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冥想对中医院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基于某三甲中医院医务人员问卷主观量表的调查研究
2021-10-14谭奚扬谈欣怡秦若琰陈晓云
谭奚扬,谈欣怡,秦若琰,陈晓云**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 200032,haijoeng_taam@163.com;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2)
焦虑、抑郁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绪状态,焦虑情绪在《神经精神病学词典中》[1]被描述为患者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出现坐立不安、搓手顿足,精神也十分紧张的状态;而抑郁情绪在《医学人文科学词汇精解》[2]中被释义为:心情不悦、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感觉不良、自我评价降低、生活兴趣不高的情绪表现。长时间超过正常范围的情绪波动会影响身心的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受时间和身体机能的限制,为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人们开始关注各类非药物减压疗法,如太极拳、长跑、游泳等运动。而医务工作者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夜班等不规律生活导致身心疲乏,更需要非药物减压干预。以往的许多研究对中国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然而,鲜有对于中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本文着重对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中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探讨中医冥想对于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上海市某中医院(以下称“本院”)通过不断挖掘,发现中医冥想练习可以缓解身心疲劳及情绪问题,通过组织训练并不断尝试练习,以达到放松身体、减少压力与舒缓不良情绪的目的。中医冥想是基于中医脏腑理论指导下的冥想练习,可以作为自我中医减压疗法中的常用方法,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本调查通过测量中医院医务人员应用中医冥想训练后的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以研究冥想训练对中医院医务人员身心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希望推广中医冥想,缓解人们的压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上海市某中医院,该机构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在该医院使用公开广告招募的方法,共招募175名医务人员,对其知情同意后发放电子调查问卷,问卷指导语中强调回答问题的真实性。本调查按工种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医生、护士、医学管理者、后勤和护工等4类,基本涵盖了医疗机构各群体分布特性。
1.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工种、工龄以及经过中医冥想练习的总时长。
焦虑症状,采用William于1971年所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3](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本量表由20个条目构成,根据最近1周的感受每个条目分4级评定(1~4分):1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相当多的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将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累积各条目分为SAS总粗分,总粗分×1.25为SAS标准分。
抑郁症状,采用William于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4](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本量表由20个条目构成,根据最近1周的感受每个条目分4级评定(1~4分):1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相当多的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将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累积各条目分为SDS总粗分,总粗分×1.25为SDS标准分。
按照两个量表的评分标准,分别求得SDS和SAS的20个项目的总积分和标准分。标准分<50者为无抑郁和焦虑,标准分≥50者为抑郁和焦虑。其中50~59为轻度抑郁和焦虑,60~69为中度抑郁和焦虑,≥70为重度抑郁和焦虑。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总样本量165名人员中,男性25人,女性140人;年龄区间在18~58岁;医生39人,护士20人,医学管理者56人,后勤和护工50人;中医冥想的练习总时长少于1个月或者是为经过训练的人员,有118名,占71.6%;其中练习总时长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人员分别占4.8%(8/165)、7.3%(12/165)、4.8%(8/165)和11.5%(19/165)。具体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表(n=165)
2.2 中医院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情况
我国常模是由张明圆[5]、王春芳等[6]采用William所编制的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在我国多中心开展的一项对正常人这一群体的情绪普查,SDS的样本量在1340人,SAS的样本量为1158人,该调查代表性广泛,所得分数信度较高,目前已在各类人员情绪调查研究中,作为正常对照广泛应用,故此次本研究与该常模作比较。
在165名医务人员中,SAS粗分均值为(33.93±6.60)分,得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显示的国内正常人群[5](29.8±10.1)分;SDS粗分均值为(36.79±9.73)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显示的国内正常人群[6](33.46±8.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中医院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得分均值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
2.3 不同的冥想时长对中医院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的影响
通过中医冥想训练可调节练习者气机,起到舒缓减压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总计的连续冥想练习少于1个月的为无效冥想练习,故将冥想有效练习与无效冥想练习进行比较,可从SAS与SDS的粗分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经过有效冥想练习的医务人员其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况显著低于未经有效冥想练习的医务人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医务人员练习冥想的时长对于抑郁情绪短期内改善欠佳,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中医医务人员练习冥想时长对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情况分)
2.4 Logistics回归分析医护人员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
分别以SAS总分与SDS总分为因变量(Y),将性别、年龄、工种、工龄等因素为自变量(X),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10,变量剔除标准为0.15,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工种、工龄因素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增加无显著相关性(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中医医护人员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2.5 本院及有效冥想练习人员与西医院的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本院的焦虑、抑郁得分均值显著低于赵艾君等[7]、范鑫等[8]、陈策等[9]在西医院对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P<0.05),由此可见,中医院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西医院。具体见表5。
表5 本中心与西医院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3 讨论
中医冥想是结合中医脏腑、气血理论形成的养生调息方式,并参考近年来国际上形成的规范标准化的“正念冥想”方式,总结形成具有中医特色和理论指导的冥想养生方式。
在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来自中医院,研究组将数据与西医院[7-9]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高于普通人群,其原因主要由于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因工作的特殊性,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常态[10],同时承受着严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11],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工作强度高,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这都是导致医务人员的消极情绪远高于正常群体的原因;长期工作压力大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工作热情与积极性[12]。医务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易产生职业倦怠,即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种状态对建设一个良好的医患诊疗环境是不利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中的这一高压群体,以某种方便、可行的方式进行干预,纠正其不良情绪。其中,中医冥想不失为一种自我调节、有效而无不良反应的措施。
经过有效中医冥想练习的47名医务人员中,其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0.6%与40.4%,而在未进行冥想练习或练习时长不足的118名医务工作者中,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2.9%与44.7%,两组SAS的得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DS的得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抑郁的改善需要更长时间的调节,探索配合其他措施的辅助,因本研究受限于样本容量,且练习总时长不足,导致该训练对于中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抑郁情绪的疏解欠佳,焦虑情绪的改善明显,对于存在抑郁情绪的中医医务工作者,建议在中医冥想的练习中,可适当缩减单次冥想的练习时间,但需持之以恒,勤加练习,从而使身心受益。
在社会压力普遍增加的当下,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慌、抑郁等负面情绪或多或少在人群中已存在,对这些消极情绪进行干预已迫在眉睫。普通群众可自行在采用中医冥想疗法进行冥想训练,从而达到调畅气机,舒缓减压、缓解情绪的作用。中医冥想疗法具有其独特的贡献:未病强身,阴阳自衡;欲病健体,舒畅气机;已病扶正,抗邪外出。中医冥想是让练习者执持着心中的正气,使身心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中医冥想的理论基础。其主要作用便是通过调节情态,疏肝理气、补肺健脾,调达身心,激发体内肺卫之气,从而抗邪外出。训练时以抒情的背景音乐和绵柔的语调引导练习者,引上焦肺中清气,调中焦脾胃水谷之气,汇下焦肾中元气,统摄呼吸,吐故纳新。应用中医冥想疗法,可助练习者疏泄情绪,调畅气机,寻求自我身心平衡,以达调节情绪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院医护人员在应用中医冥想疗法后,他们的焦虑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对在其他高强度工作导致焦虑状态的群众中推广中医冥想练习亦具有借鉴意义。因而,进行完备的中医冥想培训后的定期操练,有望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本研究组今后将扩大研究对象,进一步对冥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