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1-10-15李学军王明智刘瑞健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胸腔镜生存率淋巴结

李学军,王明智,刘瑞健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东 广州 510317)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细胞分裂较缓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预后差[1]。早中期NSCLC治疗原则为手术治疗加放疗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但目前对不同阶段患者选择何种术式尚存在争议,相关研究指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NSCLC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2-3]。NSCLC患者预后可能受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5],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NSCLC短期及长期疗效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缺乏充足的临床数据。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NSCLC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多种相关因素及独立影响因素,为肺癌手术的治疗规范及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提供指导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参照NSCLC诊疗标准确诊为早期NSCLC[6],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定;②对手术耐受,且既往无肺疾病治疗史;③病情稳定,肿瘤直径<5 mm。

排除标准:①有肺部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②入院3个月内有重大创伤史或感染史;③继发性肺肿瘤;④妊娠哺乳期妇女。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63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77±3.20)岁;平均体质指数(21.36±2.05)kg/m2;吸烟史42例;病理分型:鳞癌17例、腺癌41例、其他5例;病理分期:Ⅰ期31例、Ⅱ期32例;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4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受试者及(或)委托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第5或第6肋间腋中后线开孔观察肿瘤部位、类型、直径、有无转移、是否侵及周围血管等;主操作孔为第4肋间腋前线开孔3~5 cm,副操作孔为肩胛下开孔1.5 cm左右,进胸牵拉肺叶暴露术野,从主操作孔将超声刀伸入胸腔,按规范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②统计淋巴结切除总数、纵膈淋巴结切除总数;③检测术前、术后4周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1,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均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④不良反应:记录术后4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漏气、心律失常、切口感染等。⑤随访情况:随访方式为电话及门诊检查,复查标准严格遵医嘱和NSCLC术后复查标准进行,随访时间按照第1年3个月随访一次、第2年开始6个月随访1次,随访缺失事件为失访、拒绝随访、中途退出或死于与NSCLC无关的其他疾病或意外的病例,随访开始时间为纳入本研究当日,随访结束时间为患者因肿瘤复发、转移或肿瘤相关并发症而死亡或纳入本研究36个月止;统计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 OS)和无瘤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效果

手术时间98~ 299 min,平均(187.63±66.48)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76.32±22.44)ml;引流管放置时间2~7 d,平均(4.36±1.08)d;胸腔引流量300~800 ml,平均(679.23±105.47)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76±1.30)d。淋巴结切除总数5~26个,平均(12.47±2.79)个;纵膈淋巴结切除总数4~15个,平均(9.41±3.47)个。术中所有患者未进行中转开腹或增加辅助切口。

2.2 肺功能指标

术后1、2周,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低于术前(P<0.05);术后4周,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后4周内,共发生1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切口感染共3例不良反应,无肺漏气、心律失常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率4.76%。

2.4 随访与预后

63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20个月失访,1例于术后23个月拒绝随访,排除上述2例病例,最终获得61例患者的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成功率96.83%。

61例患者中共14例死亡,累计死亡率22.95%,累计OS 77.05%,无瘤生存率68.85%(42/61);总平均生存时间为42.02个月,95%CI(25.47, 53.05)个月。

2.5 单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吸烟史、FVC、FEV1、PEF的NSCLC患者36个月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指数、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36个月OS的影响患者因素(P<0.05),见表2。

1.00.80.60.40.20.0累积生存函数102030400生存时间(月)

表2 NSCLC患者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术后36个月OS降低的危险因素,其中体质指数是影响患者术后36个月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NSCLC患者生存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NSCLC的首选方法,常规肺部手术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较大,表现为术后短时间内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异常改变。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术对保留更多的正常肺组织,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长期生存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肺段切除术较肺叶切除术具有更明显的保护肺功能的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肺段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可恢复到术前水平[7]。既往报道显示,年龄较大、肺功能较差而无法耐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具有肺段切除术适应证,且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较低[8-9]。肺段切除手术可直接切除瘤体组织,尽可能地保留更多的正常肺组织,恢复更快,预后佳[10]。

本研究采用了双孔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结果显示,术后2周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恢复,术后4周肺功能已恢复到术前;3例年龄较大(年龄>65岁)且无法耐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也能顺利完成肺段切除手术,恢复良好,术后5 d顺利出院。

既往报道显示,年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11];本研究中,年龄、体质指数、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36个月OS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与既往报道结果基本符合[12]。随着年龄增长生存率更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常罹患多种疾病,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应激抵御能力减弱;二是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对疾病接受能力较慢,对术后定期随访和治疗往往不重视;三是随着年龄增长体质指数呈降低趋势,过低的体质指数可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5.23岁、体质指数≤16.20 kg/m2是术后患者OS降低的高危因素,进一步说明年龄和体质指数均可影响患者送生存率。目前普遍认为,NSCLC病情进展和死亡与肿瘤侵犯、肿瘤位置、肿瘤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4-5]。临床分期较晚、病理分期较高的患者,肿瘤直径大、侵袭范围广,肺段切除术对大直径肿瘤的清除能力弱,术后由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影响生存和预后。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可迅速恢复术后肺功能指标,3年生存率高;年龄、体质指数、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应对高危因素患者加强关注,以期最大限度提高其生存率。

猜你喜欢

胸腔镜生存率淋巴结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5年生存率』啥意思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