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后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2021-10-13郭章杰胡静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生态文明

郭章杰 胡静静

摘  要:皖南地区凭借丰富的自然、人文和赛事资源等优势,利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契机,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产业。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疫情给其带来的困难与机遇,为后疫情时期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生态体育旅游;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3-0096-04

2009年初,安徽省体育局、旅游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强调要突出安徽的地方资源特色,促进体育和旅游共建、共兴、共赢。2014年3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纲要(2013-2020年)》(简称《纲要》)的实施,推动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持续向好发展。但是在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给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本文立足于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审视疫情给其带来的困难和机遇,针对后疫情时期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期能为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皖南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资源,旅游景区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皖南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赛事资源方面的优势,为皖南发展生态体育旅游奠定了基础[1]。皖南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体育旅游基地为龙头,以举办国内外旅游体育赛事和培育体育休闲产品为特色的生态体育旅游产业。

(一)以黄山区为旅游圈中心,带动生态体育旅游发展

在生态体育旅游开发中,黄山和太平湖两景区最为出色,也是开发较早的地区。近年来,两景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休闲健身项目、参与人数逐年增多,覆盖面越来越广。截至2018年,已经成功举办“国际山地车公开赛”和“登山大会”等20余项品牌赛事活动[2]。黄山区正在以其自然旅游的魅力,带动生态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以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为热点,推动生态体育旅游发展

把生态旅游与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相融合,已成为当前皖南的旅游热点。特色古村落在乡村旅游振兴政策的指导下,开发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越来越丰富(见表1),体现了徽风皖韵的民风、民俗和民情,推动了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三)以体育休闲健身游为重点,促进生态体育旅游发展

皖南借助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在旅游景区开发了“体育+”模式的体育休闲娱乐项目(见表2) ,例如漂流、攀岩、皮划艇等项目遍布于皖南各地[3],成为生态体育旅游的主打板块之一,满足了人们休闲健身的需求,促进了皖南生态体育旅游发展。

(四)以体育赛事为抓手,激发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多年来,皖南连续举办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竞技类和健身休闲类体育比赛(见表3),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选手和体育爱好者参与,拓宽了生态体育旅游市场。

(五)以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速生态体育旅游发展

201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纲要》,在全国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加强旅游新业态的开发(见表4)。《纲要》对皖南示范区的生态体育旅游也作出明确规划,强调要布局一些体育基地,举办国际赛事和培育体育休闲产品等。目前,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借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东风”正在加速发展。

二、疫情对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影响

(一)皖南生态体育旅游面临的困难

疫情之下,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强。许多小型体育旅游企业对疫情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缺乏应对与自救措施[4]。疫情期间,仅是给员工“放长假休息”来降低成本,处于歇业状态;没有组织员工在线培训学习,缺少拓展线上产品的业务。对于政府政策导向信息不清楚,经验欠缺。二是“互联网+”新科技应用不够。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企业在体育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开发不足,疫情期间缺少旅游场景感知化、VR技术全景游等线上产品的开发与宣传。生态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多是线下,线上与线下没有融合,影响到储客量和疫情后的“抢反弹”。

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抵抗公共卫生风险能力弱,疫情危机对其可能是一次“生死”考验,能否顶住压力,捱过“疫情寒冬”。对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提出新要求,疫情后的恢复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将迎来一场“大考”。

(二)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机遇

疫情虽然给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带来一段时间的负面效应,但是有“危”就会有“机”。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一是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的提升。疫情促使生态体育旅游业发展模式改变,满足游客需求,才能持续发展。二是人们健康和消费的理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会更加重视,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会升华,从“运动是良药”到“运动提高免疫力”健康理念的提升必然会增强人们的体育消费观,从“口罩”向健身领域拓展,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人数和消费投资都会增长。三是群众健身锻炼方式的改变。人们接种疫苗后,更多人會崇尚户外运动,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身心。更加认识到生态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的迫切性和强身健体的必要性。四是政府会完善公共管理体制,构建体育旅游产业政策体系,促使体育旅游企业规范运营。

三、疫后皖南生态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疫情之后,皖南生态体育旅游面临着诸多困难,同时也充满了机遇。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企业要寻求多方支持,形成合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政府“外力支持”,提供政策引导

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需要及时出台支持性政策与措施,缓解企业压力,引导企业发展,以解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燃眉之急”[5]。

1.完善政策体系,给予企业支持

根据防疫需要,制定皖南生态体育旅游复工后发展政策、管理法规和安全保障制度,确保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安全复工和游客的健康安全。对生态体育旅游企业减免税费;设立扶持资金,减免租金,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的支持,如体育广告赞助、体育保险、体育彩票等,推动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提振旅游消费,吸引游客“健康游”

