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精准化培训对ICU患者家属焦虑的影响*
2021-10-14李红玲贺晓星郭莉娜周美美王小闯
王 利,王 英,李红玲,贺晓星,安 珊,郭莉娜,周美美,刘 洁,刘 洋,王小闯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重症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04, 692748659@qq.com)
ICU患者病情危重,生命随时处于危险状态,在治疗期间,家属对疾病的担心产生较多的负性情绪,研究表明,大约25%~50%的 ICU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普遍高于一般人群[1-3]。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部分医院的ICU都采取了停止探视的防控措施,加剧了家属的焦虑情绪。同时,家属对疫情进展、防护及疫情可能对患病亲人病情影响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增加,而家属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治疗过程及患者的转归产生影响。钟南山院士认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疫情期间,有多个报道公众因使用酒精消毒不当造成着火烧伤身体的;有未感染新冠病毒却自行购买并过量服用药物,出现心律失常被送入ICU的;更有人盲目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甚至出现“抢购双黄莲蓉月饼”的现象,诸如此类新闻屡见不鲜,反映出部分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缺失。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充分发挥科普力量,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为了解ICU患者家属在疫情期间的认知及情绪状态,准确查找问题,发挥好医务人员向公众普及疫情防控科普知识的作用,笔者通过实施精准化培训,研究其对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2—9月西安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ICU住院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配合;②为住院患者亲属。排除标准:①非亲属等人员(如雇工、朋友等);②不愿参加调查、培训者;③无智能手机者。
1.2 方法
①研究工具。调查组根据2020年2月12日中国政府网联合“健康中国”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库”中的相关内容,筛选疫情期间公众应掌握的重要内容,如:居家每日通风次数,每天回家是否需对外套、手机等物品进行消杀,触摸公共区域物品后是否需洗手,公共场合排队时与他人间隔距离,六步洗手法的正确操作,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等防控措施20条;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中有关睡眠/情绪的内容以及与ICU患者相关性设计问题9条,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家属一般资料调查表;新冠肺炎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新冠肺炎的正确防护措施等);患者与家属的关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家属焦虑自评量表。
②研究方法。2020年2月共发放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100%。回收试卷后,进行整理分析,梳理出ICU患者家属防控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了解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反应。针对问题,项目组成员于2020年2月底制作完成科普小视频及讲授内容。由项目组护士于2020年3-8月对ICU住院患者家属进行精准化培训:患者入科后首先针对新冠疫情现状及家属个人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进行简单介绍交流,填写调查问卷,针对其错误或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指导;每日巡查病区外家属公共防护情况的落实,督促指导正确执行各项防控措施;每月召开小范围讲座1~2次,详细讲解消毒隔离、感染控制、营养等方面知识;其间间断发放各种宣传册、考察手卫生、口罩的正确佩戴等。2020年9月再次对ICU家属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8%,整理信息,总结数据。
③质量控制。研究中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均进行严格统一防控知识及问卷调查培训,问卷填写方式采用网络答题,患者家属扫描二维码即可填写,减少了人员及物品的接触。
④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变量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ICU患者家属一般情况
ICU患者家属在前期及后期调查中年龄、性别、学历、与住院患者间的关系、是否经常更换陪人方面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患者家属一般情况[n(%)]
2.2 精准化培训对患者家属新冠知识了解程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精准化培训,除了“您是否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个人防护知识、您是否了解六步洗手法的正确操作、您是否了解触摸公共区域物品后需洗手”3条调查项目在培训前后无明显差异,其余条目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患者家属新冠知识了解程度的影响[n(%)]
续表
续表
2.3 精准化培训对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影响
通过培训,除了“您是否相信患者会治愈成功”调查项目在培训前后无明显差异,情绪低落、沮丧绝望、入睡困难、无法静坐等焦虑情绪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患者家属焦虑状况[n(%)]
续表
3 讨论
3.1 精准培训有助于提高ICU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
