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10-12黄茜
黄茜
◆摘 要:在中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外还应重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动手并动脑、启迪学生准确细致地观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分析与总结、设计发散性作业并引导探究7个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有机化学;创造性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各项能力的最高层次,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是当今时代的文盲。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经济时代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核心。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在实验预习、实验前的教学、分组实验以及实验后的分析讨论和总结报告等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照课本做”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牛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在实验教学的每一环节,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使之持久、充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
一、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习
在实验预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習,用类似于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心思考每一个实验的原理、方法、内容与步骤,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乙烯的制各和性质》中,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提出并思考如下问题:(1)乙烯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实验中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应如何排除副产物对性质实验的干扰?(2)制备乙烯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如何安装?(3)添加试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4)温度计应插入烧瓶的什么位置?为什么?(5)黄沙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6)为什么要控制好温度条件?控制在什么范围?应如何控制?(7)做乙烯燃烧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8)乙烯通入稀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反应机理是什么?(9)实验做完后应注意什么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对实验操作方法、实验装置大胆质疑,提出设想方案。要求并训练学生以新奇、独特的角度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教师应在具体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三大原理”(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进行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或说明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从如下角度引导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迸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为何选择这种条件?其次是装置原理的思维培养。(I)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仪器?为何选用这种仪器?(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的连接顺序及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再次是操作原理的思维培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否正确,试剂的量、温度是否合适,对实验有无影响。
三、培养学生动手并动脑
分组实验中,仪器的选用、安装,试剂的取用,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都离不开思维对操作的支配作用。实验操作表面看起来似乎属于技术操作项目,实际上渗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在实验中启发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甚至能在已有的、已被相对论证正确的理论中寻求新的突破。同时,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在艰苦中探索、在迷茫中思索、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品质,这也是一切创造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手、眼、脑”并用,集中精力、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仔细分析每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应帮助学生努力改变不理解实验原理、不推敲操作方法、不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不总结分析实验结果等不良习惯。启发、引导学生找出实验反常、失败的原因,尊重事实并认真分析,必要时应该多次重做验证,从中得到有益的结论。例如,在有机化学实验《含氮化合物的性质》中苯胺的氧化实验:在苯胺的水溶液中加入2—3滴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和10滴6moi.L。1的硫酸溶液。刚开始观察不到任何变化,有的同学误认为实验失败把溶液倒掉了;有的同学则多观察了一会儿,观察到溶液变为绿色,以为自己已观察到了反应结果,也把溶液倒了,结果观察不到真正的应有的现象黑色的苯胺黑。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重做实验,耐心观察整个反应过程,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教育学生:许多现象的出现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会有中间过渡产物、中间过渡现象,特别是有机化学实验,因此,要有耐心,要善于等待、善于分辨,善于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动手实验中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对学生渗透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与培养。
四、结束语
总之,要把探索性实验作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还要把探索性实验作为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陆泉芳,高锦章.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化学教学,2002,(5).5-8.
[2]蔡亚萍.化学实验中创造思维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