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1-10-13廖汉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全胃胃癌淋巴结

廖汉琪

现目前,各式各样的恶性肿瘤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如何控制病情恶化,为患者生存提高保障是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1]。胃癌,即当前恶性肿瘤疾病的主要构成部分,通常起源自胃黏膜细胞。流行病学指出该疾病发病概率在我国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方面已经居于榜首,且在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沉重的学习工作压力等影响下,疾病数量还在继续增长[2]。全胃切除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方式,其实施后能够将胃部周围淋巴结完整切除,帮助消化道重建[3-4]。但实践中发现,该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术后恢复效果普遍不佳。对此,本文提出在手术中充分借助腹腔镜技术,并通过对若干手术患者的分析指出,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对减轻手术伤害,促进恢复具有重要的辅助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召开,共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择取病例64例,疾病类型为胃癌,均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随机分组,其中32例采取开腹全胃切除术,设对照组,包括18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55~78岁,平均(64.75±4.12)岁;肿瘤位置分布,24例上1/3,8例下1/3;肿瘤直径(2.89±1.37)cm;肿瘤分期,29例Ⅰ期、2例Ⅱ期、1例Ⅲ期;淋巴转移,28例N0、2例N1、1例N2、1例N3。另外32例采取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设观察组,包括17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55~77岁,平均(64.59±4.36)岁;肿瘤位置分布,23例上1/3,9例下1/3;肿瘤直径(2.75±1.26)cm;肿瘤分期,30例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淋巴转移,29例N0、1例N1、1例N2、1例N3。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以《胃癌治疗指南》[5]中胃癌相关诊断标准作为依据。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胃癌并符合全胃切除术相关指征;(2)术前已获悉研究所开展两种手术方案的优点与缺陷,自愿参与并对分组无异议。

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损伤者;(2)精神异常者;(3)对手术配合性差者。

1.4 方法

对照组:开腹全胃切除术,患者保持平卧体位接受全麻及手术,麻醉见效后,选择患者上腹部分,取中间点位置以手术刀制作切口,对全胃行常规切除处理,术毕于腹腔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保持平卧体位接受全麻及手术,术中患者保持双腿分开状态,手术操作者位于其左侧。选择脐孔位置以12 mmHg压力建立气腹,然后选择左侧腋前线肋缘,在其下方制作主要操作孔,戳孔大小约10 mm,然后选择脐左距离50 mm位置偏上处制作辅助操作孔,选择右侧锁骨中线与脐平行偏上位置、右侧腋前线肋缘下位置分别制作大小约12 mm、5 mm的操作孔。镜头探入腹腔后借助成像技术明确肿瘤位置。沿着横结肠方向以超声刀游离大网膜,向左到达结肠脾曲、向右到达结肠肝曲,切除胰腺被膜、横结肠系膜前叶,在将胃网膜右血管根部裸化后离断处理,清除第6/14组淋巴结;离断胃网膜左动静脉,清除第4组淋巴结,裸化无血管区至胃大弯侧。解剖脾动脉、胃左静脉、动脉干等显露部分进行解剖,并夹断和离断胃左动静脉根部,清除第7/9/11淋巴结。打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背膜,暴露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清除第5/8/12组淋巴结,离断胃右动脉根部后以腔镜切割缝合器贴近肝脏,从其下方分离小网膜,裸化胃小弯、食管下段,清除第1/3组淋巴结。最后在上腹部取正中位置制作长度50~70 mm切口切除全胃,并借助吻合器进行食管空肠吻合术。

1.5 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3)借助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数共计1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疼痛越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较短,手术、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等时间指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2 3.08±0.33 34.21±9.78 1.49±0.89 12.11±4.29对照组 32 6.18±0.84 176.85±12.98 3.39±0.98 21.48±6.73 t值 - 19.431 49.649 8.119 6.641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概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率 [例(%)]

2.3 比较两组NRS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2 d的NRS评分均显著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NRS评分(分,±s)

表3 比较两组NR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 d 术后第2 d观察组 32 4.08±0.19 2.89±0.11对照组 32 5.01±0.29 3.89±0.21 t值 - 15.174 23.862 P值 - 0.000 0.000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可知,目前胃癌疾病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更高,且这一数据比例特点于胃癌致死率上同样表现突出,患者年龄跨幅较大,但≥50岁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但这一趋势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年轻确诊患者在临床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加,年轻化趋势是当前胃癌疾病的一个重要发展特点[6-7]。在症状表现方面,胃癌形成初期,患者很少出现特异性身体不适表现,小部分可能存在类似溃疡性疾病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异常表现,对于此现象,患者普遍存在忽视态度,而当肿瘤蔓延扩大之后,其对胃功能的影响力也会更大,症状也会更突出,但研究表明,这一阶段患者的特异性表现仍旧较少[8-9]。而当疾病进展到晚期后,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贫血、恶病质等严重问题,生存难以保障[10]。对于胃癌这一严重疾病,现阶段有可能将其根除的唯一手段即外科手术,而一般在疾病早期,因为癌变程度较轻,患者以部分切除术为首选,而在疾病发展到进展期,并且还没有发生远处转移时,及早通过手术予以切除非常关键。在胃癌手术中,病灶解剖层面多,且需要清除大范围的淋巴,若选用传统开腹术式,不仅操作时间长,而且容易造成大量出血,术后患者往往会受到多种并发症的困扰,严重影响康复效果。若在手术中充分借助腹腔镜技术的优势,可以帮助医生在术中更准确,更清晰的观察到胃部各解剖层面、病灶具体位置,周围血管分布位置等,为医生病灶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操作提供重要帮助。一方面可以促进手术操作整个流程顺利、有序的进行,节约操作时间;另一方面,清晰的视野也避免了手术操作中对病灶周围血管组织及腹膜等的意外伤害,有助于减少术中损伤,促进预后。

目前,临床多以全胃切除的方式根治胃癌,但研究提出,手术中对胃部周围淋巴结的清除以及对胃部切除的不完全,均有较高的可能性会发生疾病转移和疾病复发情况,如何解决该问题是现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11-12]。研究指出,腹腔镜技术应用优势显著,包括:(1)于患者腹部作为手术入路的切口小,意味着切口疼痛程度更小,切口恢复更快;(2)切口愈合遗留瘢痕小,符合美观需求;(3)手术过程对腹内其他脏器产生的干扰与伤害小,有效避免了对腹内重要神经、组织及血管等的伤害;(4)患者疼痛程度较轻,能够更快速下床活动,接受康复训练,有效减少血栓、感染等术后常见并发症问题[13]。

目前,腹腔镜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全胃切除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根据资料指出,胃癌初期是开展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最安全、最有效的时机,在腹腔镜下,手术医生通过超声刀能够将血管组织等快速有效的切除,有着用时少、伤害小的优势。

本文分析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较短,手术、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等时间指标较短,并发症概率较小,术后第1、2 d的NRS评分较低,说明腹腔镜对全胃切除术的辅助,可在患者康复上起到促进作用。根据金志明[14]指出,全胃切除术,应用腹腔镜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进食,恢复排气,住院等方面的用时,同时,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两年后,腹腔镜手术组不仅生存率高而且复发率低,说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在远期疗效方面的优势也高于开腹手术组。因此我们认为全胃切除治疗胃癌中,应该重视对腹腔镜技术的利用。

总而言之,针对胃癌疾病所开展的全胃切除术,充分利用腹腔镜技术,可实现微创治疗目标,不仅能够可靠、安全的完成全胃切除操作,且减少了手术伤害及手术时间,为术后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患者取得快速康复,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全胃胃癌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研究
腹腔镜下全胃和近侧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