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检测条件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研究

2021-10-12刘超群王孟亚李铭明

现代食品 2021年18期
关键词:灰化干燥器坩埚

◎ 黄 昊,马 莉,刘超群,王孟亚,李铭明

(中储粮镇江基地,江苏 镇江 212101)

饲料中的粗灰分指样品经过550 ℃完全灼烧后剩余的残存物质。一般粗灰分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酸溶性、酸不溶性、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灰分。一部分酸不溶性灰分来源于渗入的泥沙,另一部分来源于动植物的身体组织经过灼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水溶性灰分一般指可溶性盐、镁、钠、钾等氧化物;水不溶性灰分一般是铝、铁的氧化物以及泥沙等。

粗灰分含量是衡量饲料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对指导饲料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方法,以快速测定饲料中的粗灰分含量[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豆粕样品(美国大豆)。

1.2 仪器与设备

高速万能粉碎机、20目筛网、40目筛网、60目筛网、80目筛网、100 mL坩埚、电子万用炉、电子天平(精度0.000 1 g)、箱式电阻炉、电热鼓风干燥箱、长柄坩埚钳。

1.3 测定方法

豆粕中粗灰分的测定:参照GB/T 6438—2007。GB/T 6438—2007中规定,豆粕样品在550 ℃的灼烧条件下所产生的残渣即为粗灰分。因此,本文研究将遵循这一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不同条件对于豆粕粗灰分测定的影响。

1.3.1 在不同粒度条件下对豆粕粗灰分进行测定

①取若干个100 mL的坩埚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 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 g)。②分别往坩埚中加入5 g(精确至1 mg)粒度为整粒、20目、40目、60目、80目的待测样,将其用万用电子炉加热至炭化,随即转至550 ℃的马弗炉中灼烧3 h,灼烧期间定时观察是否有炭粒产生,若发现炭粒,立即将坩埚取出,用蒸馏水进行润湿。③在温度为101~105 ℃的干燥箱内进行蒸发,直至样品完全干燥,再放回马弗炉中灼烧1 h。若无炭粒产生,则放回至马弗炉中继续灼烧1 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迅速称量(精确至1 mg)。

1.3.2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豆粕粗灰分进行测定

①取若干个100 mL坩埚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 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 g)。②分别加入5 g(精确至1 mg)粒度为过20目筛的待测样置于100 mL坩埚中,将其用万用电子炉加热至炭化,随即转至550 ℃的马弗炉中灼烧3 h,灼烧期间定时观察是否有炭粒产生,若发现炭粒,立即将坩埚取出,用蒸馏水进行润湿。③在温度为101~105 ℃的干燥箱内进行蒸发,直至样品完全干燥,再放回到马弗炉中灼烧1 h。若无炭粒产生,再放回至马弗炉中继续灼烧1 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迅速称量(精确至1 mg)。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将马弗炉温度设置为500 ℃、550 ℃、600 ℃、650 ℃、700 ℃和750 ℃,对豆粕粗灰分进行测定。

1.3.3 在不同样品质量条件下对豆粕粗灰分进行测定

①取若干个100 mL的坩埚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 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进行称量(精确至0.001 g)。②分别称取2 g、3 g、4 g、5 g、6 g、7 g、8 g、9 g(精确至1 mg)粒度为过20目筛的待测样置于100 mL坩埚中,将其用万用电子炉加热至炭化,随即转至550 ℃的马弗炉中灼烧3 h,灼烧期间定时观察是否有炭粒产生,若发现炭粒,立即将坩埚取出,用蒸馏水进行润湿。③在温度为101~105 ℃的干燥箱内进行蒸发,直至样品完全干燥,再放回到马弗炉中灼烧1 h。若无炭粒产生,则放回马弗炉中继续灼烧1 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迅速称量(精确至1 mg),对豆粕灰分的指标进行测定。

1.3.4 在不同灼烧时间下对豆粕粗灰分进行测定

①取若干个100 mL的坩埚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灼烧30 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 g)。②取粒度为过20目筛的待测样置于100 mL坩埚中,将其用万用电子炉加热至炭化,随即转至550 ℃的马弗炉中灼烧3 h,灼烧期间定时观察是否有炭粒产生,若发现炭粒,立即将坩埚取出,用蒸馏水进行润湿。③在温度为101~105 ℃的干燥箱内进行蒸发,直至样品完全干燥,再放回到马弗炉中灼烧1.0 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迅速称量(精确至1 mg)。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灼烧1.0 h、1.5 h、2.0 h、2.5 h、3.0 h、3.5 h、4.0 h,对豆粕粗灰分进行测定。

