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短期内水平变化与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关系
2021-10-13栾小丹杨峰罗兴杨孙浩松潘鸿宇
栾小丹,杨峰,罗兴杨,孙浩松,潘鸿宇
(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辽宁丹东 118002)
乳腺癌传统开放手术的大创口对女性生理及心理造成的伤害远大于疾病本身[1],目前,基于脂肪溶解抽吸基础上的乳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最大程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并最大限度保留乳头及周围皮肤,且可明显减少腋窝淋巴清扫手术后相关并发症[2]。在保证手术安全可靠和肿瘤切除的前提下甚至完成一期义乳植入,实现手术微创,并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美观效果[2]。在评价预测乳腺癌转移、复发等诸多细胞因子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因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而被作为评价患者体内肿瘤组织负荷的有效指标[3],但是否可作为乳腺癌术后效果的评价标准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VCAM-1短期内水平变化与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19例,按照患者术前VCAM-1水平分为观察组(<53.27 ng/mL,n=61)与对照组(≥53.27 ng/mL,n=58)。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n(%)]
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等转移,即触诊、超声检查阴性;年龄<80岁;患者有保乳意愿并符合保乳手术条件;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侧上肢明显肿胀;患侧腋窝皮肤破溃、感染、缺损等;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新辅助化疗后术前腋窝淋巴结直径仍>1.0 cm;存在呼吸、循环等系统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均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并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腔镜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选择患侧腋窝穿刺点,多点、分层注射预先配置好的脂肪溶解液进行脂肪溶解,10 min后抽吸出脂肪,再通过吸脂孔放置10 mm trocar注入CO2并维持其压力在6.0 mmHg左右,置入腔镜在镜下分离血管神经组织后进行淋巴结清扫。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5 d外周静脉血中VCAM-1水平及腋窝平均日引流量、腋窝引流管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5 d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酶标仪免疫荧光法检测(Bio-Bad,美国)VCAM-1水平。记录患者每天腋窝日引流量,统计患者腋窝引流管拔管时间。出院后通过电话、门诊复诊等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肢体水肿、疼痛、皮肤感觉障碍、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VCAM-1水平比较术后24 h、72 h及术后5 d,两组VCAM-1水平均低于术前24 h(P<0.05);术后24、72 h,两组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5 d,观察组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VCAM-1水平比较(±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VCAM-1 levels on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wo groups(±s,ng/mL)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VCAM-1水平比较(±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VCAM-1 levels on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wo groups(±s,ng/mL)
注:与术前24 h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1 58术前24 h 52.78±2.09 53.03±2.16-0.642 0.522术后24 h 51.32±1.86a 52.01±2.04a-1.930 0.056术后72 h 50.06±1.28a 50.49±1.26a-1.846 0.067术后5 d 46.75±1.30a 49.15±1.37a-9.806<0.001
2.2 两组腋窝日引流量和腋窝拔管时间比较观察组腋窝日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腋窝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腋窝日引流量和腋窝拔管时间比较(±s,mL)Table 3 Comparison of daily axillary drainage volume and axillary extub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x±s,mL)
表3 两组腋窝日引流量和腋窝拔管时间比较(±s,mL)Table 3 Comparison of daily axillary drainage volume and axillary extub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x±s,m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1 58腋窝日引流量16.33±4.46 20.03±5.97 3.815<0.001腋窝拔管时间7.12±1.42 9.37±2.76 5.549<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3 讨论
乳腔镜手术开展是微创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其具有可清晰显示腋窝解剖结构、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等优点[4]。由于乳腺癌在早期易出现扩散的现象,因此,评价术后切除效果不仅需观察局部是否存在肿块、常见部位是否存在转移症状等,还需生化指标评价全身肿瘤负荷。VCAM-1在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但在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广泛分布于被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乳腺癌细胞膜中,与肿瘤生长等行为密切相关[5],因此,可用于评价乳腺癌的肿瘤负荷,且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24 h、72 h、5 d,两组VCAM-1水平均低于术前24 h(P<0.05);术后24、72 h,两组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5 d,观察组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镜下放大效果以及脂肪溶解等作用下使淋巴结显露更清晰,易发现并予以清除,且在清扫过程中造成淋巴结破裂的风险更小[6]。
乳房并不存在天然的腔隙结构,因此,在进行乳腔镜操作前需注射脂肪溶解剂,使局部形成可置入腔镜操作的空间[7],手术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但由于脂肪组织溶解,使淋巴管、血管、神经等细微结构可暴露充分,减少手术创伤,清扫淋巴结更彻底[8]。VCAM-1水平与乳腺癌是否发生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腋窝日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腋窝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VCAM-1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在术中在清扫淋巴结时需更大的搜寻范围,组织破坏程度相对较大。既往有研究[9-10]也证实VCAM-1反映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负荷价值较高,淋巴结转移在的患者体内V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因此,在预后评价方面采用此类反映全身肿瘤负荷的生化指标优于局部的影像学检查等手段。但本研究在患者术后复查过程中由于费用、患者意愿等原因未收集远期VCAM-1水平数据,未来临床观察过程中加以完善,更综合全面的评价乳腔镜的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显著降低VCAM-1水平,且其水平变化与术后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