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2021-10-14李友东
◆摘 要:加强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是新时期初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其法律素养的主要阵地,这些情况意味着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法律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道德和法治观念下加强初中生的法律素养,提高道德和法治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和法治;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本身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法律知识的质量、法律的遵守和法律的适用,在道德和法治的框架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的效益,利用道德与法治的地位,对中学生进行法律培训,增强中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道德与法治的发展。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存在问题
1.1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不足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甚至有许多案件属于团伙案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青少年犯罪发生的原因确实也反映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缺失。
1.2忽视其法律素养培养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最重要的德育措施,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强调入学率过高,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对初中生法律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还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水平,一些初中生为了继续学习,学习法律知识,以应对道德与法治的考试,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法律能力。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原因
2.1学生的原因
雖然很多初中生背诵书本上的法律知识,也开始了解法律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犯罪案件,这并不是因为初中生没有学法律,由于专业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基本上是学习法律知识,法律知识只是一种道德和法治。道德与法治是高考科目,但分数比例不高,道德与法治的地位不够高,初中德育与法治学习在思想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2.2社会方面
在外来文化不断传播和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许多负面思想开始影响初中生。可能会对初中生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影响,不利于初中生的发展和成长。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策略
3.1整合教材培养初中生法律能力
在道德和法治的框架内,我们应该加强中学的法律能力。教师应注意教材的充分开发。其实,教材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材,学习《基本法》是初中生提高法律能力最基本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的框架内,最重要的法律基础是七年级二年级进入法治世界的统一,这个单元让中学生学习一些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尝试,使中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什么是“生活需要规律”、“规律伴随我们”,教师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考查。通过教材的教学,使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的重要性和法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2通过个案教学,增强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的背景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将一些实践案例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使初中生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社会和国家都可以认识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也有利于法律能力的培养,以经典案例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在这些案例中,初中生将积累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加强法治建设,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生的案例。以初中生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分析真实案例,发现问题,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如老师学习《律师证》时,提出了“四弱死”的案例其中有4名儿童因近年来的一些违法行为而死亡,并向初中生表明,如果没有法律保护,违法行为就无法震慑和制止。社会将陷入混乱,生活秩序将被扰乱,所有人的生命和财产将得不到保障。因此,法律的存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
3.3活动训练
为了让中学生了解法律,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教师通过课堂模拟审判和表演,使初中生充分认识到法律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些途径可以使课程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应该通过活动来保证法律意识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使高中生能够学习法律。
3.4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比,法律知识更具现实性。教科书通常抽象地描述什么是难以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但在生活中却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学生理解规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时,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讲解相关的专业词汇,保证讲解的通俗易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而必须把学生的生活与法律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充分利用法律知识,逐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考虑到“秩序与规则”的教学,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个社会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这种隐喻方式可以缩短学生与法律的距离,直观地向学生传达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作用。社会上的法律就像课堂规则一样,学生的喧哗声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殴打甚至伤害周围的人,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例子,让学生明白规则的真正作用不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统一人的行为,保护所有人的利益。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想象没有规则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可以随意换位。学生之间的不满意比较多,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同,通过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秩序和规则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缩小学生权利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仍然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仍然困难。然而,通过生活实例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管理规则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3.5鼓励学生探索法律实例,保持法律意识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负责引导,教师应采用倒排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地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有效维护学生的法律意识。
3.6限制和规范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行为
以初中德育与法制教育中的“权在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现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闻,并将其与课堂上所学的法律知识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收集的法律历史,让其他学生分析自己的故事。结合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讨论新闻中的基本法律知识,一些学生会发现校园暴力的法律新闻,这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学生通过对新闻的分析,逐步对《青少年保护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了解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类违法行为,在寻找例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堂上的知识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通过分析相关事件,有效复习课堂上的知识点,通过反复实践,实现法律意识的培养。
3.7多媒体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会厌倦一些文字性的叙述,难以理解法律知识中较深的词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冲突心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各种形式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青年责任”教学为例,我们可以根据学龄期特点,以新闻为主要形式,通过播放新闻视频,播放相应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倾听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传递年轻人应该对学生承担的责任和方式,然后以初中“中国梦”教学为例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教师可以找到符合中国发展进程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主题视频的同时感受爱国情怀,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公民规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尊重法律法规,愿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态度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健康成长,从而促进整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青少年的培养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的培养。学生只有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光。同时,它也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既要约束人们的行为,又要保护人们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黄伟珠.社会参与助力成长——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0(14):54-55.
[2]闫燕妮.巧用案例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2020(11):39.
[3]王宏建,杨伟东.加强学段教学衔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导向谈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71-73.
[4]潘建忠.用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1):30-31.
作者简介
李友东(1975-),男,瑶族,广西富川县,大专,现有职称:中级,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