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2021-10-13蒋晓奇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

蒋晓奇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强化舞蹈课程教学,适当增加舞蹈课程教学时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并充分实践。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应循序渐进,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学生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素养,增强学生舞蹈表演、创编能力,尤其是幼儿舞蹈方面的表演创编技能,持续提升舞蹈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舞蹈課程;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3-0060-03

舞蹈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理论,养成与幼儿舞蹈表演相适应的正确身姿,能够完整、准确、优美地表演幼儿舞蹈,具有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目标,任课教师要在积极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认真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努力克服自身缺点,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学习不够深入、全面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有唱、跳方面的基础素养,又要对音乐有一定的领悟水平。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幼儿舞蹈表演、创编、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但是现实中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舞蹈课程的重要性,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只是一味地根据教师课堂上所讲内容进行有限学习,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刻领会其全部内容。师生课堂上的互动也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其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教学课时偏少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开设的时间普遍为三年,但是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每周安排的舞蹈课程教学时数较少,大部分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彻底消化掉,受时间限制,学生只能对舞蹈有一个浅薄的理解和认知,这也就是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学习不到位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在幼儿园,由于幼儿普遍活泼好动,幼儿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定要重视幼儿舞蹈表演、创编以及教学方面内容的学习,要掌握多方面的素材,学会充满趣味性的表达。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舞蹈课程,对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的舞蹈素养没有具体的认知。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舞蹈练习,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幼儿舞蹈表演、创编以及教学方面的内容,给舞蹈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困难。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一)调整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对学生传授的知识覆盖范围较广,但由于课时较少,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多数情况下只能对相关知识浅层理解、浮于表面。这就需要学校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舞蹈课程设置作出适当的调整,增加舞蹈课程教学时数。

要达到舞蹈课程预设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多方面文化知识的学习,拥有一定的的文化基础和艺术素养,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能力和较高水准的审美标准,尤其是在舞蹈课程学习过程中,要将舞蹈学习与良好音乐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进行多舞种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舞蹈教学每时每刻都需要音乐的陪伴,音乐能够让舞蹈更有活力、具有节奏感。作为艺术教学的一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让舞蹈课程教学在无形中获得帮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实施不同舞种教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掌握创编幼儿舞蹈的基本技巧,及时对学生创编的舞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二)正确选择伴奏音乐,开展趣味性教学

对于舞蹈来说,音乐是形影不离的存在,不同类型的音乐在节奏和速度上往往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幼儿舞蹈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幼儿作为幼儿舞蹈的活动主体,并不能像成人一样将动作的准确度、节奏的配合度做到至善至美。幼儿舞蹈通常以模仿为基础,动作相对较为柔和,对幼儿的体力和速度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幼儿舞蹈要选择相对较为欢快的音乐,虽然只是简单的伴奏,但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舞蹈课程教学,尤其是实施幼儿舞蹈教学时,一定要正确选择伴奏音乐。

舞蹈本身就是一门表现力非常强的艺术,舞蹈更多的时候带给人们的是轻松快活的氛围。趣味性教学离不开学生主观创造能力的配合,教师在舞蹈课程教学中,要提高师生在课堂上互动的频率,增强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的新鲜活力充分释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采取不同表达方式教授学生多种舞蹈的表演、创编知识与技能,要时刻换位思考,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三)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一味的灌输指挥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学到的知识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采用游戏和舞蹈教学同时进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配合有节奏感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即兴练习比此前教师口传身教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也可采用先让学生进行自学、讲述学习体会,自己再进行补充完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地收集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也能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动向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从而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反馈机制,是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对于舞蹈课程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利用多种方式,通过不同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意识到自己不足时应及时加以改进,与学生加强沟通联系,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创设更多实践机会,着力提升学生舞蹈技能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由于课时有限,不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出现“偏科现象”,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积极组织实践教学,举办舞蹈技能竞赛,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在实践的舞台上多练、多学、多总结,根据自己对不同舞蹈的理解,不断增强舞蹈的表现力,传达出自己舞蹈课程的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舞蹈,许多学生缺乏舞蹈基础,在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由于没有舞蹈基本功,不少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学生对舞蹈知识与技能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要尽快对其加强更多方面的学习训练,尽量让学生避免枯燥期出现的疲倦状态,这样很多学生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就能对舞蹈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强化舞蹈课程教学,适当增加舞蹈课程教学时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并充分实践。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应循序渐进,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学生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素养,增强学生舞蹈表演、创编能力,尤其是幼儿舞蹈方面的表演创编技能,持续提升舞蹈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娜.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及问题反思[J].大众文艺,2018(03):216.

[2]沈娇.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培养目标探究[J]. 科技视界,2014(03):191-191.

[3]薛莲莉.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7-58.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