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记者的优化转型策略

2021-10-12冯芸清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融媒体

摘要: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在经历了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记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新闻工作遇到了一些全新的问题与挑战。对于传统新闻记者来说,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不被行业所淘汰,就必须考虑优化与转型,从心态、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与提升。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记者;优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221-03

一、融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的“新”体现在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媒体。而融媒体则体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通上,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技术媒体,也没有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上进行任何技术革新,其侧重在整合理念的创新上。因此,融媒体可以定义为将传统的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与新兴的媒体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内容、资源、渠道等方面的整合,这样不仅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全面,同时也节省了在信息采集、编辑制作、运营等各方面的综合运营成本,实现优势互补,将单一媒体的优势转化为多媒体的共同资源优势,一切皆可为我所用的理念使融媒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1]。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现状

(一)信息传播速度更快

传统的广播、电视和纸媒传播速度有限,其传播对象仅限于能够接触到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的群体。新媒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对信息的传播进行了解放,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实现了双向性,但是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实效性仍然会存在一些阻碍,如不同平台的资源无法实现实时共享。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与平台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快速传播。

(二)信息传播媒介呈现更多元化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与手机、电脑等终端网络媒介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全网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同样一条信息能够实现现下与线上全方位的传播,到达任何角落,人们获取信息的权利更加平等,途径更加方便。

(三)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单一化

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相对比较单一。最开始一张报纸就能满足人們对外面世界的全部好奇。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们通过报纸、杂志、书籍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更多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化。比如,年轻人们普遍不喜欢通过报纸杂志或者书籍等冗长的文字获取信息,他们更加偏爱通过抖音、腾讯微视等短视频获得各个方面的新闻信息,掌握外界最新动态。人们也不再满足于旁观别人的新闻信息,而是喜欢积极参与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现代融媒体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2]。

三、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记者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地位的转变

在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他们能够近距离接触政府高官、企业精英、行业楷模等个人与群体,他们的工作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府政策,宣传优秀企业、优秀个人,披露社会事件的真相,维护公平正义。媒体对整个社会的风向引导、舆论引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时候能够在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台找到一份工作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新闻工作者是大家都非常尊敬的一个职业,普通群众都非常支持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新闻记者在外出采访时一般都会比较顺利,遇到的阻力较小。但随着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导致了传统新闻记者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采访阻力的加大。与此同时,很多新闻记者的工资待遇没有成正比增长,工资待遇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报社由于现在看报纸的人群大幅减少而不得不缩版减员,新闻记者待遇下降,新闻记者面临着尴尬的工作环境。

(二)行业竞争压力更大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自媒体形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普通人们未经过新闻相关专业的培训也能进行媒体行业开展相关工作,自媒体的门槛更低,工作也更加自由,自媒体人的数量快速增长,这使得传统的新闻工作者们的工作竞争压力急剧提高。自媒体人没有太多的工作限制,能够根据市场上人们的需求灵活地调整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快速积累大量粉丝。相对来说,传统的媒体工作者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思维方式也比较固定,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相对自媒体人而言也没有那么强,对各种传播途径、信息资源等的整合也没有自媒体人那么熟练,因此,传统新闻工作者们能够感受到很强的竞争压力。

(三)对能力的要求更高

传统的新闻主要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与传播,传统的新闻记者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采访,后期的制作剪辑会有专业人员负责,然后再进行新闻发布,相对而言,传统新闻记者的技能要求比较低。而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不仅要能说会写,还要进行信息的拍摄与搜集整理,从众多信息中整合出需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新闻记者运用很多新兴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的处理技术,这对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此外,在融媒体时代,很多新闻都需要进行直播,因此现代新闻记者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掌握直播技术,确保新闻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3]。

四、融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记者进行优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媒体的转型要求新闻记者对自身进行优化提升

