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10-13巫妩
巫妩
摘 要:伴随着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各个学科在依托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做出了调整的同时还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我国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我国的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需要从四个方面完成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即: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研究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并从运用现代汉语搭建文言桥梁、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创造思维、分析文本内容培养文言审美、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文言文中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载体。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文言文在高中教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考试的分值也越来越高,不难看出,文言文在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以及文化传承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文言文教学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与当代隔着久远的时间,加之许多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不够高,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等因素,让文言文的价值得不到真正展现,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调整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确保教师教得顺畅,学生学得也顺畅,通过文言文教学落实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
二、 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
(一)学生缺乏认知,学习习惯较差
文言文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距今有几千年的时间,且内容较为陈旧,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也都是新鲜的花样百出的词汇和事物,在这些新奇且充满趣味的事物面前想要沉浸在文言文中静心钻研确实有一定难度。文言文对高中生来说只是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如果语文教材中没有涉猎,那么他们是不会掌握文言文知识的。所以,学习文言文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无异于一种来自教材的禁锢,由于教材中写了,考试要考,老师让学,所以就要学。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文言文知识,不仅丧失了学习动力,更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另外,许多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是茫然的,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步调,只是机械性地跟随老师进行记忆,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甚至没有任何主观思想,只是单纯地听讲、记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失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课前不预习,课下不巩固,没有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强制记忆,时间一久必然会全部遗忘,不仅无法积累文言文知识,更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教师探索不足,教学方式陈旧
身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风师德行,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贯通古今,旁征博引,才能让课堂更生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由于文言文时代久远,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对其中涉及的背景、身世、时代等都要了解,才能更精确地将文章思想传达给学生,这正是“知人论世”的价值所在。随着教学压力的增加以及教学检查与教案编写等任务的加重,教师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很少有看书提升自己的时间。在提倡教学中,看的书都是配套教学内容的参考书,思想被限制,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不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以及文章背诵方面。长久处于这种教学方式下,文言文教学一直都保持着传统的串讲翻译,简单理解思想情感的教学方式,毫无新意。应试教育突出表现为两年学完课程内容,第三年进行复习训练,在高考的压力下着重对学生训练,练习解题能力与解题套路,每天机械地进行试题练习……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严重缺乏科学性,分数虽然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与文学审美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各种智力,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避免培养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
(三)文本晦涩难懂,难以解读理解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所使用的书面语言,从文言到白话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表达上与现在人们交流和书面所用的语言都有较大差距。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成了晦涩难懂、不好学的代名词,老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也困难。
首先,从构成文言文的字词方面看,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文字除了有本义还逐渐演变出了引申义,所以现在的文言文中很多文字除了本义引申义外,还有与现在白话意思一致的文字。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极易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其次,是语法变化方面,在文言文中有使动用法、为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各种形式,无形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解不了词性的变化而不知如何断句,由于不懂特殊句式所以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所以也无法深度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最后,是历史文化背景。文言文用词简洁明了,追求实用性,拥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每一篇文章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因作者自身的经历或心性的不同传达着不同的思想情感,表达古代圣贤的品质,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以,由于对历史了解不深,缺乏对作者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艰难。
(四)教育理论不当,大纲定位偏差
我国的教育理论一直受到国外教育的影响,从欧美语法到凯洛夫再到美国行为主义让我国的教育界吸收了许多教育理念。21世纪初期,人本主义的出现与构建让教育界对先前所借鉴的经验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教学框架进行了界定。但是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与人本主义又产生了偏差,因为语文教育的独特性很难与某种教育理念相融合。另外,文言文自身带有民族性,与国外理论的融合会显得格格不入,文言文教学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