积极倡导群众周末外出运动休闲度假,促进旅游消费。政府、当地文体局可采用5G生态体育游互动直播、媒体广告等方式来宣传皖南生态体育旅游项目;制定体育旅游景区门票减免的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参与。规范生态体育赛事的举办,让更多游客来皖南参与比赛。

3.完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配套设施

以黄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加速皖南地区城际铁路交通设施建设,增设旅游客车专线,方便游客出行。在生态体育旅游景区,投入更多休闲体育健身器材,便于游客休闲健身。

(二)企业“内力提升”,增强应对能力

除了政府扶持,更重要的是生态体育旅游企业要从自身出发增强抵抗风险危机的应对能力。

1.用好政策,增强抗风险能力

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用好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降低经营风险。做好防疫预演,面对突发危机,在资金链、物资储备等方面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疫情后,要主动升级危机管理,增强抗风险应对能力。

2.修炼内功,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组织员工参加在线职业培训,提高员工职业能力与服务能力。根据新需求与企业缺口,招聘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和互联网IT人才。組建科研团队,开发体育旅游个性产品和线上线下新产品,打造旅游新品牌。做好互联网宣传、市场营销等工作,提升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与旅游服务水平。

3.与时俱进,提高生态体育旅游信息化水平

利用VR技术全景游、5G生态体育游互动直播、新媒体(快手、抖音和小红书)等进行线上宣传,做好线上营销、沟通服务和人文关怀,聚集人气,最大限度的蓄客、留客,抢疫后反弹,增强持续发展效应。

4.温暖人心,推出特别活动

疫情后可推出全国医护人员全年免票活动。此暖心行动,对医护人员是一种“鼓励”,对国家发展也是一种支持。同时,无形中也为体育旅游企业做了广告宣传。

(三)做好科学规划,实现生态体育旅游业共兴共赢

皖南生态体育旅游企业要做好科学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体育旅游业发展,以体育旅游综合性开发为策略促进其转型升级[6],实现生态体育旅游业共兴共赢。

1.推动皖南生态体育旅游和谐发展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学为指导;要科学规划,把环境保护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好;要保护自然,在体育旅游景区与赛事地增设垃圾分类站,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生态旅游,走共建共享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体育旅游促进全民健康。

(2)传承弘扬民间体育文化。皖南生态体育旅游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黄山和池州地区,生态体育旅游业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要以当地民间体育文化为基础,走好生态体育旅游发展之路。民间体育文化是当地原生态文化,是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主打板块之一,要保持它的纯真性,不能通过歪曲、捏造当地民间体育文化等形式来获得经济效益。要保护好原生态的民间体育文化,加大传承和传播力度,使皖南地区生态体育旅游更具文化韵味和厚度。

2.促进皖南生态体育旅游转型升级

(1)以运动健康休闲主题为重点,优化特色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利用皖南山水园林优美的休闲环境,建设特色体育休闲小镇。目前皖南已有黄山区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九华山茶溪小镇等,年接待量高达几十万人次,未来皖南各地可建设集健康、文化、疗养、赛事、旅游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民健身小镇。在小镇中举办气功、瑜伽、徒步等大众化、基础性健身项目,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需求;开展以团体为中心的体育休闲系列活动,如家庭亲子游、学生研学游、单位素质拓展训练游等;结合环湖骑行观光、垂钓、风筝节等休闲娱乐项目以及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吸引更多的人到体育休闲小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另外,皖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可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态体育旅游有机融合,促进皖南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2)以民间民俗文化为节点,加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首先,皖南各地可依托民间民俗文化,以休闲度假、健身养生为重点,开展群众文化和体育文化活动。如 “天柱山道教体育养生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九华山庙会”等,将各地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其次,打造体育专题精品线路游。推动皖南各地联动合作开发,将皖南一些自然景区和民间民俗生态体育旅游中心点串联成几条有皖南特色的生态体育旅游线路,积极拓展体育精品线路游。

(3)以体育典型赛事为看点,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立足皖南山水自然资源、民俗体育文化,皖南各地可多部门联合打造体育典型赛事,如:山水越野跑、环湖自行车赛等,旅游、体育和文化相融合,赋予生态体育旅游更多的皖南地域特色。借助互联网以VR技术全景游、5G直播平台等形式开展线上宣传、赛事直播等,并通过线上获取游客的最新需求,以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体育旅游赛事赢得游客认可与青睐。

参考文献:

[1]许万林,许燕.全域旅游视角下陕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1):97-103.

[2]黄山市统计局.黄山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9-04-18 )[2021-04-08]. http://www.ah.gov.cn/zfsj/tjgb/2019n/8305151.html.

[3]姜同仁,钱杰.安徽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6):85-88.

[4]王少华,王璐,王梦茵,等.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冲击表征及影响机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02):1-7.

[5]夏杰长,丰晓旭.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03):3-10.

[6]盛建国,赵同庆,袁兴亮.生态体育旅游的价值表现及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6):38-43.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生态文明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