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21-10-14汪丽娜范亚慧吕嘉欣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卷新冠肺炎

刘 曦,汪丽娜,范亚慧,吕嘉欣,马 乐,李 宁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liuxi_dsa@163.com;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6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新冠疫情给世界人民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我国不同地区群众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情绪情感较为丰富,心理调节能力和复杂压力事件的应对能力尚处于未成熟阶段,是国家心理健康的重点关注对象[4]。一方面,疫情期间,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极易受到影响[5];另一方面,各地高校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均推迟开学时间,以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学生需要快速适应全面的线上教学状态。因此,面对新冠疫情的突发性和不可测性,大学生极易产生应激、恐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6]。此外,多项研究[7-8]表明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改变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与抑郁情绪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焦虑抑郁状态与大学生生活习惯改变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冠疫情期间开展大学生防疫工作及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省高校16~25岁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在线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匿名调查。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841份,有效率为99.7%,其中男生773(42.0%)名;医学生1388(75.4%)名;城市家庭者1163(63.2%)名;平均年龄(20.42±1.70)岁。本研究通过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同意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在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自行设计电子问卷,本次问卷为匿名调查,研究员对调查者填写内容绝对保密。问卷前言告知被调查者本次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相同IP地址仅允许作答一次,完整填写相应题目后方能提交。调查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逐一核查,剔除基本信息不全等无效问卷,确保问卷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1.3 调查工具

自编问卷内容由四部分组成:①一般资料及新冠疫情相关认知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对新冠疫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新冠疫情发展与控制的相关态度与信念等。该调查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744。②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 disorder questionnaire,GAD-7),用于判断过去两周的焦虑状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9],是国际公认的筛查和鉴别广泛性焦虑症可能病例的有效工具。该量表由七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四级评分法,分别是完全不会、好几天、一半以上的天数和几乎每天。各条目得分相加为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国内通常采用5分诊断标准:6~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21分为重度焦虑。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1。③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符合国际目前通行的抑郁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对抑郁症状的变化反应敏感[10],可用以衡量过去两周内的抑郁症状。量表共九个条目,采用四级计分,响应尺度与GAD-7量表相同,按照各条目总分分为五组,0~4分、5~9分、10~14分、15~19分与20~27分分别对应无、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抑郁。本项研究中PHQ-9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0。④生活节律调查表,包括大学生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工作学习状况及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惯的变化,该调查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748。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大学生焦虑及抑郁状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新冠肺炎流行早期,大学生GAD-7、PHQ-9 评分分别为(1.91±3.40)和(3.07±4.31)。370例(17.4%)大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其中239例轻度焦虑、65例中度焦虑、16例重度焦虑;497(27.0%)例大学生表现出抑郁反应,其中分别有轻、中、重度抑郁学生346例、144例、7例。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抑郁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大学生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数较多,焦虑状态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专业(是否医学生)及家庭所在地(农村/城镇)的被调查者在焦虑及抑郁状态上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情况比较

2.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的单因素分析

对可能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认为自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抵抗力”“认为自己、家人及同一小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新冠肺炎对情绪的影响程度”“每日浏览或观看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长”“认为新冠肺炎的流行很难控制及对我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总体态度”均与GAD-7和PHQ-9得分正相关(P<0.05),具体见表2。

表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现状的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2.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的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焦虑和抑郁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均与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认为自己、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认为感染新冠肺炎对情绪的影响程度及每日浏览或观看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长正相关(P<0. 05),其中“认为自己、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对大学生焦虑的正面影响较大;“认为感染新冠肺炎对身体造成的严重程度”和“认为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对大学生抑郁的正面影响较大。此外,抑郁状态评分与认为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呈负相关,其β值(95%CI)为-0.94(-1.88,-0.01);与认为新冠肺炎的流行很难控制呈正相关,其β值(95%CI)为0.78(0.29,1.27)。具体见表3。

表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现状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4 是否焦虑/抑郁与生活习惯改变因素的Spearman相关分析

分别以是否焦虑及抑郁为自变量,以是否比平时吃得更多、作息是否更规律、吃饭是否更规律、早上起床时间与上床睡觉时间更规律为因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焦虑和是否抑郁与作息、吃饭、晨起及上床睡觉是否更规律呈负相关(P<0.05)。具本见表4。

表4 焦虑、抑郁状态与生活习惯方式变化的Spearman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抑郁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新冠疫情早期流行期间陕西省大学生群体存在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情况为17.4%和27.0%,高于疫情期间湖北省非武汉地区居民的焦虑(13.66%)和抑郁(26.29%)情况[11],本调查结果与黄悦琴等[12]在2003年“非典”期间对北京市三所高校生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极强、涉及面广和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且尚无特异性的针对性治疗手段,随着新冠疫情的进展,焦虑、恐慌等精神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返校存在人群集中、局部密集和流动频繁的现象,严格的隔离措施不仅导致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对学业进度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容易产生恐慌心理,担心自己和家人感染新冠肺炎,从而滋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反应。

3.2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女生较男生更容易罹患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13]。边慧冕等[14]对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大学生情绪分析发现,大学生中女生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高于男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女性自身的情感特质有关,女性相对于男性更为感性和情绪化,心思细腻敏感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女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社会应激反应而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15]。这种焦虑抑郁易感性还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16]。这提示女生较男生在心理变化上可能更易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倾向,高校负责心理辅导相关内容的老师应更多关注女生的心理动态变化,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保持双向的交流沟通,确保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危机心理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新冠肺炎及感染新冠肺炎后对情绪造成不良反应者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本次调查正处于新冠疫情的暴发期,全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增加使公众感到不安。已有研究表明,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越高,越容易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及健康行为,增加对新冠疫情防控的自信而减少不良情绪反应[17]。新冠疫情期间存在信息过载和谣言传播现象,使大学生在缺乏对新冠肺炎认知的基础上增加额外心理负担,进而产生抑郁情绪。这提示高校及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加强对公众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有效预防措施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新冠疫情;同时开设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其正确认识情绪反应,掌握心理调适技能,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

居家隔离期,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其日常学习生活及休闲娱乐主要以互联网为中介进行。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浏览或观看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时长与焦虑状态评分及抑郁状态评分呈正相关。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各类谣言难以得到及时地澄清,在新冠疫情早期可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是负面情绪。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及高校可通过官方平台及时公开疫情的相关信息,信息的真实可靠可以帮助在互联网活跃的大学生群体获得相对的安全感,有利于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压力而助于心理健康[18]。

3.3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研究表明,生活节律包括睡眠等基础节律是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表现[19]。本研究还发现心理问题与规律的生活习惯呈负相关,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大学生在饮食睡眠等方面的生活习惯更不规律,这与姜丽萍等[8]、石倩倩[9]研究结果相似。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对自己及环境产生清晰的认知,合理安排应有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并有效实行,焦虑或抑郁感的增加均可能对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等行为产生影响,影响身心健康。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规律的生活可以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缓解不良情绪,这提示大学生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时更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规律学习、睡眠、饮食及运动[20]。

4 研究局限性和总结

尽管本研究在网络平台调查中已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但仍存在以下缺陷:研究数据为横断面资料,焦虑抑郁状态与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和态度,以及与生活规律改变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难以判定,因果关系有待论证,仅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研究涉及的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评估来自于研究对象的自我报告,可能存在报告偏倚;此外,心理健康水平还与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等方面密切相关[21],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体验与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程度相关,包括认为自己和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感染新冠肺炎对情绪的影响程度及每日浏览或观看有关新冠肺炎的时长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影响大学生生活习惯的改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时期,高校与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视,积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行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引导高校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问卷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