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赛一体”模式下“综合型”高职艺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以《综合设计制作》陶艺课程为例
2021-10-12熊祖超
熊祖超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206
“训赛一体”是指将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竞技性活动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1]《综合设计制作》是高职艺术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在“训赛一体”模式下,以“陶瓷”为主要载体,综合多种工艺门类、材料媒介、形式表现等内容进行艺术实践教学。其“综合性”是陶艺课程的主要特征。纵观陶瓷艺术发展史,陶艺,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门类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和比照关系。相比其它陶艺课程,《综合设计制作》课程的特点相对不受限制,如形式内容不限,且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统一;提倡跨界创新,又要守正传统;试图打破陶瓷材料的边界,又不能完全脱离材质的本身属性;鼓励融合其它工艺技术,又要保持陶瓷材质与工艺的特性。总之,在工艺技术与艺术表现上进行综合性应用的同时,能动的对自我意识的发掘,立于当下的艺术语境,选择各自特有的方式去探索陶瓷艺术语言。因此,该课程具有多知识学科交叉和工艺门类综合的特点。
在教学中体现“综合性”,应该是多数现代艺术课程共同探讨的课题。但是,在注重职业技术培养的高职院校,该类型的课程教学相对困难。“制度环境的制约、传统习俗的习惯、各方利益的冲突、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教师整体水平和物质资源不足、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对它实施过程和效果产生了制约作用。”[2]研究生求学期间,笔者对导师教授的“主题设计”课程,印象深刻,该课程要求完成一套“文创产品设计”。笔者选择以“南京明孝陵石像路·石象”为创作题材,这是平生第一次试着独立完成一套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南京印象·吉象系列之春夏秋冬》。(图①)历时2个月的学习实践,结果完全超出了预期,从参观考察、主题选择、设计草图、生产放样、陶瓷成型、釉水装饰、干燥烧成和后期处理等,顺利完成了陶瓷产品设计制作与研发的整个流程,同时,还获得了产品包装、摄影等相关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这次宝贵的学习经历给了笔者很多启发。
①熊祖超 南京印象·吉象系列之春夏秋冬
一、“训赛一体”模式下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将《综合设计制作》课程作为陶艺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个连接点,以“陶瓷”为纽带,扩展到其它工艺门类和知识学科,同时又与陶瓷成型工艺的探究、和陶瓷材料语言的挖掘等内容相联系。陶艺课程中《综合设计制作》的基本常规教学包括:参观考察、主题设计和陶瓷成型与制作等内容。9周计172课时的教学时段,笔者将课程设计为:参观考察1周;优秀作品典型案例和近期展览赛事征稿解析1周;主题选择与设计2周;实物成型与制作4周;干燥烧成与后期处理1周。作业要求:形成一篇完整的设计报告(含设计草图、创作说明、实物展示、创作感想等)。这一设计思路为:参观考察,是让学生进一步对陶瓷产区制作流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典型案例分析,是在国际、国家级重要专业展览赛事中,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典型案例欣赏分析,让学生了解当代陶艺发展现状;近期专业展览赛事征稿资讯解析,是实施“训赛一体”驱动式教学的一种路径,筛选了课程相关的2019年四项省级以上专业展览赛事的征稿资讯(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届‘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2019紫金奖·首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展、时代风华·第四届江苏省高校优秀美术作品展);主题选择与设计方面,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施行个别化教学,按照学生主观倾向,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最后完成成型制作和干燥烧成,整个教学思路主张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自主研究能力。
二.个别化指导和探究式学习形式,实施《综合设计制作》课程的教学。
《综合设计制作》课程,完成个别化指导,在主题选择时,需注重个性,尊重学生主观意念,兼顾各自特长。如:徐凡同学对陶瓷绘画有一定的基础,笔者上课时,建议她着力描绘时代新象,进行对当下时代有价值的文化批判,其完成的作品《假日·忧记》,(图②)为陶瓷釉下彩绘,将假日的人潮重构成海浪的形态,意在将人山人海的现状,呈现在外旅行的欢愉之际,人们相伴出游的利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现是一贯有着人文精神的设计师最热衷思考的命题。如周朔含同学的作品《语象》,(图③)将中国古代文字切入到抽象几何的山水形态之中,文字形态和陶瓷材料重新建构化成语言,试图呈现山水之意象。
② 徐凡 假日·忧记 2019年入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
③ 周朔含 语象 2019年紫金奖·首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展 三等奖
综合性和开放式是该课程的主要特征,因此,课程讲授和解决问题也因人而异,若遇到教师不熟悉的课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倾向和个人情感的前提下,进行共同探讨,如徐清同学的作品《锔砂·拾忆》,(图④)以紫砂陶板为材料,借陶刻的工艺手法,用线条编织成一种抽象形态的记忆画面。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解读到该学生个人的一些隐性独白。当教师与每个学生探讨不同选题时,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专业信息,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也会有极个别学生能找到更为宏观的视角,如黄之婧同学的作品《线·向》,(图⑤)该作品综合了陶、金属、砂石等材质,即丰富了陶艺创作手法和拓宽了设计创新空间,又保留了陶瓷材料特有的属性。线,向着山水之象,向着天地之象,向着内心所向。极其抽象,且有着可解读空间。
