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六方掇球壶”看紫砂艺术的方器造型和历史传承

2021-10-1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方器陶刻器型

杨 波

紫砂的故里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天目山余脉从南部穿越而过,东临太湖水域,在山水交接之处,蕴藏着大量的紫砂泥料。正是以紫砂为基础,宜兴的紫砂艺人用灵巧的双手把看起来灰头土脸的紫砂演绎得包罗万象,特别是在紫砂的造型方面,从圆润饱满的圆器到刚正不阿的方器,还有惟妙惟肖的花器和充满了韵律感的筋纹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后来的岁月之中,随着人们对于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越来越多的了解,“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成为了我们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冲泡利器和文玩雅器,彰显出了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精神情感的寄托。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六方掇球壶》采用了传统的紫砂方器的设计,把掇球壶的经典造型通过清晰的棱线勾勒出来,陶刻装饰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此壶壶身延续了掇球壶的整体形态,是方器和圆器完美和谐的结合,而且与“六六大顺”意思相连。“掇”在宜兴的话语语境之中是叠加的意思,“掇球”即为如同几只球掇球。壶身的六方设计非常的饱满有力,壶底平整,端庄稳重,颈部的过渡自然流畅,壶嘴弯流,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凸起,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壶钮和整体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空间形态。壶身的陶刻装饰寥寥几笔却趣味盎然,把紫砂艺术的金石味、人文味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对紫砂器型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我就是希望能够把质朴的材质和简约的线条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六方掇球壶》,就是由掇球壶延边创新而来,由圆器改为六方器,以六方瓜瓣成型,简单中求变化,上下一气贯通,构思巧妙而做工精细,把紫砂方器方中带圆、圆中寓方,方圆结合,刚柔相济的特点呈现出来,让我们在喝茶休闲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紫砂器无穷的变化之妙和在灵活转换之中的创意设计,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经典器型从古到今绵延传承的历史脉络,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紫砂、感悟紫砂的无穷魅力。

掇球壶,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紫砂器型,它的创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邵大亨,这位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川埠上袁村(现丁蜀紫砂村)人,把紫砂光素器的创作发展到了顶峰,“大亨仿古”、“大亨德钟”等等都是其代表之作,直到今天依然被奉为圭臬。正是因为大亨掇球壶优美的线条和非常实用的功能,所以许多紫砂艺人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创作,六方就是其中的一种,采用了六瓣的形态重新镶接而成,上下贯通,一脉相承,气韵饱满,亭亭玉立,赋予了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力。紫砂之所以在今天还欣欣向荣,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历史的传承,紫砂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需要师傅耳提命面,手把手地教诲,才可能悟到其中的关键之处。家族的延续和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形式就比较符合紫砂的长期发展,历史传承的脉络和风格就得到了薪火相传,这对于紫砂艺术的整个行业生态系统和我们广大的紫砂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状态,一方面保证了紫砂原汁原味的传统制作和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又让我们比较放心地购买和收藏紫砂艺术作品,感悟东方艺术的精彩纷呈。

结语:对于我们广大的壶友来说,紫砂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造型的设计,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们总喜欢那些看起来比较繁复、色彩艳丽的作品,但是在长期的把玩之后,我们就能够明白,最经典的就是最耐看的,是可以陪伴我们最为长久的,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简约而不简单的道理,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

猜你喜欢

方器陶刻器型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