1.3.5 数据处理

粗灰分的质量分数按公式(1)计算:

式中:m0为空坩埚的质量,g;m1为坩埚加样品的质量,g;m2为灰化后坩埚加灰分的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粒度条件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

不同粒度条件与豆粕粗灰分的关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样品质量为5 g,样品加热至完全炭化,其中,不同颗粒度的豆粕在灰化3 h后,均灰化完全,未发现有炭粒存在。随着豆粕颗粒度的减小,粗灰分含量差异减小,结果趋于平稳。

表1 不同粒度对豆粕的灰分测定的影响表

2.2 不同温度条件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

不同温度条件与豆粕粗灰分的关系如表2所示。由从表2可得,在规定实验条件下,随着灰化温度的升高,豆粕粗灰分含量先升高,再减小,粗灰分含量在温度设定为600 ℃时最高。当灰化温度为500 ℃时,灰化不完全仍有炭粒存在,建议马弗炉最低灰化温度设置不低于550 ℃;当灰化温度为550~600 ℃时,灰分含量变化趋势接近平稳;当灰化温度为600~650 ℃时,灰分含量减少;当灰化温度为700~750 ℃时,灰分含量减小趋势增加。

表2 不同温度条件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表

有试验研究表明,当灼烧温度超过600 ℃时,温度升高会加速硫盐或磷盐的挥发,因此,应尽量将灼烧温度控制在600 ℃以内。从灼烧残渣的颜色可以判断出试样中的元素含量,若灼烧残渣为红棕色,则试样中含铁元素量较高,若灼烧残渣为淡蓝色,则试样中含锰元素量较高。若试样中含有黑色炭粒较多时,说明试样炭化不完全,应适当延长灼烧时间[1]。

2.3 不同样品质量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

不同样品质量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在规定试验条件下,随着样品质量的增加,粗灰分含量逐渐升高,其中,当称样质量为8~9 g时,灰化结束后,发现少量黑色炭粒,说明灰化不完全,试样中的有机物可能未完全反应成无机物,导致结果异常偏高,因此,建议最高试验称样量不超过8 g。当称样质量为2~7 g时,灰化结束后,样品中无黑色碳粒,灰化完全,结果精密度较好[2]。

表3 不同样品质量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表

2.4 不同灼烧时间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

不同灼烧时间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在规定试验条件下,随着灼烧时间的增加,豆粕粗灰分含量逐渐降低,结果趋于平稳。其中,当灼烧时间<2.0 h时,豆粕样品灰化不完全,说明有炭粒存在,导致结果异常偏高;当灼烧时间为2.0~4.0 h时,灰化后样品颜色呈灰白色,平行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较好。不同灼烧时间中,以600 ℃灼烧2 h试验时间最短,比国标法用时缩短2 h[3]。

表4 不同灼烧时间对豆粕粗灰分的影响表

3 结论

通过对豆粕粗灰分的试验研究可以得出。①不同豆粕颗粒度对豆粕粗灰分含量影响较小。②不同灰化温度对豆粕粗灰分含量影响较大,其中,温度为550~600 ℃,结果最准确。③不同称样质量对豆粕粗灰分含量结果影响较大,其中,当称样质量为2~7 g时,粗灰分含量结果较稳定。④不同灼烧时间对豆粕灰分结果影响较大,当时长<2 h时,灰化不完全,导致结果异常[4]。

从试验结果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建议最佳灰化条件为:大豆粕20目称取样品质量5 g,马弗炉温度600 ℃时灼烧时间2 h,此条件下所得的豆粕灰分结果最为准确,相比国标法马弗炉550 ℃、灼烧时间4 h,时间缩短2 h,可更快速、高效、准确的得到灰分结果。由于时间、实验仪器以及试验条件的限制,本文仅从豆粕粒度、称样重量、不同灼烧方式等方面对豆粕的灰分指标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试验探究[5]。

猜你喜欢

灰化干燥器坩埚
裂解气干燥器再生充压/冷吹顺控逻辑改造
干法灰化/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婴幼儿乳粉中磷含量的研究
粉末预处理对钨坩埚应用性能的影响
天然气加气站干燥器开裂失效分析
铸造文明 坩埚炼铁 发明地
有机铑凝胶废料的低温灰化处理技术
蒸汽发生器干燥器CFD模拟分析
粮食铅和镉的测定中干法灰化温度的研究
各膜层对光刻胶灰化的影响
上海核工院成功研发CAP1000蒸汽发生器干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