我们处于网络化时代,互联网不断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变得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融媒体理念的发展更是突破了不同网站、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界限。“实时同步、即时推送”是网络化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但这种现象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引领作用。

传统媒体要想减缓这种颓势,保持自身的区域影响力,就必须要适应及时推送、实时同步的发展趋势,并向之靠拢。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诸如广播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媒体机构等如果不及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行媒体转型,必然会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成为媒体行业的落伍者,被时代所淘汰。传统媒体的转型关键在于传统媒体人的转型,而新闻记者作为传统媒体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进行自我优化转型。传统媒体过去的工作模式是新闻记者进行信息采集之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图文处理,再进行新闻发布,这种工作模式需要大量的新闻编辑处理时间。而新闻事件瞬息万变,很可能上一条新闻还没有发布出去,该事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观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媒介快速获取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动态,此时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速度就存在很大的劣势。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改变这种劣势,实现新闻的及时推送与实时同步,最关键的是实现对新闻报道的及时跟踪与快速反馈,这就需要处于新闻第一线的新闻记者利用一切高科技手段对新闻信息进行即时捕捉与快速处理,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新闻的发布与传递。

(二)传统的新闻记者无法适应融媒体大环境

首先,传统的新闻记者普遍缺乏融媒体观念,对融媒体认知不足,使得他们在媒体资源整合方面缺乏经验,如果不进行优化转型的培训,很难适应融媒体大环境,容易被行业淘汰。其次,传统的新闻产品的呈现方式主要偏向于图文结合或者视频,基本上不会将记者进行完全的融合。这样的新闻产品呈现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在呈现内容上缺乏新闻的冲击力,很难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此外,传统的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时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束缚,只能选择纸媒或者广电播报的形式,面向的受众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只有打破这种传统媒体观念与工作模式的束缚,提高新闻记者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形式,才能实现新闻记者多元化发展,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创作出更具创新性与冲击力的新闻作品,多渠道、多途径实现新闻信息的传递,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提高新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新闻记者的行业竞争力。

(三)融媒体时代需要新闻记者真实还原新闻现场

传统媒体的新闻处理经过了几道人手与工序,编辑者的文字表达再完美也不如展示几张现场图片与现场视频给人的印象深刻。通过新闻记者在新闻一线的现场图片视频与讲解,掌握还原新闻现场的能力,并且以直播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新闻现场的氛围与实感。因此,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能够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和能力,从信息采集、拍摄、录制、编辑、写作、网络发布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由专一的新闻素材捕捉者转变为“多能”的全新新闻人。

五、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记者的优化转型策略

(一)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与待遇的变化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面临的困境,而是社会与行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新闻记者不应受此转变的影响而消极懈怠,慢慢消耗自己对新闻工作的热情,而是应当认识到个人适应大环境的重要性。传统新闻记者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各方面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新闻采访能力、信息挖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发掘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进行更加深入、更加贴合的报道,提升自身在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力。如此一来,即使整个新闻记者群体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也一样可以在某些方面形成权威性。

(二)提高政治素养,坚守媒体人的原则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不受时间、空间与平台的限制,并且实现了多对多的双向性信息传播与交换。但融媒体也有一个很难控制的缺点,那就是对新闻发布者与评论者的约束较小。互联网时代言论非常自由,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有些看法可能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虚假的,会对广大群众会产生一些误导性,但是在这些信息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时,我们只能对其进行规劝、引导或者适当地限制,却不能完全压制不让其发言。这个时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提高政治素养,保证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对社会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首先,新闻报道要坚持党性原则,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宣传党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不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要传播正能量的东西。其次,新闻记者要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关心国家大事。最后,新闻记者要坚守媒体人的原则,不跟风,不恶意传播虚假信息,新闻内容措辞合理,不在新闻中进行人身攻击,任何新闻都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为了更好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反映广播电视主媒体的现状,有关单位要重视媒体的监督,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广播电视记者在工作发展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体现新闻敏感性,应详细确定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避免虚假新闻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要注重体现思想的独立性,运用新闻线索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筛选,充分保证情报甄别的整体质量,从而使后续工作体现真实性。

