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竹筒饭的研制与评价

2021-10-12姚玉仙尚寿欢刘明芬张明泽

现代食品 2021年18期
关键词:竹筒茶汤配料

◎ 姚玉仙,尚寿欢,刘明芬,张明泽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竹筒饭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1],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广受消费者青睐。竹筒饭作为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传统竹筒饭存在口味单一,口感油腻且保质期短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茶叶是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茶叶中茶多酚具有消食解腻、抑菌[2]、抗氧化等作用[3],常用于食品防腐保鲜[4],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5]和缓解糖尿病的功效[6]。茶叶中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防治阿尔兹海默症和糖尿病等病症的作用[7]。因此,茶叶提取物可以用来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基于此,将茶叶添加到竹筒饭中研制茶叶竹筒饭,不仅可以保持竹筒饭原有特色,还可提高其健康指标,增加竹筒饭的风味,降低油腻感,延长保质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糯米6.5 kg、红茶茶叶105 g、绿茶茶叶105 g,玉米390 g、腊肉520 g、香肠390 g、香菇260 g、胡萝卜260 g、竹筒650个以及箬竹叶若干。

蒸饭木桶、蒸饭铁锅、不锈钢盆、电子秤、小型家用磨粉机和电磁炉等。

1.2 试验方法

分别对不同风味竹筒饭产品加工制作过程、感官评价及霉变观察3个方面进行研究,所有竹筒饭产品,每个产品做25份,其中20份用于口感检测,5份用于霉变观察。

1.2.1 茶叶竹筒饭加工制作过程

以传统竹筒饭(仅含糯米)为基础,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绿茶汤和红茶汤、不同重量的绿茶粉和红茶粉制作茶叶竹筒饭,再以传统竹筒饭和茶叶竹筒饭为基础,分别添加腊肉、香菇、香肠、胡萝卜和玉米制作不同风味的竹筒饭产品,具体如下。

(1)试验准备。将腊肉、香菇、香肠、胡萝卜切丁,玉米取粒后分别用100 ℃的水烫2~4 min,沥干备用;茶汤制备:分别向①15 g、②25 g、③35 g绿茶和红茶中加入95 ℃水500 mL浸泡10 min,得绿茶汤①和红茶汤①(茶水比为15∶500(g∶mL))、绿茶汤②和红茶汤②(茶水比为25∶500(g∶mL))、绿茶汤③和红茶汤③(茶水比为35∶500(g∶mL))备用;茶粉制备:用磨粉机粉碎绿茶和红茶,制备绿茶粉和红茶粉各30 g备用;热水烫洗箬竹叶使之软化备用。

(2)竹筒饭制作。产品1:称取糯米250 g,加水250 mL浸泡10 h,沥干后分装至25个竹筒,作为对照1;产品2:在产品1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玉米粒(30 g)、腊肉丁(40 g)、香肠丁(30 g)、香菇丁(20 g)及胡萝卜丁(20 g)混匀后分装至25个竹筒,作为对照2;产品3~8:称取糯米6份(250 g/份),分别加250 mL绿茶汤①(产品3)、绿茶汤②(产品4)、绿茶汤③(产品5)、红茶汤①(产品6)、红茶汤②(产品7)、红茶汤③(产品8)浸泡10 h,沥干后各分装至25个竹筒;产品9~14:在产品3~8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玉米粒(30 g)、腊肉丁(40 g)、香肠丁(30 g)、香菇丁(20 g)及胡萝卜丁(20 g)混匀后各分装至25个竹筒,得相对应产品9~14;产品15~20:在产品1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绿茶粉2.5 g(产品15)、绿茶粉5 g(产品16)、绿茶粉7.5 g(产品17)、红茶粉2.5 g(产品18)、红茶粉5 g(产品19)、红茶粉7.5 g(产品20)混匀后各分装至25个竹筒;产品21~26:在产品15~20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玉米粒(30 g)、腊肉丁(40 g)、香肠丁(30 g)、香菇丁(20 g)及胡萝卜丁(20 g)混匀后各分装至25个竹筒,得相对应产品21~26。

各产品在装竹筒时不能装得太满,可放少量清水,用软化的箬竹叶包裹竹筒,并微摇竹筒,增加糯米空隙,利于蒸熟。待水烧开并产生大量蒸汽后将竹筒饭放入木桶中,大火蒸2 h左右即得不同风味的竹筒饭产品。