④ 徐清 锔砂·拾忆2019年艺博杯·第十届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 金奖
⑤ 黄之婧 线·向 2019年入选时代风华·第四届江苏省高校优秀美术作品展
三、“综合型”艺术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和控制课堂能力极其重要,而教师在课程中就是一个最主要的支点,其本身也同样是一个探索和实践者。因此,笔者借参加“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契机,在实施《综合设计制作》课程教学的同时,与学生同步对陶瓷材料与工艺语言进行深度探索,选择山水、湖石等传统文化元素做现当代表达。本课教学期间,笔者完成了两件/套示范作品,一件为:陶艺作品《石空·山水之骨》;(图⑥)另一套为:设计作品《现代炉事记·石空》。(图⑦)均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其中一件评为“进京作品”,同一作者入选两件作品,是本单位历史首例。完成“综合型”艺术课程的教学,探索优化教学理念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和艺术创作水平。从而实现效师学习、自觉学习。
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术培养,课程设置相对模块化和碎片化,其细致量化的评价标准,在以“工科”为主高职院校容易实现。但是,对于综合类别、多元构成和应用型的艺术课程,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单一和技术标准化的评价模式,显然有着不相适应性。因此。笔者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做了以下调整:
⑥ 熊祖超 石空·山水之骨 2019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作品评为“进京作品 ”
⑦ 熊祖超 现代炉事记·石空 2019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
1.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通常课程结果,任课老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在该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工艺门类,知识交叉等教学内容,可能会超出任课老师的经验范畴,那么,部分评价主体可由相关专家、评委,以及其他同学共同承担,实施多主体评价方式。
2.高职艺术院校多以“工艺技术”为标准评定学生成绩,不能完全适用于该类课程,为此笔者尝试性的实施多层多样化评价。具体有:工艺技术的集合叠加和难易程度方面;主题选择能否体现人文精神的高度和看待社会问题的深度;形式创新与材质语言的多空间探索;对撰写设计报告的表述完整度的评价等。总之,对作品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展参赛。
四、“训赛一体”模式下“综合性”课程教学的经验成果和教育意义
“训赛一体”驱动式教学,在《综合设计制作》课程中也是“综合性”的一个主要体现。笔者筛选了相关2019年四大省级以上专业展览赛事,从当代性、社会性、人文性、专业性、广泛性、本土性等更为综合的层面进行深度研究与解析。诸如展览赛事主办方级别不同,参展对象不同,性质意义不同,评委标准不同等因素,都要考虑其中。如“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代表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也是各大艺术高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并把作品进京、获奖作为最高艺术理想。徐凡同学的课堂作品《假日·忧记》入围本次展览,是该学院陶艺专业学生中历史首例。关注参与各项展览赛事,能让学生通过多种窗口了解到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就业需求。如“艺博杯·第十届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共同主办,徐清同学作品《锔砂·拾忆》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金奖,该展览展现了江苏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现状,也是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产品与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同例,2019年“紫金奖·首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展”,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江苏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等5家省级单位共同主办,周朔含同学作品《语象》获的本次展览的三等奖,全国一百多所艺术高校同台竞技交流,该展览获奖作品既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创意设计上的积极探索,对艺术追求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又有一定的规模和广度,能代表当代生活美学的潮流。本次课程教学针对的第四项艺术展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共同主办的“时代风华·第四届江苏省高校优秀美术作品展”。该展览性质是省内高校师生同台交流与对话,黄之婧同学的作品《线·向》、周朔含同学的作品《语象》均入选本次展览。通过学习完成了课程的目标任务之外,学生还获得了不同寻常的交流学习经历,这种艺术之旅完全超出了本次单一课程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丰富了个人艺术履历,为日后艺术生涯增添了极大的信心。
五、结语
“赛训一体”模式下《综合设计制作》陶艺课程教学,一方面,教师言传身教,灵活引导和有效驱动;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主动,提高自主研究的能力。此外,要求教师有着极高的综合素养、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进而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高职教育环境。综合型的艺术课程教学,不仅是综合工艺技术、学科门类、思想意识、观念情感、以及人文和工匠精神,更需要以“综合”为纽带,去连接学生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以系统、全面和开放的方式去实现教学的更佳效果,挖掘课程的深度价值和教育意义。尊重艺术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将课堂化作土地,努力播撒着匠心的种子,待到山花烂漫时,自显教育良心。