(三)打造全能型新闻人

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要及时丢掉过去单一的工作模式,进行充电学习,将自己打造成能够充分胜任多元化工作内容的全能型新闻人。

首先,传统的新闻记者为了尽快实现优化转型,适应融媒体时代新的要求和挑战,必须加强自身对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要抓住一切可利用可操作的机会,学习新技术媒体设备的使用技巧,要敢于向身边的摄影工作者、文字编辑工作者、图片处理工作者等所有人请教学习。年纪稍大的传统新闻记者可能对于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操作不太熟悉,应当放下心理包袱,向比自己年轻的后辈们学习如何利用手机及电脑平台进行新闻的编辑处理与发布。新的媒体技术对于数据处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在工作之余,要进行自我充电,学习相关技术与技能,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新闻工作能力。

其次,要紧跟时代发展,开展自己的自媒体事业,以此建立自己的品牌与口碑。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获取信息,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比传统媒体更具实效性。因此,传统的新闻记者也应当学会使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借此进行新闻发布,通过对自媒体的经营,吸引粉丝关注度,确保新闻的实效性与传播的广泛性。同时,这种方式使得新闻记者面临更加庞大的群体,被更广大的群体审视与监督,为了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必须要求新闻记者的遣词造句更加精确与贴切,图文互证更加无懈可击,这样也有助于新闻记者文字功底与图片处理能力的强化提高,更有助于新闻记者培养媒体人的素养与原则。

此外,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直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加强直播能力的学习。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进行采访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对采访内容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新闻发布,这种方式使得新闻信息在傳播的实效性上存在较大问题。融媒体时代,人们直接通过直播的方式在采访现场进行新闻的发布,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很好地把握采访节奏,引导被采访人按照新闻记者设定的流程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发生突发状况时,新闻记者也要及时进行处理而不影响整体的采访计划。

(四)培养新闻敏感度,进行深度报道

过去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比较单一,这使得新闻记者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很容易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而媒体行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单一,而是呈现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新闻记者应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的信息采集处理能力,在众多的信息中心挖掘出真正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真实需求的信息,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度与市场嗅觉,能敏锐地感知到什么是受市场欢迎的新闻题材、什么是受众青睐的报道手段,在工作中做到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制作内容、宣传产品,扩大媒体影响力,打造新闻品牌。比如,根据自家报社或杂志社的产品,分析主流受众群体,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年龄、性别、行业、知识水平等情况分析新闻编辑内容的侧重点、报道方式的选择、传播媒介的选择等。相同点在于,不管是针对什么阶层的受众群体,人们都偏向与选择能够直击心灵的东西,因此,新闻记者不管做什么新闻都要注重深度报道,挖掘与受众群体的心灵共鸣。

六、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记者无法满足发展的市场需求,所以必须要向全能型新闻人进行优化与转型。首先,新闻记者要认清自己的定位,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全新要求。其次,新闻记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即使身处环境轻松的新媒体环境,也要时刻保持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坚持媒体人的原则与底线。再次,新闻记者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与专业技能,将自己打造成为集信息采集、拍摄、录制、编辑、写作、网络发布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新闻媒体人。最后,新闻记者不能忘记最根本的素养,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专注于深度报道,做有品牌意识的高素质新闻媒体人。

参考文献:

[1] 刘庆哲.融媒体环境下广电记者的转型和能力提升[J].传媒论坛,2021,04(12):73-74.

[2] 孙彩霞.融媒体时代纸媒新闻记者的优化转型策略[J].记者摇篮,2021,04(06):117-118.

[3] 陈建东.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困境与突破[J].记者观察,2021,04(05):62-63.

作者简介:冯芸清(1986—),女,湖北武汉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融媒体
公示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公示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