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2021-10-12刘素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输尿管碎石组间

刘素琴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0 引言

输尿管结石在泌尿系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约占泌尿系统结石中的50%,而90%的输尿管结石均来自于肾。输尿管结石患者伴有血尿、疼痛等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引发尿路梗阻、肾积水、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肾功能[1]。因此,临床上要及时予以这段,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手术是大多数输尿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治疗方法在疗效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3]。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运用均颇为广泛,但何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更突出,这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予以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6岁,平均(54.16±2.33)岁;左侧输尿管结石12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上段结石16例,中段结石10例,下段结石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2~78岁,平均(54.55±2.41)岁;左侧输尿管结石14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6例;上段结石14例,中段结石12例,下段结石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①入组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输尿管结石,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②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完整,手术指征明显;③对于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和同意,明确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5]: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手术或麻醉禁忌;③合并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取患者健侧卧位,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髂嵴上1~2 cm和腋中线交点位置将皮肤切开,对腰背筋膜和肌层进行钝性分离。进入腹腔间隙,将腹膜推开,放置自制的气囊,充气500 mL,而后建立腹膜后空间。在腋后线、腋前线、12肋骨下缘的交点位置切开,并置入腹腔镜。确定结石位置,使用钳固定输尿管,用冷刀切开输尿管壁,使用分离钳将结石取出。将斑马导丝向下置入膀胱内,沿导丝置入双J管,将导丝拔出,并使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留置引流管,将穿刺鞘拔出。观察组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取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于直视下经尿道导入输尿管镜,导入输尿管镜直至膀胱。观察双侧输尿管开口,行自动泵注,确保输尿管位置正常,而后逐渐进入输尿管镜,并沿管壁对具体情况进行探查。确定结石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置入狄激光光线,将输尿管结石粉碎,粉碎至直径在2 mm以下,将碎石取出。于输尿管镜引导下,在肾盂置入斑马导丝,沿斑马导丝留置双J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预防术后感染。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的首次碎石成功率、二次手术率,以及结石清除率进行计算,并将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准确统计两组术后尿潴留、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计算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后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在SPSS 24.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键入计量资料(±s),选择t检验方式对组间数据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键入计数资料(n,%),选择χ2检验方式对组间数据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当计算结果P值在0.05以下说明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首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首次碎石成功率更高,且结石清除率也相对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首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比较分析[n(%)]

2.2 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分析[n(%)]

2.3 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术后住院时间。经比较手术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且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组间比较(±s)

表3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组间比较(±s)

?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目前,手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然而在选择手术方法时不同的手术方式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性和安全性最佳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可以降低开放性手术的创伤,降低对腹腔组织器官的影响,但手术视野和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6-7]。此外,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会对输尿管等组织造成损害,影响总体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次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提示,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患者首次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更高,分别为93.33%、96.66%,且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仅为(41.82±2.37)min,术中出血量更少,仅为(14.22±2.03)mL,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仅为(3.69±0.2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仅为6.67%,但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33.33%,本次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治疗价值。此种治疗方法运用自然腔道开展手术操作,手术全程在直视下完成,可对结石进行精准的定位,避免对周围神经和组织造成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碎石成功率更高[8-9]。

综上所述,不同手术方法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无论是在治疗有效性还是在安全性方面均具备一定的优势,可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出血量最少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也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输尿管碎石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碎石神掌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探究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微输尿管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一例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悲壮归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