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21-10-12韦静远
韦静远
[摘 要]中职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有的中职生有一定压力,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文章通过对心理弹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相结合,探讨在心理弹性研究现状的背景下,其对当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以期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视角与新方向。
[关键词]心理弹性;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1)30-0074-02
随着我国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与关注,中职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普通高中生相比,有的中职生经受着更多来自学业、成长的挫折,同时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这也导致有的中职生心理冲突和危机发生率增长迅速。因此,关注中职生心理状况,提升中职生健康水平尤其是心理弹性水平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一、心理弹性研究概述
(一)心理弹性的基本概念
心理弹性的概念始于对处于不利环境下的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研究。在20世纪前,心理学者认为在逆境中成长的青少年不利于其良好成长结果的产生。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采用积极视角来看待逆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发现并非所有逆境都会导致不良结果,有时反而会出现更多积极的适应特征,这让心理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更多关注。
目前,心理弹性的概念主要有三种取向:结果取向,即个体不利情境下仍能获得积极发展的结果;能力取向,即个体处于逆境下却较少产生不良心理特征;动态取向,即个体凭借自我调适的动态交互应对逆境。以上取向均强调两个要素:一是个体处在不利情境,二是个体能够较好地适应并发展出积极结果。简言之,心理弹性就是个体在逆境中通过自身的能力、品质做出动态的自我调节,以此获得积极适应的过程。
(二)心理弹性的影响机制
心理弹性发展与个体自身的两个要素有关,即“保护性因子”和“危险性因子”。保护性因子来源于生物、心理和环境,即能促进个体在逆境条件下顺利发展的资源,包括内部保护性因子和外部保护性因子。其中,内部保护性因子是个体具备应对逆境的积极心理特质,如乐观自信、意志坚强等。外部保护性因子是指来自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能减轻逆境不良影响的外部支持,如父母关爱、同伴支持等。反之,危险性因子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来自生物、心理和环境等,阻碍个体发展并导致其产生不良结果的因素,如校园暴力、不良亲子关系等。
心理弹性状况好坏由两个要素在心理资源中的占比决定。如果保护性因子占比大,其危险性因子的占比则相对较小,其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高,那么其在高压或高危情况下就不易受破坏性影响,否则相反。因此,提升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有利于帮助个体适应各种逆境带来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弹性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有的中职生有学习困难、中考失利等经历,也因此受到教师的忽视、家长的责罚。同时,他们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一些来自农村、贫困、单亲等家庭的中职生,更易被他人看不起。缺乏外部支持,让他们在成长中有一定的自我抗挫力,但处于青春期敏感阶段的他们,也会陷入自我否定中,出现心理问题。数据表明,我国部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在许多调查中发现,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摸水平,部分中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采取科学积极的心理干预方式刻不容缓。
(二)心理弹性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针对有的中职生心理问题多、繁、难的特点,中职心育工作有时会游走在修补中职生创伤的崎岖道路上。这种“补漏式”教育重点是关注中职生的负面状态,有时忽视了培养其积极的品质。
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应对逆境的保护性资源,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与危机预防的作用。研究表明:经过心理弹性的个辅或团辅干预后的中职生能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积极适应;在遇到不幸时积极寻找人际支持获取帮助,并理性控制和调整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对待失败。此外,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中职生不仅拥有更积极的心理表现,其相关的心理健康指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例如,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中职生,其乐观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也会相对较高。因此,心育工作应发挥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防护,将“被动补漏式心理教育”向“主动提升式心理教育”积极转变,使职业教育获得良性发展。
三、心理弹性研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心理弹性内部保护性因子的作用
1.培养中职生积极的心理特质
重视心理弹性内部保护性因子的作用需要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清华大学心理系研发出针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六大模块与两大系统”模型。其中“六大模块”由自我、情绪、投入、关系、意义和成就构成,“两大系统”由身心调节系统和品格优势系统构成。例如,从发挥心理弹性内部保护性因子作用的角度,选取六大模块中的自我模块。这一模块通过提升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自爱与自尊的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各种优秀品质,并通过学习和靠拢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一模块的实施中,教育工作者可参考心理学中有关自尊的自我效能理论来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与说教相比,课堂互动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教育工作者参考此套方案,可以明确积极心理特质培养的具体内容,同时了解相应的教育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系统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特质的培养。
2.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心理危机出现后,才开始采用相应的干预应对方式。而关于心理弹性内部保护性因子的研究指出:要关注中职生积极心理潜能的挖掘,心理健康工作不是心理问题的解决或消除,也包括自身积极因素的增加。因此,心理健康工作更多的是预防问题和培养积极特质。
此外,教师在日常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也应充分关注到学生自身具备的克服困难和自我发展的潜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成长。教师也应注意到积极的潜能是有限的,有的中职生在青春期的发展变化导致他们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有限,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在关注其心理弹性内部保护性因子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逐步拓寬心理弹性外部保护性因子的支持渠道
1.组织心理弹性团体辅导
学校为学生提供系统教育的同时,也应关注心理弹性的辅导教育。目前,较为适合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训练的是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成员游戏互动的良好氛围下,个体能在群体中尝试采用新的行为模式,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2.做好特殊群体的干预工作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关注贫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对于贫困生的关注不应局限在物质方面的支持,也应注重提升其心理弹性方面的潜力,通过开展个辅,使其认识到家庭因素并非个体造成的,不应成为个体的心理负担,不应自卑,应努力通过自身改变家庭的局面。
3.重视同伴支持的作用
同伴支持是中职生发展中的重要心理资源,在心理弹性发展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尤其是在心理上已逐渐不再依赖父母的中职阶段,面对烦恼他们更愿意找同学、朋友倾诉,朋辈亲密关系能给予他们被接纳、被理解与被支持的感受,满足内心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发挥朋辈互助的支持作用。
4.加强家校间的联合工作
家庭是心理弹性外部保护因子中的重要部分,对中职生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职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有的缺乏科学的亲子教育理念和意识,忽略了中职阶段正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反而将学业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孩子成败的唯一标准。加上有的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亲子间缺乏有效沟通,出现了亲子矛盾,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学校可定期开展心理弹性背景下的亲子教育专题讲座、召开心理健康专题的座谈会和设置“家庭心理健康热线”等,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弹性水平的关注。
总之,心理弹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抵御逆境带来的压力。将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引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并在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学生日常教育工作和家校联合工作中广泛运用,对提升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中职学校的推广和使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婧.心理弹性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82-86.
[2] 石磊,李敏,陈珑.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其对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3(11):1024-1026.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