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2021-10-14王瑞杨桂伶王霞
王瑞 杨桂伶 王霞
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1月诊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运动康复组,各3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运动康复组行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运动康复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行运动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护理;心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是好发于老年群体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四肢乏力和体液潴留等[1]。该疾病病程长,易复发,临床在治疗中需加强护理干预才能确保其治疗效果,但常规的护理效果欠佳,往往忽略了对患者心功能的康复锻炼,而运动康复护理对提升患者心功能有着重要作用[2]。为此,本研究特就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2021年1月诊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运动康复组各32例。常规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2~78岁,平均(69.5±4.1)岁;病程1~8年,平均(3.6±1.4)年。运动康复組男19例,女13例;年龄62~79岁,平均(70.0±4.3)岁;病程1~8年,平均(3.5±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即病情监测及用药、饮食、健康指导等。运动康复组行在此基础上行运动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制定运动康复计划。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程、既往病史等相关情况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运动康复护理措施。(2)入院初期护理。入院初期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教会其自我翻身方法,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平起身运动、屈曲四肢和弯腰等运动。(2)入院7 d后护理。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如床前定时站立、绕床移步、床前活动颈部及肩膀等运动;指导进行床前坐姿进食;随后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增加运动方式,如步行、爬楼梯等,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3)个体化运动。对心功能Ⅰ级者不实施特殊护理;指导心功能Ⅱ级者每日于室内步行1~2次,步行距离为500 m/次;指导心功能Ⅲ级者每日进行3~5次的床前站立或移步,运动时间为5~10 min/次;指导心功能Ⅳ级者在无气促症状时进行上抬腿或抬臀运动。(4)家属指导。指导家属积极陪同患者进行运动康复锻炼,对相关运动知识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以及明白运动康复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护理后两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参照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价:量表总分60分,包含12项,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运动康复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各类老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就是其中之一。该疾病不仅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前临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实施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患者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此时为促进其心泵功能恢复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但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显然已难以达到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提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合了运动康复护理理念,结果显示:运动康复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运动康复护理对提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通过科学、系统及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护理可促进鸢尾素释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活性氧释放量,抑制心肌组织解偶联蛋白-2过度表达,进而抑制线粒体游离脂肪酸转运,防止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行运动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可行性较高。
参考文献
[1]林薇,林桂花,朱玲玲.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生命质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