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

2021-10-14伍俊晖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循环职业教育

[摘要]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发展不平衡、“引进来”提质不高、“走出去”影响不够等诸多困境,文章以“双高”院校国际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三共”引进、“三联”走出、“三推”提升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即通过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整合引进资源,夯实国内循环;通过联动多方主体畅通资源融合、联接引培方式培育国际师资、联合培养模式养成“双技”人才,鼓励“走出”国门,畅通国际循环;通过推行职教海外办学新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畅通、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服务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实现内外融合,以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强国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双循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作者简介]伍俊晖(1983- ),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湖南  长沙  4102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湖南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创新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SP21YBZ034)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9-0048-0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环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适时提出,不但赋予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新的使命,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畅通职业教育“引进来”内循环、“走出去”外循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支撑中国制造走向强国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十分重要。

一、双循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生成逻辑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挑战

2020年3月,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各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边境控制和人员隔离措施,跨国人员往来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国际学生的流动受到极大的影响,国际合作和交流按下了暂停键。“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等重大任务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教育国际化早已内化为我国各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战略路径,而职业教育国际化也早已列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总体方案中,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后疫情时代,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高职院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使命,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场域的“边缘”走向“中心”的重要保障。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大循环并非单循环,不是封闭的、孤立运行的国内循环,也不是弱化国际循环。双循环是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际经济大循环为补充的发展战略,强调自身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水平和层次参与国际循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刻把握高效的内循环、方向明确的外循环和内外互进且有差异的双循环,立足自身教育类型特色及专业群优势,探索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高水平发展的路径,更深层次地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

从2017—2020年连续四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布的“年度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数据来看各高职院校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成果,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省份分布如表1所示。

1.职业教育国际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分布来看,国际影响力50强的高职院校近50%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可见,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占有绝对优势,这也说明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意识强,中西部地区较弱,反映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分布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区域差距大。

2.职业教育国际化院校发展不平衡。从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上榜次数来看,4年4次登上榜单的院校22所,其中,江苏10所,浙江6所。4年3次登上榜单的院校是29所,其中江苏7所,山东4所。可见,国际化程度高的院校集中在少数最先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高职院校,说明职业教育国际化院校发展上是不平衡的。

3.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发展不平衡。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意识不断提高。从对国际影响力50强上榜的部分高职院校参加国际化活动的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但开展国际合作的项目数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可持续性较差,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高水平发展。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引进来”提质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经历了“80年代试点的德国‘双元制、90年代引进的北美CBE课程,21世纪10年代引入的澳大利亚‘培训包以及正在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四个阶段”①。职业教育的“引进來”包括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课程建设标准、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师资和学术交流等。这些职业教育经验与成果的引进,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夯实了基础,是职业院校开阔教育国际化视野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引进来”资源对接层次受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不足,“引进来”到“本土化”转换不顺畅,通过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质量不高。

1.国际化教育资源“引进来”对接受限。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引进来”的“合作对象以社区学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文理与技术学院等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校为主,限制了优质资源引进工作的质量提升”②。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例,当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3+0”等模式,与境外同层次的专科院校对接,外方学校认可学生高职教育的学分,采用“3+1”“2+2”等模式,招收学生继续在境外进行本科学历提升,教学融合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不多,优质资源引进有限。

2.国际化交流合作“引进来”效果不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项目大多局限于表面交流活动上,引进课程开发、技术交流层次较低。受语言、国际课程标准的影响,师生交流、访学培训开展国际化学习与交流的能力有限,高职院校“引进来”落地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跨国流动与交流急剧下降,各国信息化融通不畅,线上国际交流与合作效果不佳。

3.国际化师资队伍“引进来”建设缓慢。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契合“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前提条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引进及培养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师资时,在岗位设置、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内涵建设不足,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外语水平有限,国际流动与学习交流程度不深,对于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不能充分实现自我转化,适用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缓慢。

4.国际化人才培养“引进来”衔接不畅。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评价模式和教学模式等具体内容。因对比研究和学习实践能力不够、课程本土化程度不高、课程理念沟通不畅、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等,致使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衔接不畅。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走出去”影响力不够

当前,分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及成功经验给世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天津泰国“鲁班工坊”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个“走出去”的中国职教品牌,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重要载体。然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还存在境外办学“走出去”步伐不大、多主体协同“走出去”机制受限、国际服务“走出去”可持续发展受阻等问题。

1.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走出去”步伐不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境外实体办学机构的高职院校总数为43所,在全国高职院校1423总数中占比仅为3.02%。从地域分布来看,拥有海外分校的职业院校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经济文化和教育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从合作对象来看,海外分校合作方国家主要在泰国、柬埔寨、赞比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泰国海外分校14所,柬埔寨7所,赞比亚4所。由此可见,境外实体办学机构多在经济欠发达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境外办学“走出去”建设步伐不大。