1.2.2 感官评价

随机选择不同群体的20个志愿者品尝,并让他们根据竹筒饭的滋味、香气、色泽、柔软度和卖相5个指标进行打分,每个指标以0~10分记录。各指标权重为滋味(30%)、香气(15%)、色泽(15%)、柔软度(20%)和卖相(20%),根据各指标得分及权重计算每个产品的最终得分,并记录志愿者所给的评价和建议。

1.2.3 霉变观察

将每种竹筒饭产品取5份置于室温下存放,观察并记录开始出现霉变的时间,作为评价竹筒饭保质期长短的基础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叶竹筒饭加工制作

通过本试验的开展,共制作出26种不同风味的650份竹筒饭,详见表1,竹筒饭制作过程见图1。

图1 竹筒饭制作过程图

表1 26种不同风味的650份竹筒饭配料表

(续表1)

2.2 感官评价

根据20名志愿者的评分,计算每种风味竹筒饭的平均得分,26种竹筒饭产品的最终得分及志愿者的评价和建议见表2。

由表2可知,添加玉米等配料的竹筒饭产品口感优于未添加配料产品;无论绿茶或红茶,添加高浓度的茶汤或茶粉均使竹筒饭苦味重,评分偏低;添加绿茶汤(产品9)或绿茶粉(产品21)可降低竹筒饭的油腻感,而添加红茶汤(产品12~14)或红茶粉(产品25)反而增加了油腻感;无论是添加绿茶粉(产品15)还是红茶粉(产品18~20,产品26)均有卖相不好、不建议使用的评价。用茶水比15∶500(g∶mL)绿茶茶汤浸泡糯米,并添加玉米、腊肉等配料所制作的产品9评分最高,口感好,不油腻;用茶水比15∶500(g∶mL)红茶茶汤浸泡糯米,并添加玉米、腊肉等配料所制作的产品12评分次之,但比产品9稍油腻;只添加7.5 g红茶粉,不添加任何配料的产品20评分最差,既苦又涩。

表2 感官评价表

2.3 霉变观察

记录室温下26种竹筒饭产品发生霉变的情况,结果见表3。

表3 26种不同风味竹筒饭霉变出现时间表

由表3可知,传统竹筒饭产品1(对照1)的霉变出现时间为第5天,添加玉米等配料后的产品2(对照2)霉变出现时间为第4 d,添加配料后增加了霉变概率。用绿茶汤浸泡糯米的产品3~5和红茶汤浸泡糯米的产品6~8霉变出现时间分别是第7 d和第6 d,较对照1分别延缓2 d和1 d;用绿茶汤浸泡并添加玉米等配料的产品9~11和红茶汤浸泡并添加玉米等配料的产品12~14霉变出现时间分别是第6 d和第5 d,较对照2分别延缓2 d和1 d;添加绿茶粉的产品15~17和添加红茶粉的产品18~20霉变出现时间分别是第4天和第3天,较对照1分别提前1 d和2 d。添加绿茶粉、玉米等配料的产品21~23和添加红茶粉、玉米等配料的产品24~26霉变出现时间分别是第4 d和第3 d,较对照2分别提前0 d和1 d。

3 结论

通过本试验的开展,共制作出了26种不同风味的650份竹筒饭,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由志愿者评价和建议可知,添加玉米等配料的竹筒饭产品口感优于未添加配料产品;用绿茶汤浸泡糯米或直接添加绿茶粉可减少竹筒饭的油腻感,而用红茶汤浸泡糯米或直接添加红茶粉反而增加了竹筒饭的油腻感;用茶汤浸泡糯米所得竹筒饭产品卖相优于直接添加茶粉的产品。

通过霉变观察发现,添加玉米等配料能增加竹筒饭的霉变概率。无论是否添加配料,用绿茶汤浸泡糯米均能较对照延缓2 d出现霉变,用红茶汤浸泡糯米均能较对照延缓1 d出现霉变,绿茶汤在延缓霉变出现时间上优于红茶汤。而添加绿茶粉和红茶粉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霉变出现时间相当,甚至更易发生霉变。

研究结果表明,茶水比为15∶500(g∶mL)的绿茶汤浸泡糯米,并添加玉米、腊肉等配料所制作的竹筒饭(产品9)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口感好、不油腻,较对照(产品2)能延缓霉变出现时间2 d。本试验结果为制作口感好、油腻感少和保质期长的不同风味竹筒饭提供了试验基础。

猜你喜欢

竹筒茶汤配料
丢失的配料
通过优化配料方案来提高熟料质量及降低配料成本
特殊的配料
椰奶饭
Task 2
做竹筒小台灯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一字蚀骨
香喷喷的竹筒饭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