绕着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这个中心。
在上述活动中心模式下,所有的教学活动均围绕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系统完整且中心突出,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三)备课模式
传统的备课模式下,教师先备理论,然后展示案例。 而在技能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如下流程备课(图 1):
图1 技能案例教学模式流程图
第一步是备理论。理论学习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师要对所教授内容涉及的理论有深入、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理论的来源、发展历史、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以及最新动态有完整的认识。以培养师范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技能而言,涉及到结构主义和认知主义两个相关理论:前者认为要进行大量的熟能生巧的练习, 不断提高语言能力[11](P4);后者认为人脑具有理解、加工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的能力[12](P11),学习者可以自己完成纠错和建构新语言。 教师要深入了解这两个理论。
第二步是备案例目标。分析依托所要教授的理论的技能目标,确定培养技能的路径,结合此理论的重难点,确立案例目标。 以上述教学任务为例,案例目标是能清晰向师范生展示学生如何运用结构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一步步形成或提升语言能力。
第三步是寻找合适案例。 教师根据案例目标,寻找典型性案例。 如果没有合适的案例,教师可以对相关性高的案例进行改写,使其符合需要。 就上述两个理论而言,一个需要设计大量练习,另一个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籍此寻找合适案例。
第四步是备案例切入点。此切入点一定是根据理论的核心内容为出发点,寻找案例体现此核心内容的地方来确定的。根据结构主义语言能力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切入点是让学生大量练习从而形成或提升新的语言能力。根据认知主义语言能力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切入点是教师设置任务和有意义的环境,激发学生自己建构有个性、有特色、有创新的教学活动。
对于语言能力培养,上述两个理论都有其可取性,相关案例也都可以显示他们在实践中能指导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能力。但是,在笔者看来,教师不妨将他们融会贯通,掌握语言形式时,认知主义理论更有指导优势。 形成语言交际技能时,结构主义理论更具指导价值。 教师可以在展示这两个案例时,用案例中学生们的学习结果 (一个掌握了语言形式,另一个能运用语言来交流)来引导师范生认识这两个理论各自的优势。
第五步是设置案例节点和层次。对案例和理论进行层次分析,清晰演示理论的运用。 确定案例的几个关键节点,演示理论如何运用,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可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
上述备课模式对理论和案例进行分层并分析要点,协助教师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应用,可以依据学习者的接受特点,逐步推进案例学习,也可以更精准地将案例和理论进行匹配,使案例运用更加科学高效。
四、总 结
案例通过情境故事传递实践性知识[13],基于技能的案例库以技能为纲建库, 在案例教学使用中,除了增加学生兴趣之外,还深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技能案例库针对性强,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更为高效。它也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创新了教学方式。
基于技能的案例教学法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在案例库的使用中,以实践和理论三循环模式、活动中心模式开展教学。这些教学模式的运用使理论学习不空洞、习得路径清晰,且更易于与实践结合;使实践活动设计有高度且有据可依;使学生技能培养循序渐进、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