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铜镜的文化艺术内涵

2021-10-12马茉莉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内涵

摘要: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民康物阜,交通四海,诞生了数千篇诗文作品。同时,唐朝的铜镜文化也引发了各界的关注,手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铜镜的优秀文化内涵,这一进展又反过来体现在铜镜的制造上。

关键词:古代铜镜;文化艺术;内涵

铜镜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呈现出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比起精美的结构,铜镜背后蕴藏的价值与文化内涵更值得人们考究。本文将浅谈铜镜的发展和分类,探究古代铜镜的文化艺术内涵。

一、铜镜的发展探究

铜器衰落后,铜器技术开始集中应用在铜镜上,铜镜被广泛用作礼品,是铜镜的发展契机。唐朝制作了大量铜镜,唐朝铜镜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汉式铜镜,如方镜、向日葵镜等,主要运用传统的鲜花图案进行装饰,鲜花作为吉祥物,可以表现出人们自由、热情、向上的精神面貌。铜镜的装饰方式有浮雕、彩画、马赛克、镀金,呈现出金银平面、螺旋镶嵌等效果。

汉代之后,中国古代铜器技术在隋唐时期的铜镜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铜镜的生产在唐代达到了第二个高峰。在唐朝的金属工艺水平下,铜镜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产品,其形状、装饰技法和成型工艺都非常独特。铜镜在中国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镜子由精细的工艺进行制作,带有丰富的色彩图案,镜面光洁、光滑,稍向外凸出,能照亮使用者的脸,仿若液体在铜中流淌,花纹十分清晰,取材非常广泛,展现形式多种多样。

青铜镜本身就是一种手工艺品,镜子的背面通常运用浇铸手法,且有漂亮的图案或题词,这些图案和题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常体现着不同的社会思想和美学,它精细的制造手法既反映了当时的高技术水平,也反映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像最常使用的花边规矩镜,部分甚至流传了近4000年,超越了日常使用的范围,深刻融入了人们的社会和文化生活。铜镜除了充当饰面工具,还成为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意义更加集中在文化上。铜镜见证了历史,沉默地记录了长期以来的发展浪潮。

青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最重要的时期。春秋时期,中国古代铜镜得到了显著发展,半圆方枚四兽镜是中国古人早期使用的古铜镜,它出现后,铜镜铸造中心开始从北向南移动。战国时代的铜镜特点是体形轻盈、装饰精美、线条流畅。早期铜镜纹路较为简单,后来才添加主纹理,战国时代也出现了精细的雕刻技巧和金银错、玉饰、彩绘等工艺。在战国中期,各种各样的铜镜改变了传统铜镜的结构,如落叶镜,从简单的三片、四叶变为八片,此外还有云雷纹理的花瓣镜,以及菱形镜、鸟兽立体镜、彩绘镜等。四山镜的“山”字也逐渐变薄,在山间有花瓣条、树叶的长花纹和线条图案,出现了五山镜与六山镜。

西汉早期出现了四乳禽纹与四神规矩纹,这类作品多出现在浙江绍兴,它的工艺基本以地貌为基础。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连弧纹、四叶变形纹和老虎图案等,同时流行的还有纪年铭文。唐朝是我国青铜镜发展史上新的历史时期,除依旧保持前代圆形、方形的铜镜外,还具有一些新的形式,如环绕式半圆方枚神兽鏡,其上饰有一个菱形和一个较胖的鸟兽纹。镜子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并纹有表现幸福和快乐的图样,如月宫、仙女、山水等,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的渴望。

随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繁荣,青铜镜也逐渐摆脱了神秘和怪异的氛围,两汉之际皇权统治逐渐削弱,整个社会更加现实。这时铜镜的表现方式也更加多样,能够表现出浪漫的色彩,其中运用了专业的工艺,如金银平面镜片、纸浆镜片等,非常精致,是当时著名的铜镜。这充分体现了铜镜的艺术内涵,并充分展示了当时青铜镜的特点。

东汉时,社会生活中充斥着纹理与纹饰,这时的画像镜上会纹有诸如历史人物、赛马、歌唱、舞蹈、杂技等场景的图案,反映当时的亲王和贵族们奢华的生活。镜子除了反映宴会和娱乐场景,也展示了东汉社会生活的一面。此外,镜子上还包含着许多道教方面的纹理图案,反映了道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之大。

二、铜镜的文化艺术内涵

(一)见证时代发展

铜镜既是古老的日常用品,也是时代发展的见证,它帮助人们维持尊严和体面,并确切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时尚元素,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题词,更蕴含着罕见的历史文化。铜镜并非由纯铜制成,通常由具有更高锡含量的青铜制成。据考古学资料,目前所知的第一个铜镜是在墓地发现的,其已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这面铜镜也曾在展会上展出。铜镜发展到商朝已经不再是日常用品,而是祭祀仪式的展器。秦以前,铜镜属于奢侈品,只有王室和贵族才可以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逐渐普及大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木兰辞》中木兰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镜帖花黄”,由此可见,青铜镜在南北方已经是普遍的商品。

(二)蕴含各种寓意

铜镜除蕴含了许多历史文化外,也隐藏了很多寓意,不同的铜镜含有不同的寓意。如铜镜中的“铜”字与“同”齐音,寓意为“同心偕老”,意味着丈夫和妻子决心守护到老的爱,从中不难看出古代夫妇钟爱完整、从一而终的婚姻,铜镜的不朽,代表忠实的爱情。如果以铜镜为婚姻信物并使用到老,铜镜会直接放置在墓地,意味着与子偕老,因此铜镜随葬的这一做法世代相传,最终成为一种传统。一战后青铜工艺失传,科技开始发展,铜镜逐渐被取代,所以此时的坟墓里没有铜镜是毫不奇怪的,同时,越来越少的人提及铜镜中“同心偕老”的寓意,这多出现在古代夫妻爱情故事中。战乱时期因各种原因分散的夫妻或情侣,大多以铜镜为信物,将铜镜分为两半,等待他日重逢时破镜重圆,如若最终无法重逢,则会随葬各自的半镜。

(三)增强对外交流

唐朝时期铜镜材料更加丰富,很大原因是唐朝对外交往较广泛,借助着自身强大的外交力,影响了很多国家,唐朝铜镜上的珍珠条纹和野兽的花纹很流行,早在新疆的波斯王朝和阿尔丹公墓发现的纹锦中就已出现,这些便是外交带来的文化互通与文化传播。

三、结语

铜镜文化在我国古代历史文明中有着重要作用,在世界文明中也影响深远。铜镜的生产、使用和转让都可以被称作是一种久远的文化传承。部分青铜镜的背面还绘有各种图案和题材,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好地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变迁,同时,铜镜还与政治、经济,特别是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因此,铜镜为人们了解和学习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信息,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简介

马茉莉,1981年7月生,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初级,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铜镜。

参考文献

[1]张艳玲.我国古代铜镜常见纹饰浅析—以兰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镜为例[J].丝绸之路,2021(1):141-144,192.

[2]李健.古代铜镜镜面加工修补痕迹现象浅议—以首都博物馆馆藏古代铜镜观察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增刊2):71-80.

[3]李健.古代铜镜镜面加工修补工艺浅议—以馆藏古代铜镜观察为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239-251.

[4]姚香勤,饶胜.镜映千古—新乡市博物馆藏古代铭文铜镜[J].文物春秋,2018(1):2,44-48,81.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内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山东省文化艺术培训行业政府拉动新消费的可行性研究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浅谈紫砂《如意仿古壶》的文化艺术
浅谈紫砂“志在四方”壶的文化内涵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