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效果
2021-10-13隋欣桐马晶茹金霞
隋欣桐,马晶茹,金霞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 110031)
心力衰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疾病,而是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心力衰竭可引发心室充盈及泵血功能障碍,致使射血分数降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既往多用标准治疗手段治疗,但临床实践发现,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仍较低。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将多靶点治疗、多系统调节作为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的新研究方向[2]。沙库巴曲/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优化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4例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5~79岁,平均(67.96±3.78)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16例;病程1~6年,平均(3.05±1.23)年;体重指数(BMI)20~25 kg/m2,平均(22.13±2.01)kg/m2。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4~80岁,平均(64.11±3.27)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15例;病程2~7年,平均(4.16±1.75)年。BMI 21~28 kg/m2,平均(23.03±2.18)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及MRI检测,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关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肌酐(Cr)130~450μmol/L;患者意识清醒,认知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或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既往曾接受过心脏手术者;血容量不足或恶性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基础心血管病、控制饮食、加强休息、吸氧等,并给予利尿、解痉、扩张血管、抑制心肌收缩、强心、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50 mg)治疗,与食物同服或餐后1 h服用,起始剂量每次100 mg,每天2次。用药期间监测血压、心率、Cr、血钾等生命体征。用药2~4周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直至达到每次200 mg,每天2次的目标维持剂量。3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心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LOGIQ-E9,以改良Simpson法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ES)。②内分泌: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测定两组患者末端B型利钠钛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l)及醛固酮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S、LVDD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LVES均高于治疗前,LVDD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LVEF、LVES均高于对照组,LV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S、LVDD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VEF,LVES and LVD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S、LVDD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VEF,LVES and LVD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组别对照组(n=32)治疗组(n=32)t值P值LVEF(%)治疗前35.26±7.25 36.05±8.01 1.218 0.541治疗后40.25±8.14 46.27±8.39 4.976 0.000 LVES(%)治疗前17.68±4.18 18.93±5.54 2.015 0.247治疗后31.25±4.87 36.39±4.91 4.512 0.000 LVDD(mm)治疗前65.45±10.32 66.29±10.84 1.089 0.364治疗后57.52±6.24 50.07±6.17 5.011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cTnl、醛固酮、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因子水平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endocrine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因子水平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endocrine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g/L)
注:cTnl,心肌肌钙蛋白;NT-proBNP,末端B型利钠肽原
组别对照组(n=32)治疗组(n=32)t值P值cTnl治疗前341.58±25.69 340.37±28.56 2.153 0.554治疗后153.69±20.07 121.48±20.25 14.038 0.000醛固酮治疗前233.15±22.54 229.76±20.17 1.069 0.238治疗后191.58±17.82 169.81±15.39 13.441 0.000 NT-proBNP治疗前1 684.57±197.54 1 624.53±200.42 2.354 0.596治疗后589.69±142.64 461.33±141.28 15.648 0.000
3 讨论
心肌结构及心肌功能改变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表现,有研究[4]显示,在70~80岁老年人中,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发病率可达10%~20%,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均可引发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因有呼吸道感染、快速性或严重心率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输液过多和过快、钠盐摄入量过多、情绪激动等。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的治疗难度较大,具有治愈率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5]。药物为治疗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的主要手段,常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扩张血管类药物、ACEI或ARB、洋地黄类制剂、地高辛、强心剂等药物治疗,可达到改善心肌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心肌供血供氧,降低血压,抑制心肌增厚等目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6]。
沙库巴曲/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也是双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用药后可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抗利尿酶激活,升高末端B型利钠钛原水平,阻碍心肌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强效抗心衰作用。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与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合用,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有效改善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疾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他躯体系统损伤,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效果[7]。
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为心衰诊断的重要指标。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NT-proBNP、cTnl及醛固酮等心衰标记物呈低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LVEF、LVES均高于治疗前,LVDD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LVEF、LVES均高于对照组,LV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nl、醛固酮、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戴雯莉等[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NT-proBNP、cTnl及醛固酮等心衰标记物水平,修复心肌损伤,促进心肌收缩,改善临床症状。分析原因为,首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活性,提高环磷鸟嘌呤核苷水平,抑制内分泌因子分泌;其次,沙库巴曲/缬沙坦用药后,可直接作用于利钠肽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抑制醛固酮产生,改善心肌症状[9];再次,缬沙坦可与A-Ⅱ竞争,降低其生物学活性,降低心肌负荷,改善心室内壁张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心肌兴奋-收缩功能恢复;最后,沙库巴曲可维持体内利钠肽水平,增强肾脏活动,促进排尿排钠。加速心肌收缩,增强容量祛除作用,纠正电解质紊乱,减少利尿剂抵抗作用[10-11]。
综上所述,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