2.职业教育多主体协同“走出去”机制受限。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主体一般为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然而,政府为主体“走出去”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但规模推广难度大;企业为主体“走出去”产教协同优势明显,发展动力强劲,但尚未建立健全协同“走出去”的机制;高职院校“走出去”涵盖文化传输及优势专业,有较强灵活性,但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对输入国的教育体制、市场需求和法律框架研究不深入。当前,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政府、企业、学校协同联合机制受限。

3.职业教育国际服务“走出去”可持续发展受阻。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主要實践形式是派遣职教教师、培训当地教师和企业员工、援建职业学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但选派教师困难、来华留学专业匹配受限、具有国际交流沟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致使国际服务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三、双循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重构

笔者以“双高”院校国际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东部、中部、南部选取3所“双高”院校,从现实需求与当前困境出发,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形成了“三共”引进、“三联”走出、“三推”提升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见图1)。

(一)整合引进资源,夯实国内循环

1.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各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作为国际化发展的出发点,对接产业发展,形成以策略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以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国际化布局”③,积极抓住双循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各高职院校要加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学术研讨、政策分享、信息交流,共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2.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高职院校要不断内化引进的国外优质资源、体系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以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势产业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开发线上专业和课程,用“互联网+教育”统筹规划和推进基于在线教育的专业标准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国外资源的“本土化”转化率。

3.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各高职院校要通过“职业院校联盟”平台,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开展国际资源的对话与沟通,分享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管理理念、质量标准、信息化教学技术,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专项研究。疫情以来,在线教育保障了国际学生在无法返校的情况下仍能继续学业,保持学习进度,与教师开展课堂互动。中国“慕课”(MOOC)平台作为疫情期间世界范围内可免费获取的学习应用程序和平台,汇聚国际教学资源,这种在线课程的共享是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融合的一大途径。

(二)鼓励“走出”国门,畅通国际循环

1.联动多方主体,畅通资源融合。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高职教育“走出去”的项目多由政府、院校和企业一家单独或多家联合发起,如天津市教委统筹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泰国、印尼等国设立的“鲁班工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协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走出去”的职教品牌,融合了国内优质的院校资源、企业资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职教方案、中国职教智慧,实现了国内国际职业教育高质量大融合。

2.联接引培方式,培育国际师资。要加大具有国际教学能力的师资引进,扩充职业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加强本校骨干教师的培育,筛选国外先进资源线上线下教育培训项目,夯实海外教师语言、专业教学能力,储备具有国际化教学资质的骨干教师人才库,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3.联合培养模式,养成“双技”人才。“双高”院校要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术技能人才海外专业匹配度,调整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将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技能培训不断优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夯实高等职业院校人才“走出去”的路径。

(三)提升国际影响,实现内外融合

1.推行职教海外办学新模式。各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面向海外职业教育服务形式,依托中资海外企业,开拓“产业先行+语言+技能+职业教育”的海外办学新模式,推行服务区域企业“走出去”的具有本土产业特色的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品牌。一是充分夯实师资资源,丰富课程资源,为本土急需开拓海外市场的“走出去”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和技术指导,形成“产教联盟”合力,共享“联盟企业”的产业资源,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适合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的“鲁班工坊”,拓展和境外高校的深度合作,从而形成融学历教育、语言教学和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海外办学模式。

2.推进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畅通。培养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国际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做到中外融合,对标国际标准,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吸收能力,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力,构建懂专业知识、懂技能操作、懂国际专业标准、懂外语文化的“四懂”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畅通。

3.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服务水平。高职院校要凝练高水平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以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依托优质的外向型企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海外培训基地,培养本土企业需要的海外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从技术技能影响到文化交流影响,增进文化互融,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服务水平发展。

[注释]

①李瑞.从“本土化”到“国际化”:中国职教“走出去”实践与策略研究[D/OL].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2021-05-0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

name=CMFD202101&filename=1020381058.nh&v=IFgTwfk4F9H

ynr1YpaDXqfFd08lGZBt5Xs4sLxAEAZrKQv6K8tahpd0LY%25m

md2FacR7it.

②李健.基于“雙高计划”的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问题与对策[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4):28.

③康卉,党杰,蒋涛.“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6):41.

[参考文献]

[1]黄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结构与基本经济条件适配性分析[J].兰州学刊,2021(2):58-71.

[2]王月会,袁媛.从国际影响力50强谈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4):104-109.

猜你喜欢

双循环职业教育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双循环”实训模式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