调查显示,经过全市多家医院ICU护理人员及家属参与,本调查组顺利完成预定目标,有效缓解家属群体对疫情的恐慌情绪,及时补充了ICU患者家属防控知识的不足,所有在院ICU患者家属防护措施掌握有很大提升,家属没有因担心患者病情而情绪低落,且感到沮丧或绝望的人群由前期的19.7%上升至81.7%;调查前期因担心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入睡困难的人由31.6%下降至4.9%;因担心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焦虑不安的人员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14.5%~4.9%);担心疫情对医务人员数量的减少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明显好转(P<0.001);难以放松、无法静坐、悲观绝望等表现在后期调查中也显著改善,培训措施对促进ICU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与杨志萍等撰写的《普及科学知识 防控信息流行病》的结论一致[4]。疫情不仅给人们带来生命安全的威胁,伴发的还有巨大的心理冲击。随着疫情的变化,人们表现出的焦虑、恐慌、愤怒、无助等负面情绪水平升高[5],尤其是ICU患者家属这一特殊人群,照顾好他(她)们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也是保障ICU住院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有研究显示[6]:及时传播科学信息可以有效稳定人群情绪。
3.2 以信息需求为切入点,提升了ICU患者家属疫情防控知识及技能
研究显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根据事件进展及民众需求制作宣教内容[7-8]。经过调查,笔者了解到西安市范围内ICU患者家属对新冠肺炎知识及防护方法的掌握程度欠佳,例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毒方法完全了解的仅有38.2%,不能用有效的方法使病毒尽快消灭,延长了病毒存在的可能;对于在公共场合须与他人间隔多远,有15.8%的人不知道,有11.2%的人不确定。如今社会人员流动频繁,尤其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存在极大的传播风险;免疫力降低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因素,但仍有18.4%的人群不认为熬夜等习惯会导致免疫力低下而更易感染。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项目组制作了多个宣传视频,完成系列科普讲座课件,在全市多家医院ICU内开展面向家属的科普宣讲、操作示范、一对一交流、视频播放等活动,发放各类资料、口罩、手部消毒剂等。围绕疫情期间公众关注的个人防护、居家消毒、心理调节、复工复产防护等内容,精准宣教,以图文、动画形式普及新冠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多项研究表明此宣教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如:正确洗手的方法;疫情期间口罩的选择;如何正确佩戴口罩;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居家隔离;症状加重时如何早就医等,这些均有效增强了ICU患者家属自我防控的能力。由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培训期间ICU患者家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毒方法、日常生活中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需要多久更换一次、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在公共场合排队时须与他人间隔多远、居家期间通风时长、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病毒潜伏期、易感人群、隔离原则及就医流程方面的了解有显著改善(P<0.001)。通过培训,对部分知识的知晓程度有所加强(P<0.05),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是否了解每天回家需对外套、手机等物品进行消杀、室内使用酒精消杀时不能采用喷洒方式,且需隔绝火源等。
3.3 防疫科普宣传是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
由此次调查可得出,面对突发疫情,公众对此疾病的传播途径完全了解的有55.9%,对个人防控知识自认为完全了解的占50.0%,对公共区域防护知识完全了解的有52.0%。与此同时,疫情来势汹汹,后果严重,对广大民众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调查显示:有83.6%的ICU患者家属对疫情高度关注,每日主动了解疫情发展变化;84.2%的ICU患者家属表现出紧张、担心;对住在ICU内的亲属是否会接触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或医务人员表示出担忧的比例分别达到62.3%和64.4%。多项调查显示,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和防护能力不足,暴露出我国日常科普教育,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教育的不足[10-12]。《人民日报》刊登《科学防治战胜疫情》一文中指出:科普有助于帮助民众克服因疫情引起的不安焦虑情绪。有研究指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好家属及重点人群的心理援助[4]。作为医务工作者,有义务让科学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使人民群众用科学态度对待疫情,掌握防治疫情的科学手段。同时,医务工作者也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力量[13]。通过调查组的工作,ICU患者家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公共区域防护知识、疫情发展情况的态度及感觉都有了明显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全员参与,联防联动,医方与患方是医患命运共同体[14]。通过前期调查,ICU患者家属这一群体有针对性的精准培训有效提高了疫情防控意识及能力,从而显著降低了该人群的焦虑紧张情绪,对于全民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心身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